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生香江當大亨 >第六百零九章 七九年企業年報(七)
    亞視新聞,專門做娛樂新聞的報紙,得到整個集團資源的傾斜,能採訪到電視臺旗下的演員,能採訪到一些獨家新聞,因此發展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快的。

    雖然亞視新聞當前的規模還沒到日銷量破十萬份的程度,但也破了五萬份,業績可以說相當不錯。

    同爲報社的星星日報的業績當然更好,日銷量破十萬份,這個成績已經是香江報社中最好的了。

    和娛樂性報社的亞視新聞不同,星星日報是一份綜合性報紙,同時又偏向於商業方面,因爲林佰誠名下有很多企業的關係,可以優先報道一些商業新聞,採訪企業高層等等。

    不管是商業性報紙還是娛樂性報紙,一旦得到巨大支持,發展起來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三味書屋(出版社),做小說出版業務,同時公司旗下還有一個專門做漫畫的子公司,以香江這邊的市場爲主,畫風偏向於香江這邊的文化。

    星星印刷廠,集團旗下但凡有印刷業務都交給這家公司來做,像是報紙的印刷,小說的印刷出版,電影電視劇的海報等等,反正和印刷有關的業務都交給這家公司。

    不僅是亞洲星傳媒集團旗下的印刷業務,林佰誠名下的其它企業,只要星星印刷廠接的過來,那麼業務都會交給這家公司。

    這就是集團的互補特性,不僅能夠爲其它企業更好的做事,畢竟自己的企業做起來更快更放心,而且一些利潤也能由自己賺,左手倒右手。

    8000萬港幣,這是亞洲星傳媒集團各個子公司年報合併後,集團再扣去各種費用後能夠剩下的淨利潤。

    1979年,一年8000萬港幣的淨利潤,和林佰誠名下的星河遊戲、星月電子、和記黃埔等當然是沒法比,可就亞洲星傳媒集團本身來說,這個年報業績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亞洲星傳媒集團在投入方面會比較小一些,而且傳媒的宣傳屬性非常重要,就算不賺錢林佰誠也要捏在手中,更何況集團本身每年能爲林佰誠賺不少錢了。

    看完亞洲星傳媒集團的年報,林佰誠算是看完香江這邊的企業年報了,他還剩下日本那邊的企業年報沒看。

    林佰誠在日本那邊的企業,其它公司在日本那邊的子公司就不說了,畢竟子公司的年報已經體現在相關企業母公司的年報之中了。

    佰龍商業會社、知音漫畫出版公司、佰惠峯株式會社,林佰誠在日本那邊的企業還是就這麼三家。

    首先是林佰誠獨資的知音漫畫,前年的時候,因爲公司大肆擴張的關係,導致公司入不敷出,營收有一些,利潤什麼的就不說了。

    在去年,知音漫畫在渠道這塊還有擴張,只不過沒有前年時的投入那麼大了,加上去年整個渠道大體穩定下來,以及星月主機代售帶來的利益,所以公司去年就算加上渠道擴張的投入,也還是賺錢的。

    24億日元,這是知音漫畫去年的淨利潤。

    24億日元,換算成港幣的話,是4800萬港幣,要是再換算成美元,那就只剩下1000萬美元出頭了。

    知音漫畫去年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利潤,主要還是靠出售星月主機帶來的兩千來萬美元分成,加上公司本身的漫畫業績不錯,扣掉主要支出的渠道擴張費用後,最終還剩下24億日元的淨利潤。

    漫畫這塊,知音漫畫今年能夠爲公司帶來一千多萬港幣的利潤,可以說相當不錯,對此林佰誠還是感到滿意的。至於代售星月主機的利潤分成,那就沒必要說了,畢竟是林佰誠親自安排的,不是公司高管向其它企業爭取到的業務。

    佰惠峯株式會社,和前年相比,公司是好上不少,可是公司去年的利潤也不怎麼樣。

    藝人業務中松田聖子剛剛開始發展,還沒火起來,其她的更是新人,唱片和製片業務也都沒有太大進展,好在公司能夠養活自己,不至於讓老闆們倒貼錢,能做到這點就不錯了。

    林佰誠對日本那邊的娛樂業不熟,因此佰惠峯株式會社的發展只能靠公司管理層自己,以及山口百惠日後自身的努力,林佰誠唯一能夠提供的幫助就是在公司缺錢的時候進行注資,不讓公司死掉。

    對於佰惠峯株式會社的業績,林佰誠並不放在心上,就算公司每年都虧錢,只要每年虧的不是太離譜,那他都願意買單,就當是爲了那些個美女了。

    最後是資產規模最大的佰龍商業會社了。

    公司去年一開始還有在做投資,林佰誠拿着公司的資金去做多黃金期貨,十月份時完成結算,獲利5.28億美元,林佰誠和巖崎峯龍兩人直接分走4億美元,只給公司賬戶留下1.28億美元的資金。

    這家公司,林佰誠和巖崎峯龍兩人各自投資了一億美元,算上投資獲利剩餘的一個多億美元,以及公司向銀行貸款的1.5億美元,公司總計將近五個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地產業中。

    目前公司的地產業務發展的相當不錯,囤了不少地,也開發了幾塊,其中一塊做住宅的開發完成後開始售出,因此公司是有營收利潤的。

    只不過,相比公司那巨大的投入,那些營收利潤根本就不算什麼。

    營收利潤不好計算,因爲很多地不管開沒開發都沒有賣出,反倒是淨資產比較好計算一些。

    土地開發之後,不管有沒有出售,價值肯定會上漲,加上日本的地產業在復甦,因此公司的資產規模有所提高,達到了將近6億美元的程度。

    增加的不算太多,主要還是土地開發的不夠多,隨着土地開發的越來越多,以及地產不斷增值,公司的淨資產規模也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