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怪談吧 >第七章 福利院的孩子
    ???

    昨天晚上,樂觀在怪談吧裏無意間看到那張照片時,雖然覺得照片上面的女孩長得很象華小月,卻並不敢十分肯定。因爲就連華小月過去的樣子,他都已經記憶模糊了。

    雖然他還記得華小月這個人,甚至那天一同離開華城兒童福利院的情景都還記憶猶新,但對於她的樣子,他卻只有一個很朦朧的印象。

    樂觀記得那時的華小月,雖然跟他就讀同一年級,但感覺華小月要比他高一些,也要成熟、懂事一些。華小月長得有點瘦,皮膚有點蒼白,有點愛穿連衣裙。

    雖然樂觀——準確地說,是尤優異——已經離開兒童福利院十五年了,平時他也對自己的身世諱莫如深,但他有時上網時,卻會偷偷搜索一些關於兒童福利院的信息。所以他雖然從來沒有再去過任何一家福利院,卻也並非對之一無所知。

    他通過網上很多圖片和視頻資料得知,現在的兒童福利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要比當年好了不知幾十倍!

    現在的兒童福利院,大多看上去像一個少年宮——至少從建築屋及設備設施方面看來是這樣的。甚至有很多兒童福利院已經開始過真正的“家庭式生活”:

    兒童福利院公開招聘一些社會愛心人士,住進兒童福利院分給他們的套房裏(甚至有些是獨門獨院的別墅式房屋),每一個愛心人士都充當幾名孩子的“愛心爸爸”或者“愛心媽媽”,他們跟自己負責照顧的幾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分配給他們的套房裏,過一種家庭式生活:陪孩子玩,給孩子做飯,甚至充當孩子的家教老師。

    這些“家庭”,除了彼此沒有血緣關係,或者在情感方面可能不如社會期待那樣的如意,但至少從物質方面,比如住房條件,比如傢俱或者學習用品,甚至喫的穿的等等,都相當不錯,甚至要比許多經濟條件不太理想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好一些。

    有一些兒童福利院,雖然沒有實行這種“家庭式”的生活,仍是按孩子的年齡、身體、智力等條件,分別安排到不同的大臥室裏過“集體生活”,但物質條件同樣不差。

    總之,現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比起他以前在福利院生活時,可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樂觀記得自己生活過的華城福利院,也是一個大院子,四面都有高牆圍起來,只有前面有一個大鐵門與外面的世界相通。

    雖然有大門可以進出,但由於兒童利院裏的孩子,除了少數是因爲親人死亡、失蹤或者沒有親戚願意收養,淪爲無依無靠、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的孤兒,才被送到兒童福利院的外,其他大部分兒童都是大腦麻痹(也稱腦癱)患者,或者器質性損傷、自閉症、先天愚、侏儒等病症者。

    總之,都是因爲先天有一些難於治癒的病症,所以才被自己的親人遺棄的孩子,福利院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也不會讓兒童們輕易走出鐵門一步。

    因此兒童福利院雖然大多建於城市中交通較便利的地方,但由於這些孩子與社會之間,被一道鐵門和四面高牆長期分隔開來,過着一種幾乎與世隔離的生活,所以就算長大後,也有很多人難於融入正常的社會之中。

    只有爲數不多的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後,因爲智力正常,或者通過治療,可以照顧自己了,纔會被兒童福利院送進附近的學校去上學。——福利院的重要職責是收養無依無靠、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的孤兒,並把他們培養成才。

    在孤兒成長的不同階段,福利院的工作側重點各有不同:

    對7歲以前的學齡前孤兒,福利院的工作側重點在“養育”,主要任務是管喫、管穿、管住,滿足孤兒生活需要,使其健康成長。

    對7歲至16歲的青少年孤兒,福利院工作的側重點在“教育”,主要任務是解決孤兒生活和接受教育問題,促進其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真正長大成人,成爲社會有用之才。

    樂觀記得他生活過的那個華城福利院,規模較小,大約只有四十餘名孩子,其中大多數屬於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進行康復治療的孩子,而只有六個孩子符合可以就近上學的條件。他和華小月就是這六名幸運兒中的兩個!

    他那時名叫華小明,他們之所以都姓華,並非因爲他們真的姓華,而是福利院給他們取的姓。因爲福利院的大半兒童都是棄嬰,其中相當部分屬於來歷不明的孩子,所以他們的名字,就只能由福利院取名。因爲無名無姓,加之那座城市名叫華城,所以華城福利院就統一給他們取“華”爲姓。

    從樂觀記事以來,他就一直生活在華城兒童福利院裏。而華小月卻跟他的情況不太相同:她其實是有親戚的,但因爲父親病故,母親又離家出走,下落不明,雖然有幾個親戚,卻沒有一個親戚願意收養,所以才被公安機關按照政策和規定將她送進我們福利院來的。

    華小月進福利院時是幾歲,他不清楚,也沒問過,但估計應是五六歲左右,因爲她進福利院時,樂觀正好已經上學了。他當時在上小學一年級,而華小月跟樂觀一樣,被福利院送進了離福利院最近的小學——即樂觀就讀的那所小學,也上小學一年級,因此他們的歲數應相同,或者相差一歲左右。

    因爲華小月來華城兒童福利院生活時間並不長,大約只有半年左右吧,兩人就在同一天被人領養,離開了福利院,所以樂觀對華小月的樣子纔會記憶不深。

    但也僅僅是樣子,對華小月這個人,他卻是一直記得的。因爲我們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他們在一幫因各種病症,生活無法自理的兒童中間,屬於智力正常的孩子,他們又進了同一所小學,在同一個年級上學,雖然不同班,但兩個班級是緊挨着的,因此兩人在學校裏也會經常遇見。

    本來,他們都是福利院的孩子,又在同一小學、同一年級上學,完全可以一同上學,一同放學的,但在那個年代,特別是小學生,都莫明其妙地緊守那道“男女防線”,加之他們心裏都不願被班上其他同學知道,他們跟別人不一樣,他們是福利院的孩子,所以兩人之間好像達成某種默契一樣。

    儘管每天上學時一同出門,但一離開福利院,到了街上,他們就會馬上分開。在學校裏,他們也假裝不認識一樣,見面不打招呼。放學後,也不關心對方是否放學,就獨自回去。就算在半路上遇見了,也會刻意保持一段距離。

    如果福利院的阿姨問他們爲何總不一起放學回來,他們的回答也基本一樣:因爲不同班,所以放學時間不一樣。福利院的阿姨開始還說,你們可以等對方一起回來呀,但問過幾次後,就不再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