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418章:愛才心切
    “越公,你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只因、只因衛王真的不太懂兵法;不管是誰,都能在兵棋推演之時,輕鬆打贏了他。”千秋殿中,楊廣如實向楊素說道。

    “怎麼可能?”楊素不信,撫須道:“衛王什麼都好,就是太謙虛了。”

    “……”楊廣聞言無語,“謙虛”二字和衛王府根本不沾邊,以前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

    各種貶義詞彙放到楊集身上,都沒錯;文武雙全、能征善戰之類的褒義詞,同樣適合,唯獨與“謙虛、謙遜”不搭邊。可楊素竟然說楊集“謙虛”,這讓楊廣感到怪怪的。

    不過楊素說的,好像也沒錯;因爲比起敢向楊堅拍桌子、敢當楊堅面寫反詩的賀若弼,楊集的確是一個很有禮貌、很謙虛的好孩子。

    楊素以爲楊廣不願多談楊集,便起身從袖籠中取出一份奏疏,雙手舉過頭頂,肅然道:“聖人,老臣奉命打造防務,爲了做到心中有數,便查閱了幷州、幽州防務,點檢關隘、烽燧,老臣唯一的感覺就是觸目驚心,現匯成一疏,還請聖人御覽。”

    楊安連忙接過奏疏,折身,遞給楊廣。

    楊廣接過奏疏,細讀一遍,憤怒的扔在在几案之上:“雍州、幷州、幽州邊軍,竟敗壞至斯?”

    “聖人,北邊還是好的了。經老臣細問詳察,雍州、幷州、幽州中部南部州兵、府兵、喫空額近四成。”楊素面色凝重的拱手道:“老臣算是膽子大的了,可是面對地方軍隊這種糜爛的局面,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說句難聽的:就目前這種模樣,突厥若有一名善於統兵之將,他只須三萬精兵,就能從豐州打到大興、從雲州打到蒲州;同理,高句麗若是有名悍將,亦能從燕州一口氣殺到黃河北岸。”

    他看了楊廣一眼,繼續沉聲道:“衛王將刺史以上的貪官稱爲大老虎,其下則是附骨之疽;老虎鯨吞的是朝廷的錢財,與百姓直接接觸的附骨之疽卻是在吞食大隋民心、吞食百姓對朝廷的擁戴,可惡可怕之處尤勝老虎。同理,軍隊也是如此。老臣認爲軍隊中的反腐,同樣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楊廣聽得臉色鐵青,問道:“越公可有應對之策?”

    “老臣認爲軍中反腐勢在必行,但此法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故而改製爲上。只是改制涉及太多人的權力,並且沒有先例可鑑,不宜大動干戈。”楊素拱手道:“老臣聽說衛王將涼州軍隊分爲職業兵、州兵、府兵改稱爲民兵;州牧府的兵曹管戰兵,司馬和各州司馬、縣丞管州兵、民兵。經過衛王這般劃分,州府的兵曹和司馬相互競爭、相互監督;地方上的州兵、民兵脫離了主戰的兵曹、地方官府,卻又受到地方官府和百姓監督。”

    “老臣雖不知成效如何,但是比現在執行的、單純的十二衛遙領天下兵馬合理得多;至少,有了地方官府和百姓的監督之後,地方軍府不敢像現在這般囂張;反過來說,地方官府同樣多了一道枷鎖。老臣建議在此基礎之上,朝廷進一步完善,”

    “此法可行!”楊廣沉吟半晌,看着楊素道:“然後讓衛王試行?”

    “正是如此!”楊素呵呵一笑:“能者多勞嘛!”

    楊廣雖然也是這麼想的,可此話由外人來說,心中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彆扭:這哪是能者多勞啊?分明就是說我家金剛奴傻、愣、直;有好處的時候,誰都不提他一擔,可是苦的、髒的、累的、得罪人的、要命的活兒,都一股腦的往他身上推。

    這是人乾的事嗎?

    說起來,楊廣這種念頭,還是楊集造成的:楊集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一心爲國、無事不成的幹練作風,導致楊廣的期待感無限拔高。

    楊集無論做什麼,楊廣總是忍不住拿去和文武百姓比。

    這一比,差距就出來。

    楊廣面色不豫的嘆了一口氣,沉聲說道:“雍、北、幽地方軍喫空額四成,京兵喫空額的差不了多少。更可怕的是,還有幾成是老弱之兵,都五六十歲的人了,怎麼可能打得了仗?”

    開皇年間,大隋王朝出於統一天下、北征突厥所需,光是常備戰兵就有七十萬人,若是加上州兵、府兵,隨隨便便就能募集到一百五十萬精兵。但是進入仁壽年間以後,戰爭已經從大範圍備戰、大範圍作戰,變成某個州與突厥作戰,根本用不到朝廷的軍隊。

    比如說楊集,他打了這麼多戰爭,除了第一次派史萬歲和楊綸帶三萬精兵助戰之外,他所打的其他所有外戰都沒有朝廷精兵;而他打党項的時候,雖然用朝廷借兵了,可那只有一萬精騎而已。

    但是到了楊諒造反之時,楊廣東拼西湊,才湊出五萬精兵給楊素,加上陸陸續續就位的精兵,兵力也不出超出十萬人。如果再把當時拱衛京城、守衛各處要塞的朝廷精兵也一一算上,朝廷能戰的常備精兵,頂天就是三十萬人。

    這就意味着另外四十萬精兵根本就不存在。

    可是兵部的名冊之上,至今還是七十萬;而朝廷,至今按照七十萬的標準發軍餉,那麼另外四十萬名精兵哪兒去了?這四十名精兵的軍餉最終到了何處?

    又被誰吃了?

    這才幾年時間,軍隊就少了四十萬;要是再過幾年,這三十萬精兵,是不是又會變成十萬、五萬?

    若是幾年以後忽然爆發大規模戰爭,朝廷怎麼打?又拿什麼打?

    僅僅想到這裏,楊廣就感到不寒而慄。

    “聖人!老臣認爲整頓軍隊,刻不容緩。”打楊諒之時,楊素差點被“賬目上的七十萬精兵”害死,對喫空餉之事早已恨得半死。

    平定楊諒之亂時,是打內戰、是兄弟之爭,可楊素爲何要殘忍的火燒高壁嶺上的十多萬楊諒軍?

    並不是他漠視人命、並不是希望幷州百姓仇視朝廷;而是他和朝廷根本就沒有充足兵力跟楊諒打消耗戰;所以爲了取得最後的勝利,楊素不得不使用殘忍的辦法消滅叛軍。

    此外,楊素因沒有沒有充足的兵力,不得不親自帶着幾百名精騎殺到了幷州(太原)清源縣附近,而清源縣的敵軍當時又有多少?

    是楊諒和王世宗、蕭摩訶等將親自率領的近十萬人馬。

    但奇葩的是,楊諒的軍隊看到楊素的旗幟之後,一鬨而散,全部跑掉了。

    沒錯!

    楊素就是這麼恐怖。

    近十萬大軍,就是這麼活生生的被他和幾百名精騎嚇跑了(注)。

    對於這場奇葩勝利,很多不懂兵法的人都在拼命吹噓;但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楊素已經黔驢技窮了;但凡楊素有辦法,都不會拿命、拿一世英名、拿大隋的國運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