頂點小說 > 18世紀全面戰爭 >322 摧枯拉朽的登陸
    有巴爾幹三小強幫着看大門,李維政府的調兵計劃一直十分順利,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開啓中歐決戰。

    直到李維在維也納收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炮轟多個港口城市,在短短几天之內,就開闢了三個有着完整港口設施的登陸點消息!

    這是李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英國皇家海軍的戰鬥力有多強。

    在李維收到的戰報中,英國皇家海軍單憑地中海艦隊的半數艦船,就同時對希臘三座港口城鎮發起突襲進攻。

    希臘的艦船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面前,連一輪齊射都擋不住……

    而希臘共和國的岸防炮臺,都傳承自奧斯曼帝國時期,年久失修都不是大問題,到了打起來的時候,希臘共和國的守軍發現很多火炮一開就炸膛!

    戰鬥結束後,光是炸膛就弄死弄傷了上百名希臘守軍士兵……

    這是一場碾壓式戰鬥。

    英國皇家海軍完全是在用打土著王國的經驗在打這場登陸戰。

    先是利用碾壓級別的艦炮優勢,將希臘港口的所有炮臺都輪了個乾淨。

    然後再對港口附近的兵營進行一番清理,凡是英國皇家海軍能看得到的地方,出現的希臘士兵都會遭到數不清的炮彈洗禮。

    戰報上着重強調,由於希臘守軍的抵抗太過魚腩,英國皇家海軍派出很多小型炮艦(就是江河裏航行的那種木製帆船),抵近岸邊,使用葡萄彈對希臘軍民進行面殺傷。

    什麼?

    戰爭不能傷及無辜?

    呵呵噠~

    別說是這個時代,即便是在二戰時期,不傷及平民的約定也僅僅只是個國際慣例罷了……

    無論是盟軍還是某西斯,在二戰時期屠殺過的平民數量都罄竹難書!

    當然,作爲勝利者的盟軍可以將自己犯下的罪行抹掉,然而,單單是某西斯國家透露出來的屠殺記錄,就足以舉世震驚!

    若非不然的話,二戰結束後,爲何歐洲很多國家會出現女多男少的情況?

    難不成男丁都死在了戰場上?

    別開玩笑了!

    即便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某鬼子兵,也不會所有的部隊都拼到最後一人!

    更不用說不以投降爲恥辱的歐洲軍隊了!

    被俘虜後屠殺也好,在戰場上被‘誤傷’也罷,大多數被殺死的男丁都不是在戰鬥的時候被殺死的。

    研究過戰爭的人都知道,戰爭中殺死一名士兵的難度遠高於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

    而在戰場上大多數被殺死的士兵,不是在抵抗的時候戰死,而是在潰逃的時候被追殺而死!

    當然,李維並不關係希臘人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登陸戰中的損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只是在向世界證明,大國跟普通國家在這個時代的差距有多大!

    讓李維感到詫異的是,英國皇家海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登陸點的佔領後,投送下來的除了最開始用於搶佔登陸點,驅逐希臘殘兵的英王德意志兵團外,全都是印度兵!

    英王德意志兵團作爲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中,戰績輝煌的部隊,李維自然耳熟能詳。

    可以說,這些德意志人組成的軍隊戰鬥力,堪比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中最精銳的本土部隊,比一般的紅衫軍能打得多!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陸軍戰力高低很有趣,作爲主導這個國家的英格蘭人組成的編制中,沒有一個特別出名的部隊。

    最能打的反倒是蘇格蘭高地兵和英王德意志兵團。

    顯而易見的,英王德意志兵團就是一支國家僱傭軍,最開始作爲普通僱傭兵爲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打仗,後來英國王室發現他們比本土的紅衫軍還好用,乾脆將他們變爲了常備軍使用。

    只要是英國重視的戰場,都能看到英王德意志兵團的身影。

    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強悍,李維政府也分析過,原因無他,這支兵團裏的絕大多數德意志僱傭兵都是老兵,再加上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優厚待遇,士氣高昂,還掛着只屬於英國王室的榮耀,戰鬥力自然爆表。

    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蘇格蘭高地兵團戰鬥力強悍,主要是因爲他們的兵源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英倫三島的苦寒之地——蘇格蘭高地。

    那裏生活的居民甚至被英格蘭人稱之爲野蠻人。

    窮山惡水出刁民的的真理,在歐洲大陸上同樣適用。

    在大不列顛中世紀時期,威爾士地區出產的部隊戰鬥力也挺強,那時候威爾士還比較窮,但現如今威爾士地區差不多已經跟英格蘭地區同化,進入工業時代,相對於英倫三島的其他地區,生活水平也算不錯,威爾士人的部隊就再也沒進入過精銳部隊的序列中。

    這次進攻希臘倫敦政府沒有將所有的老底子都押上來,所以只派遣了英王德意志兵團。

    蘇格蘭高地警衛兵團被留下英倫三島,另作他用。

    當然,現在的倫敦政府可不單單只是徵召大量的印度炮灰,還在本土對紅衫軍進行漸進式的擴編。

    擴編速度不快,儘可能保證紅衫軍的質量。

    英國的棍棒式練兵法在這個時代還是比較靠譜的,很容易就能練出來呆板教條的線列步兵。

    英國教官需要做的就是讓新兵畏懼軍官更甚於敵人的子彈。

    “亞里士多德政府怎麼應對這次危機?”

    李維放下戰報,對面前的軍情總局局長馬尼德問道。

    自從亞里士多德掌權後,軍情總局就在雅典設立了分部,長期跟亞里士多德政府保持親密聯絡。

    當然,這不是擺在明面上的分部,跟外交使館是兩個概念。

    理所當然的,現在的希臘共和國對於軍情總局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祕密可言。

    這都是亞里士多德政府默許下取得的成果。

    “回稟陛下。

    亞里士多德已經下達了全民動員令,不過他建立的軍事體制早已將希臘共和國的人力資源利用到極限,畢竟希臘共和國的人口基數並不高,哪怕亞里士多德接納了很多來自巴爾幹地區的少數族裔,也無法彌補希臘人口不足的缺陷。

    而且受限於希臘共和國糟糕的財政狀況,亞里士多德的全民動員令僅僅增強了地方民兵和城衛軍的兵力,無力增加希臘國防軍的兵力。

    亞里士多德的應對計劃是親自帶領十萬希臘國防軍,依靠各地的民兵和城衛軍來維持地方統治,親自迎戰登陸的英屬印度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