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144章:將欲行
    大興宮的決策給二十餘萬災民一線生機,正午之前,大興城延興門外的遼闊曠野裏,密密麻麻的帳篷一眼望不見邊際,足有數萬頂之多,官員們在楊素的吩咐下,將這災民安置點打造成行軍大營一般,先是分爲幷州、豫州、兗州三個安置點,每個安置點之內,又劃出以州名命名的區域,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條理分明、道路暢通。

    與此同時,大量官吏衙役也出現在軍隊和災民對峙的街道,深入災民羣中宣傳朝廷賑災政策,讓災民退出城池。

    災民激憤的心情終於平息下來,在官員的安排下,紛紛退出大興城,軍隊撤回駐地,只留下左右武侯府(金吾衛)兩萬名士兵負責維護安置點秩序,預備官員和國子監學生在朝廷的命令下,前去幫助災民登記戶口。一些響應朝廷號召王公大臣、民間富戶也開始跟隨官府賑濟災民,被分配到各個營區生火造飯、煮粥。

    但也有一些曾經生活條件優越災民認爲帳篷不如房子、牀鋪住着舒服,便賴在被攻陷的新昌坊、宣平坊、升道坊、昇平坊;如此一人影響一家、一家影響一大羣,致使四個坊的店鋪、酒肆、客棧給擠得滿滿當當的。

    對於這些無賴一般的刁民,擔任“賑災總指揮”的楊素自然沒有姑息養奸,他雖然沒有像對待軍隊那般嚴峻,卻也不會毫原則地寬容,那樣只會助長壞人作惡之風。

    在他一聲令下,軍隊再次開進四坊,先是對這些據坊不朝着的災民良言相勸,促使一部分盲從的災民害怕離開,不過還有一些刁民中的刁民自以爲是,認爲軍隊不敢在天子腳下動粗,甚至還有不陰不陽的煽風點火、諷刺謾罵。

    然而他們很快就爲他們狂妄傲慢付出了代價,被他們譏諷了半天的軍隊等規定的時間一過,便開始暴力驅逐了。

    一家家、一羣羣刁民一般的災民流民扶老攜幼,被早已惱火萬分的士兵向城外驅趕,哭聲震天;彪悍的青壯若敢反抗,便被棒打鞭抽。一切反抗得厲害的人,被當場斬首示衆,變成了儆猴的雞,但這還遠沒有結束,最後這千多戶蔑視軍隊的刁民,一律被登記爲奴籍。

    這便楊素的深得軍心之處,爲帥時,他爲了打贏敵人,治軍嚴峻,將一些不遵軍法抓去當敢死隊,收到了令行禁止的效果;可是大戰結束以後,誰要是敢去蔑視士兵、辱罵士兵,哪個官員敢去虐待傷殘士兵,他絕對是第一個跳出來爲士兵討還公道的大臣。

    這些刁民不知天高地厚的挑釁軍隊,無異於自掘墳墓、自我毀滅,落下世代爲奴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任何人去同情。

    正是強硬驅趕和及時的安撫,終於使災民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一家家、一族族都乖乖的服從官府引導,前往三個災民安置點居住。

    災民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是災民對四坊造成的破壞,令東西二市東主擔心利益受損,二市店鋪一律關門歇業,不僅如此,甚至京城各坊的店鋪也都關了門。京城的危機也從災民危機轉化到糧價危機,糧價也從正常的三十錢步步推高,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京中糧商囤積居奇,等待時機再以高價出售。

    到了第二天,糧價暴漲到了鬥米百錢的誇張地步,這絕對是一個會令京城百姓大騷亂、大恐慌的價格。

    節節攀升的糧價所蘊含的危機,在某些時候甚至會超過災民危機,對於這一點,各級官府都有深刻的認識。

    事實上,京城並不缺糧。但是百姓人人云亦云之下,盲從大衆的大量採購囤積,而設在東西二市的常平倉存儲能力有限,當官方以平價把常平倉賣光之後,需要從太倉、廣通倉運糧補充,排隊等候的百姓見常平倉無糧可信,本能的以爲官府也沒有餘糧,恐慌之下紛紛去私家糧鋪採購高價糧,促使糧價進一步提升。

    這種事情,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都難以避免,不過那時候更多是鹽價,由於人們民智開化,且又有囤積居奇罪約束不法奸商,只要官府通過各種便捷渠道發出公告,受影響的區域和人羣都不大。

    而在大隋王朝,這種糧價暴漲的影響大得驚人,所以在這種民智未啓、聽風就是雨的年代,更加考驗官府的公信力。好在公信力這種無形卻異常重要的東西,楊堅不缺、大隋官府也不缺,當朝廷宣佈從廣通倉調三百萬石糧食進京平抑糧價時,幾乎失控的局勢立即咔然而止,上午剛剛漲到一百二十錢的糧價迅速回落,各個坊門陸續開放,大興百姓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

    而這時,各個糧鋪的麻煩纔剛剛開始,雖然朝廷沒有去找他們麻煩,但是上當受騙、買了高價糧的百姓卻不幹了,紛紛跑去退貨,又是一陣雞飛狗跳,留下一地雞毛。

    。。。。。。。。

    中午剛過不久,從安置點巡視回來的楊集進入了戒備森嚴的延興門,馬車行進度異常緩慢,三個門擠滿了爭相出城賑災的車隊,有官方的、有王公大臣的、有民間富戶的……爲了名望、地位,大興城內的世家門閥和富商都拼了。

    不過這種於國有利、於民有利、於己有利的名利觀,也是儒家推崇倍至的非義不取的名利觀,無疑是一種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馬車內,楊集正在考慮涼州的各種安排,按照朝廷的安排,將會把五萬餘戶、高達二十六萬人口的災民全部遷移到涼州刺史府、總管府治下的庭州。

    庭州也就是後世的準噶爾盆地南部,位於金山和時羅漫山之間,東北爲金山、西部爲準噶爾西部山地、南爲時羅漫山山脈,是一個略呈三角形的封閉式內陸盆地,後世八大沙漠之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目前尚未形成。

    盆地西側、南側有很多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谷、額敏河谷及阿拉山口,這些山口不僅是準噶爾盆地、吐魯番盆地的連接通道,還能使西風氣流由山口進入,爲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了充沛的降水,再加上金山和時羅漫山脈的冰雪融水,使盆地內部河流遍佈、百草豐茂,爲農業和畜牧業創造了天然的優勢。百姓到了那裏以後,可以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

    大隋王朝將在庭州建立五個縣,再在外圍修建軍事堡壘,防禦東北方的大湖區各部、北方的薛延陀、西方的西突厥。

    楊集昨天已令涼州總管府司馬陰世師先去涼州整頓軍隊,掌控河西走廊涼州、甘州、瓜州段的安全,確保災民經過時,免得被吐谷渾、以及和吐谷渾眉來眼去的羌人部落襲擾。此外,又下達了四道命令:首先是向涼州治下各州傳達朝廷移民的決策,令各州做好接待災民準備;其次是命令伊州總管薛世雄率軍進入庭州大地清剿馬賊、征服散居盆地南部草原之上的小部落;第三是命令禮曹韋雲起出使薛延陀,確定大隋和薛延陀的邊界,以免日後發生衝突;第四道命令是讓工曹王琮率領工匠,前去庭州尋找、確定建城的地址,只要他們確認好地址,便將突厥俘虜押解過去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