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517章:東山論勢
    到了縣城,天色已暗。

    官署內燈光通明,衆人用罷晚飯,一干將聚在議事廳閒聊了下風俗人情;隨着時間的推移,難以避免的談到了高句麗。

    燕詢在這裏的時間最久,對於這裏的情況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指着地圖上的一點說道:“我大隋若是有朝一日征伐高句麗,肯定要打過遼水、劍指平壤。而高句麗還在遼水西岸佔着一塊地方,這是一根卡在我們喉嚨裏的毒刺,我們進入遼東之前,首要任務是攻克此地。”

    楊集走近前去一看,發現燕詢指的是開原軍鎮、通定軍鎮之間的一個地方。

    “這不是遼水西岸嗎?高句麗怎麼佔到這裏了?”宗羅睺疑惑的問道。

    “這有什麼!高句麗國都平壤在漢朝叫帶方,是樂浪郡郡治,現在不也是成了人家的國都?”燕詢笑着說道:“甚至整個高句麗,以及百濟和新羅的北部地區,過去都是我們的。只是高句麗始祖朱蒙趁天下動盪,便在漢朝的土地上建國了,後來趁着中原內戰、無暇他顧,步步爲營侵佔了漢朝樂浪、玄菟、遼東三郡;早些年,高句麗還打到了營州。所以照我來看,這一場國與國之間的大決戰,早晚還是要打的。”

    楊集聞言點頭,他這些日子,沒事便研究遼西遼東軍事圖,而且手上還有檀允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俘虜、高奸,因此獲得了不少資料,高句麗的很多軍事機密也能接觸到。

    高句麗對於隋朝報復,以及收復失地之志,早有準備。

    這些年之所以這麼老實,一是普遍抱着悲觀情緒,不敢主動招惹大隋;二是擔心戰火燒到遼東,所以他們在遼水東岸構築一道堅固的千里防線,同時利用遼水平原後面的山區,建築了很多山城,前後兩道防線以遼東城等幾座大城爲依託,組成了很多個要塞堡壘防禦集羣,然後聯成一片,試圖把隋軍擋在遼西,而現在修建的千里長城,就是以遼水東岸的防線爲基礎的,只要用城牆把防線上的軍事堡壘連接起來,就是一條更爲完善的千里長城。

    要是把千里長城修城,那麼他們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而不用擔心戰火燒到富饒的遼東。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隨着粟末靺鞨宣佈獻土降隋,遼東的北部地區自然也就落入大隋之手了,而他們設計的自北向南的長城,估計要沿着“南夫餘城—金山城—銀城—多伐嶽”這條新的邊界線,拐彎向東了。

    不過這裏畢竟是燕詢的主場,他也不好越庖代俎,而且他也想聽一聽燕詢的看法。

    燕詢見大家都沒有說話,接着又指着那個地方說道:“這個地方,在漢朝的時候,名叫險瀆,後來被高句麗更名爲武厲邏。可別小看險瀆,這裏可是很重要的。”

    “爲何?”宗羅睺很是捧場的問道。

    燕詢介紹道:“因爲遼水廣闊,尤其是下游的河道被高句麗佔領以後,他們就沒有疏浚過,甚至連河堤都沒有修,於是東岸就形成了寬達幾十裏寬的泛濫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東西寬、南北長的沼澤地。尤其是在山洪暴發的雨季,這個區域就是難以通行的澤國,密密麻麻的水網、無處不在的沼澤,組成了難以跨越的天塹。”

    “這個地方,就是遼澤的東部地區;而遼澤西部地區,就是遼水以西,不過我們中原王朝歷朝歷代重視民生、治水有道,故而遼澤西部消失了,有的地方成了良田,有的地方成了牧場。”

    “遼東的許多大流量的支流都在遼澤匯聚入遼水,而遼澤北部沒有什麼大河匯合,所以河道狹窄、水勢平緩、兩岸平坦堅實,是極佳的渡河位置,這對我大隋和高句麗都一樣,而這個險瀆位於遼澤以北,是高句麗在遼西的據點,若是他們向遼西進軍,則能以此爲集結點,當年高句麗侵我大隋,就是在這裏集結的。”

    “不過粟末靺鞨降隋以後,局勢於我大隋大大有利,日後,我軍能夠從新入手的遼東北部南下,有效的避開遼闊的遼水、遼澤。”

    介紹到這裏,燕詢看了楊集一眼,徵求意見般的說道:“‘粟末靺鞨’奪到的許多領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原的領土,只不過已經被高句麗佔了幾百年,也不知道朝廷會不會退回去?”

    “你別看我,我只負責打仗。”楊集失笑道:“至於據爲己有,還是送給高句麗,皆是禮部之事。不過我認爲,沒有人敢送人。”

    “現在舉國歡慶,誰敢送?誰送,誰就是千古奸臣。”楊綸看了看楊集,說道:“你在北方打仗,想來不知道朝廷的決議,我告訴你:聖人已經任命你岳父裴相爲正使、任命史祥爲副使,讓他們前來解決這場紛爭,不日,他們就會抵達這裏。而這兩位皆是對外強硬的人物,怎麼可能把到手的國土拱手送人?”

    “確實不知!”楊集點了點頭,又向燕詢問道:“你專門介紹這個險瀆,是不是有別的用意?”

    燕詢答道:“現在於我大隋而言,遼水、遼澤已經不是天塹,雙方對峙的關鍵也將轉移到遼東北部,但是險瀆若不到手,終究是一個隱患,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將之拿下。”

    楊集沉吟半晌,問道:“高句麗軍在險瀆有多少士兵?”

    “回稟大王,險瀆是一個純軍事城堡,高句麗平時部署五千精兵,待到兩軍對峙之時,他們又增兵一萬,如今的兵力有一萬五,糧食物資十分充足。”燕詢說完,接着補充道:“粟末靺鞨戰事結束以後,氣勢洶洶的高句麗退不了少,可是他們部署在險瀆士兵非但一兵未退,反而源源不絕的加派守城、攻城器械。”

    “哼,它倒是不肯走了。”楊綸冷哼楊集說道:“金剛奴,我看淵子游是因爲損兵折將、丟失了遼東北部、無法向高元交待,這才製造緊張氣氛,好讓他在高句麗內鬥之中全身而退、未失權力。只要高句麗軍一天還在險瀆,大隋和我高句麗就有衝突的可能,而衝突一起,淵子游就能以救援險瀆的藉口開戰,而他大對盧的位子自然也就保住了。”

    楊集微微搖頭,說道:“我倒是覺得淵子游沒有這麼想。”

    楊綸問道:“卻是爲何?”

    “兄長有所不知!”楊集解釋道:“從政治層面上說,此戰之敗,第一個捱罵的人,不是淵子游,而是淵太祚;可是淵太祚之前是攻克了北夫餘城了的,所以他任務已經完成了。但爲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檀尹負責的後勤遲遲沒有到位,這才使淵太祚被擋在北夫餘城十多天之久,這便給了‘突地稽’集中兵力、加以反擊的機會。如此一算,那麼檀尹就是戰敗的罪魁禍首了。至於英明神武的淵子游,成功將我大隋‘百萬’雄兵擋在遼西,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