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狼胥 >第二百一十章 投名狀
    “敢問葉護,我等需要做些什麼。”有人靠近了凌沺一些,壓下激動的心情,高聲問道。

    沒有白來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了也可能砸死人。

    三千人,在凌沺展現出這般強絕的個人武力後的現在,他們這些人沒誰會再覺得自己等人,真的足夠強,真的值得許多人重視。

    俟斤,爾瑪一族即便強盛之時,也不過五七位並立,乃是爾瑪葉護之下,整個部族最尊貴的那幾人,轄民何止萬戶。

    而今即便時移世易,爾瑪不復當年,可俟斤之位一旦給出,那也意味着,在大璟他們也有很大的權柄,很高的位置,最起碼一地郡守,沒有資格再對他們頤指氣使,他們有任何訴求,也可直接上達聖聽。

    更何況,他們甚至可以籍此,召回外出的族人迴歸,乃至接納一些其他少數族裔之人併入,快速壯大,不再各地分散,一盤散沙。

    相比於胡古休慕的野望,這是更加實際的巨大好處。

    何況,他們也在璟地生活百餘年,真的說沒有一絲感情也不可能。

    仇恨,早就消泯了,現在沒幾個人在意。

    他們更多的還是不想與外界接觸太多,再起其他衝突,再引仇恨升起罷了。

    之前被胡古休慕遊說,被他所攝服,以及被他挑動的野心,此刻都已消散。

    這時的他們,都更加的謹慎,不想再去踏錯一步。

    好處很大,可他們也要衡量,自己能不能接的住。

    此時不僅是這一人,其他幾位頭領人物,也是相繼走近少許,出聲附和,問向凌沺。

    凌沺輕笑一聲,“簡單。我需要你們把知道關於他謀劃的一切,都公之於衆。當然,涉及你們自己的,可以隱瞞一二,或者都推到他身上,我不在意。”

    雖然是在笑,可凌沺其實也有點無奈的。

    他便是有了猜測,而且應該沒差多少,可終究不是全部,他自己說出去,也不完全足以讓人信服。

    他現在不想和那些武人多糾纏,那完全是沒有意義的事。

    至於這些爾瑪族人說了,有沒有人信,那他也不在乎。

    那時候他將真的不吝嗇自己的冷酷,再來找他麻煩,死!

    他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還是由第三方來解釋,而不是他自己,這樣都沒完沒了,那就是有問題,就是跟胡古休慕一夥的,殺了就殺了,再有人因此爭議、質問,那就接着殺。

    大不了他就拼了,真靠殺把這蜀州武人震服,大不了廢一州武人而已。

    當然這事兒太簡單了,一些已經發生的或者用不到了的計劃,還有正兒八經的背鍋……主謀之人在,對這些爾瑪族人來說,也就浪費些唾沫星子的事兒。

    真要僅僅如此,他們也不敢信凌沺的話。

    也不等他們再問,凌沺接着再道:“此事只是與我相關,算是你們把自己給我惹出的麻煩平了。這裏終究不是朔北,我也無權直接給你們冊封俟斤之位。但聖上予我山河劍,只要你們對外解釋之時,把梵山帶進去,我就可以暫時收編你們爲軍,跟我去天門關走一趟,動不動手無所謂,諸位便都是忠軍愛國之士。籍此時,我向聖上求請,一個可爲表率的作用下,獲封不成問題。只是你們也要做好準備,此地不可能有兩位爾瑪俟斤存在,你們大概得換個地方,鮮州和燕北一帶,而今人口稀薄,大概會是那裏。”

    凌沺這話一出,信的人,反而多了起來,那幾人也是互相對視,交換起眼色來。

    動不動手無所謂?

    那就是屁話,一點味都沒有的那種。

    去了,沒有戰事還好,一旦有戰事,多少也要參與一下,真的爲國而戰一下才行。

    至於天門關需不需要他們,那肯定現在是不需要的。

    可這個又沒有關係,他們是凌沺徵召去的,而凌沺的特權,那是隆彰帝給的。

    凌沺帶着他們去,那就不是多管閒事,是盡忠職守。

    說難聽些,那就是凌沺在表忠心,他們順帶也來一下,又有何妨。

    而且而今大璟局勢漸亂,各地民心不穩,官、將之位多有變動,上下皆有惶惶之意。

    值此時,他們這些非中原族裔的小族之人站了出來,展現了願爲大璟而戰、心中只有君國的態度,那太有意義了。

    打臉,打大璟治下所有中原族裔的臉。

    也是激勵,他族之人此時都還心向大璟,忠君爲國,中原族裔呢?

    哪怕只是一時,甚至這種影響只是會影響一部分人,三五七天的。

    那也足夠了,起碼換一個俟斤之位,足夠了。

    因爲民心所向,民心安穩,纔是大璟而今最需要的。

    對心懷大璟之人,予以重賞,便是相當有用之舉,帶來的影響,要比他們本身更大。

    當然,這個,這些爾瑪族人不懂。

    他們沒接觸過這些,沒接觸到這些,也沒有胡古休慕消息那麼靈通,胡古休慕也不會什麼事都盡數告訴他們。

    他們這些人想的更多的是最後一點,移居到燕北、甚至鮮州。

    鮮州人口少,這是肯定的。

    原緱山屬民,沒留下多少,一些殺了,一些賣了,一些被有意無意的放走了。

    況且剩下的這些,還不斷有人起義,在一次次戰鬥中,死去更多。

    而大璟遷居過去的那些人口,算上直接駐留的軍隊,也就七八十萬人,不少,卻也不是完全填補到了緱山各處。

    人口的不足,地形的因素,也是緱山起義軍可以不斷存活,甚至有些可以逐步壯大的根本,他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而爾瑪族這樣一些,即便不爲軍伍,也有一定戰力和自保能力,去應對流竄起義軍的人,遷居到鮮州去,其實很合適的。

    燕北的情況則稍微好些,不過此前流民太多,人口流失嚴重,而且地勢所處本就並非沃土,再經多年戰亂,也很有些荒蕪。

    往那裏遷居百姓,比往鮮州都難,真沒多少人願意去,去了怕養不活自己。

    他們這些小族可以,本也沒有良田可依,而且人口還少,單獨劃分一縣之地給他們都可以。

    別看這裏就三千來人,可算上他們的家人呢,起碼得有五六千。再召回些人,上萬甚至數萬都有可能。

    一縣,甚至兩縣之地,都劃給他們生活,不用再貓在林子裏,不用隱在山裏,完全可以啊。

    所以他們信了。

    剩下的無非他們自己的取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