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意大利不面 >第75節、會談(下)
    儘管臨時換人蔘加兩國元首的高峯會議,是一件極其不符合外交禮儀的事情,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德國方面安排的接待晚宴規格和檔次。晚宴上,琳琅滿目的法國紅酒,荷蘭奶製品,比利時燻肉,德國人不動聲色地炫耀着他們的勝利。

    作爲主人的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更是不失時機的發表了一通演講,他說道“親愛的齊亞諾閣下,請替我轉告墨索里尼先生,從6月2日無恥的英國海盜發起突襲襲擊開始,我們兩個偉大的國家已經並肩戰鬥六個月了。在這六個月中,法國已經被我們打敗了。英國的精銳陸軍和空軍部隊已被擊潰,被埋葬在戰場上。我相信我們兩個偉大國家的聯合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一貫趾高氣揚的英國人很快就一定會相信這一點。”

    裏賓特洛甫手舞足蹈地長篇大論着,齊亞諾不動聲色坐着。這與其說是晚宴演講,不如說是裏賓特洛甫的獨角戲,齊亞諾和其他人不過只是一個坐在舞臺上的觀衆而已。對於裏賓特洛甫這一套吹噓,意大利人並沒有在意,齊亞諾更關心的是與希特勒的會談,以及當他提出墨索里尼不能到訪的問題時,希特勒會如何反應。

    晚宴結束後,齊亞諾半躺在舒服的大牀上,手裏端着酒杯輕輕搖晃,看着窗外德意志首都柏林一片片街景,他默默回憶着這一天來的所聞所見。齊亞諾到達柏林之後,可以說是聽盡了各種各樣的恭維話,享受了一切隆重的款待。然而隨之而來的一些小細節卻讓這位外交老手看出了一些破綻。

    在齊亞諾訪問柏林的短短几個小時裏,就遇到了一次英國空軍轟炸柏林的空襲警報。那是他結束了德國外交部的晚宴,剛剛回到賓館的時候,齊亞諾看到賓館的服務人員快速但卻井然有序地跑進地下室,在黑暗的樓梯裏,動作卻非常熟練,顯然那裏的防空洞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熟悉了。也就是說,至少英國人的轟炸機目前仍然對德國構成嚴重的威脅,希特勒在西線的目的遠遠沒有達到,他敢在這種情況下置西線的威脅於不顧?

    在靜靜的思考中,齊亞諾迎來了第二天的紅日---------------午餐後,希特勒接見了這位年輕的有些不像話的意大利外交部長。和齊亞諾打算的不同,希特勒並沒有責怪墨索里尼“爽約”之事。同裏賓特洛甫一樣,希特勒不等齊亞諾開口說話就開始了大段獨白。彷彿墨索里尼不來參加兩國事先約定了領導人峯會根本就不是一件大事。他滔滔不絕,連綿江水般地開始演說。

    他說英國已被擊潰,最後投降只是時間問題,同時,偉大的意大利盟軍也在地中海也取得了輝煌的軍事勝利,因此軸心國的勝利指日可待了,現在已是應該考慮勝利後的世界安排的問題了---------有了芒果這個穿越者事先打預防針,齊亞諾對希特勒的這一套表演自然有相當的免疫。他心裏清清楚楚,希特勒這可是一個陰險狡猾的人,他可以鄭重其事地給你一連串的假相,也可以用十二分的真誠口氣,對你胡扯上一大通。連他的部下都把他看成一個演員,他的一言一語,一顰一笑都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表演,別奢望能在和他打交道時摸到一點漏洞,因爲那很可能是他給你下好的圈套。同是,芒果也告誡過齊亞諾,希特勒是一個貪婪的人,他不會眼看着英國這塊即將到口的“肥肉”又從嘴邊溜掉,更不會大方地跟所謂的意大利同盟談瓜分勝利果實,這一定是希特勒的穩軍之計!也就是說,一方面希特勒要用“戰後重新分配利益”這個大大的畫餅來保證意大利人牢牢地捆上德國戰車,利用意大利來牽制英國和他身後的美國。另一方面,希特勒本身還是念念不忘獲得東方生存空間。在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裏,最好的結果就是意大利人在西線死磕英國人,而德國人掉頭東進,獲取蘇聯的領土和資源。相反,在意大利人的計劃裏,最好自然是把德國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西線,至少在登陸大不列顛島之前,意大利人是不會對蘇聯有一絲的想法。

    “親愛的元首,首先因墨索里尼閣下不能親自出席本次會談,請接受我方最真摯的道歉。”齊亞諾真誠地說道,“另外,我方認爲在英國轟炸機依舊不時光臨貴國首都的情況下,談論最後的勝利,是否有些太早。”

    的確,至少現在英國強大的空軍依舊是希特勒的心頭之患。希特勒私下曾對他的部下說過:“對英國作戰只會把兩個國家都變成焦土。”而且即使最終攻佔了英國,也必然要使德軍付出巨大的犧牲,而且英國人一定會帶走他們能帶走的,毀掉一切他們帶不走的,留下一片廢墟和幾百萬噢噢待哺的百姓給德國人。如果那樣的話可能近10年內德國都無法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同時,希特勒也認識到,德軍即使登陸作戰,成功打垮了大不列顛,但卻無力去瓜分在全世界土崩瓦解的英國殖民地,這樣德國人的鮮血只能爲美國人和日本人換來漁翁之利。就連意大利人,憑藉着那支遠比德國海軍強大的艦隊,他們撈到的好處也會遠遠超過德國人。希特勒不反對意大利人奪取英國人、法國人在地中海的利益,但是這種奪取必須是用意大利人鮮血而不是德國人的。這是希特勒絕對不情願的。橫掃歐洲的德國鋼鐵之師不可能永遠生龍活虎,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後就會變成疲憊之師,希特勒不願把他的最後一顆子彈用在英國身上。只要英國人老老實實地呆在海峽的另一頭,哪怕偶爾給柏林送點禮物過來,他也能夠容容忍。畢竟,一旦德國人從蘇聯獲得大片領土和資源相比,英國投下的炸彈就不過是隔靴抓癢罷了。

    “可您知道嗎?爲什麼我國會臨時派我出席本次會議?”

    “爲什麼?這是貴國的內政,我並不很關心。不過,我還是很有時間聽一下貴方的解釋,因爲這個畢竟不符合外交禮節。”

    “因爲,就在前天,一支英國突擊隊在亞歷山大襲擊了我們偉大的領袖。在我離開羅馬的時候,偉大的領袖仍未脫離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