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486章:求助
    一天時間過去,黃昏來臨。西方天邊拖着一層層朱霞,瑰麗的夕陽光彩穿雲而出,就連遼闊草原上的青草,也泛起了一層澹澹的黃金光暈。

    在突厥、霫族、契丹、奚族交界處,已經搭起了方圓數裏的的白色帳篷羣,一隊隊士兵遊弋在外;在帳篷羣中間,亦有士兵在巡邏,越到中間、防禦越是森嚴。

    這便是楊集所率的六千隋軍、四萬名突厥軍的駐地了。

    突厥的主將是二王子阿史那俟利弗設,他和其他突厥部落一樣,也是見利而動的人物,楊廣和楊集給他的畫的餅、啓民可汗的金箭的是一回事,重要是此戰有利可圖。

    如果沒有啓民可汗金箭,他也不敢擅自攻打契丹,畢竟他們東突厥局勢不妙,不僅僅害怕契丹報復,也害怕奚族、霫族、南北室韋害怕的聯手起來,但此時既有大隋和啓民可汗在後面撐腰,他自然毫無顧忌地出兵了、也樂意裝傻。

    當然,契丹之利也在其次,主要是阿史那俟利弗設盯住了兄長給楊集的四萬名士兵,其中三萬人是東部的牧民、一萬是契骨鐵弦爲首的附離之士,後者是東突厥最精銳的常備騎兵,阿史那俟利弗設準備將此軍據爲己有;如果父親不在了,就算他恢復不到巔峯時期,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另外三萬名牧民軍,他也要努力拉攏,如果此戰大勝,而楊集又依言把四層人口給他,他決定把這些戰利品一律分給這些牧民軍,使雙方建立一個良好的信任、友好的基礎。

    阿史那俟利弗設的想法,實際也是楊集需要的之所在,所以他們集結以後,楊集便集中了酋長、特勤、萬夫長、千夫長們,開了一個戰前分贓會議。

    先是向他們說大隋皇帝十分欣賞阿史那俟利弗設,並且冊封他爲大隋郡公、鎮北交軍,如此便給大家灌輸一個‘大隋支持阿史那俟利弗設爲繼任大汗’的觀念。另外,又承諾把一成戰利品交給阿史那俟利弗設,由阿史那俟利弗設平分給有功之軍。衆酋長、特勤、萬夫長、千夫長欣然答應,保證自己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全力配合作戰。

    而阿史那俟利弗設有了這一層戰利品的分配權,自又和衆酋長們有了一層利益關係。

    至於之後,阿史那俟利弗設能否拉攏到這些尊長、將軍;能否在啓民可汗死前,擁有和阿史那咄吉分庭抗禮的實力,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楊廣這次交給楊集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給契丹一個慘痛的教訓,如果‘一不小心’滅了契丹也無所謂;二是嘗試把突厥軍變成大隋僱傭軍、嘗試着用突厥人對付其他部落,如果這次辦好了,那麼雙方就有了合作的良好基礎,日後也便於繼續下去,甚至能夠越過東突厥大可汗,單一的和某個部落合作。

    這種方式並不像以前由突厥人自己去完成,而是必須由大隋來統領、必須以大隋的名義來辦事,要讓突厥軍隊服從於隋朝將領的一切指揮,潛移默化的讓各部酋長和各級將領認可隋朝,覺得跟隋朝有搞頭。

    而在軍隊方面,由於突厥人有嚴密的軍隊建制,十人、百人、千人、萬人都有對應將領,打仗也有自己的打仗模式,所以楊集並沒有畫蛇添足的搞什麼整頓,只須控制住阿史那俟利弗設、契骨鐵弦和酋長、萬夫長們即可。

    不過楊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帶來了這麼多的涼州將二代:一方面希望他們在戰爭中得到成長;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次戰爭給予他們立功的機會,只要他們在這場雪恥之戰中,立下丁點功勞,都會受到朝廷的嘉獎、百姓的愛戴。

    這樣的機會,楊集又豈錯過?

    所以隨行的涼州將二代都被他安排成統御突軍的千夫長了,原千夫長,則是成了副手;他們要的只是軍功和名望,而“分配”給突厥人的戰利品,自然與他們無關。

    突厥酋長們、將軍們不要隋朝的軍功,隋將又只是掛個名而已,自也願意配合楊集。

    突厥的將軍們走後,楊集便向將二代們交待作戰任務。

    “除了附離之士,餘者都是號稱控弦之士的牧民,打打順風仗倒是不錯,我希望你們你們以自己的本事,做成真正的千夫長,而不是一個擺設。”

    楊集看了麥仲才一眼,見他似乎有話要說,便說道:“麥將軍有什麼話但管直說。”

    麥仲才站起身向楊集施禮道:“大王,末將等人自入突厥軍後,按照大王所給的辦法,把他們的千夫長、百夫長、所謂的第一勇士都打服了;就目前而言,所屬士兵對我們還是比較信服的。不過末將有兩個疑問要說!”

    “請講!”楊集點了點頭。

    麥仲才說道:“突厥軍雜亂無章,所以我們在整軍之時,採用了我軍的辦法,比如說聽鼓辨令、簡單的戰法都說了一些,末將擔心突厥人學到我軍的辦法,日後反而捅我們一刀。”

    衆人暗自點頭,這也是他們擔心之處。

    “你所擔心的事情,其實不是事兒。一是我軍的訓練方式、作戰方法,突厥人並不陌生;只因啓民可汗當初被我大隋保護的時候,先帝專門派出將領幫他們訓練。”

    “二是突厥,乃至之前的匈奴、烏桓、鮮卑、柔然都學我中原,打算建立一個高度集權、軍權一統的國度,而不是依靠利益維持、依靠暴力組合的大部落聯盟,但是他們改變不了遂水草、遊牧而居的生活方式,從而使他們的人口定不下來;而普通百姓也喜歡自由散漫的遊牧生活,如果過度的要求變革,反而會出現致命的內訌。國如此,部落軍隊亦然,所以他們的大可汗、大酋長除了本部嫡系子弟之外,沒有多少常備的精銳之士。”

    說到這裏,楊集又總結般的說道:“這不是他們不想改變、不會改變,而是不能。首先是我之前說的習性;其次便是實實在在的財富了,誰都喜歡常備的以戰爲重的職業軍,但是以我大隋的富庶、養‘七十萬’京兵尚且喫力,試問貧窮落後的突厥又如何養得起?武器裝備又從哪裏來?第三、突厥等草原民族遊離不定,他們不僅要與天地鬥、與野狼鬥,還要與周邊的部落鬥,一些小部落最怕的不是打仗,而是怕打仗回來以後,家沒了、部落沒了,如此一來,心念家鄉、擔心家人的青壯們自然不願意集中在某處長期訓練了。”

    衆人聞言,頓時豁然開朗,如此從敵方國勢、實力、生活習性民上的分析敵軍的話,他們還是首次聽說過,都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是末將想多了!”麥仲才臉色一紅,他又躬身道:“大王,末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比較難以溝通,突厥人說突厥語、千夫長即便會說漢話,也是磕磕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