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552章:楊廣“激進,要不得”
    寒門和後世的寒門不同,它介於名門世家、普通百姓之間。指的是衣食無憂的地主、富農、地方豪強階級。他們不必爲生計擔憂,卻又夠不上世家門閥的門檻,重要是缺乏歷史底蘊、家底、人才、人脈關係,如果有一代人不爭氣,很容易就衰弱、並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富不過三代,用在實力比較小的寒門身上,非常合適。

    最想通過讀書入仕來改變家族命運的,也是寒門這個羣體,而不是飽一餐、餓一餐的普通老百姓。

    在紙書氾濫之前,物以爲稀爲貴的書籍被世家門閥當傳家寶收藏,寒門士子哪怕有錢,也很難買到書。當活字印刷術、廉價紙書普及天下,確實降低了寒門庶士的學習成本;但是對於很多很多人來說,廉價的紙書不過是多了文字的廢紙而已。

    首先、普通老百姓不識字,哪怕把紙書買回家,也是形同廢紙一般。

    其次、你認識字,不代表你就能讀懂文章:一是漢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詞語、一個成語往往有幾種意思,拼湊成一句話以後,又會衍生出很多意思,甚至意思截然相反的都有。而楚辭的風格是鋪排誇飾、想象豐富、暗喻處處;漢賦更爲誇張,它完全就是由詞藻華麗、成語典故堆砌出來的文章;若是腦海裏沒有豐富的詞彙量、並詳知其多知含義,根本就不知它們在講什麼。

    二是先秦時期,由於能夠記載文化思想的方式更少、更難,所以先賢往往要字斟句酌、三思三思再三思,方纔在竹簡上刻下隻言片語,這便導致他們留下來的文章微言大義、晦澀深奧。然而這些,恰好又是必考的最重要的內容。

    可是許多認識字的人,由於見識、閱歷、知識匱乏、底子薄弱等緣故,對於成語典故及其背後的含義毫無所知;所以當他們面對這些晦澀難懂、典故處處的古典作品時,完全就是一個識字的文盲,這又如何領悟得了真義?又如何考過得別人?

    所以不識字的人,需要老師啓蒙;識字卻不識其義的人,同樣需要老師領進門。否則的話,那些廉價的書籍產生不了知識,更培養不出帝國需要的人才。

    朝廷全面恢復縣學鄉學、辦十多所大學的決策,對於不識字想識字、識字卻不識其義的人來說,皆是久旱逢甘雨。

    而隨着朝臣將這項決策傳開;身爲“發起人”、“推動者”的楊集,無疑又收穫了一大堆人望;許多志向遠大卻難以寸進的人,更是視他如再生父母一般。

    每當楊集車駕出現於大街之上,認識衛王府儀仗、旗號的人,紛紛讓出道路、默默行禮。雖然沒有人上前說什麼,但是他們身體力行的感激方式,也讓楊集別是一番滋味。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收穫寒門庶士感激、感恩的同時,楊集也收穫了士族的恨意,但是正如楊集向楊廣所說的那般“不管你做多少、做多好,總會有一小撮人不滿意”。

    既然如此,他又怎麼可能在意?如果在意,豈不是給自己找難受嗎?

    這天散朝,楊集又被楊廣召集去仁壽殿,坐下後,楊廣笑問:“當聖賢的感覺如何?”

    楊集搖了搖頭,沉聲道:“說實話,我真沒有什麼感覺!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

    “你這種想法很好、很對。我們大隋君臣,都應該全力以赴,努力償還這筆歷史債務。”楊廣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可是大隋王朝有多不勝數的官員,食忠之祿,卻不忠君之事。你幫我想想,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

    “解決什麼?”楊集一時間不太明白楊廣的用意。

    “你別跟我裝糊塗,你還沒傻到那個地步。”楊廣似笑非笑的看着楊集,說道:“我大隋存在衆目龐大的喫乾飯的散官、勳官、爵官、襲官。我在當太子的時候,就想對這個羣體動手,免去無意義、無價值、無能力、無德行的閒官,以整頓朝堂風氣、節省財政開支。”

    “我大隋有多少閒官?”自從楊廣提及州郡縣制,楊集就明白自己遲早有一天要面對這個對話,可是當楊廣真的把它擺在眼前時,還是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楊廣下定決心改變這種情況,意味他要和整個統治階層爲敵、意味大隋要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洗清!同時也意味着,將有無數人倒在變革的屠刀之下;也許,倒下的人會是大隋王朝、會是皇族!

    “具體多少,我也說不上。”楊廣直視楊集的眼睛,一字一頓道:“但我知道,這些閒官加起來,比整個天下的職事官少不了多少。之所以下定決心對付閒官,也是因此。”

    “這麼多?”楊集也嚇了一跳。

    “不然呢?”楊廣苦笑着說道:“宇文泰入關之初,就是一個喪家之犬;他爲了爲了安定關中人心,對留守關中的北魏舊臣大封特封,爲了讓地方豪強出兵出錢支持他抵禦強大的高歡,又是大封特封,兩者疊加起來,就有了很多。”

    “宇文護、宇文邕爭鋒之時,兩人爲了爭取更多的助力,又各自封了一大批;宇文邕贏了,自然大封從龍之臣,而在對待宇文護支持者的問題上,他除了敢動宇文護的親信、嫡系之外,餘者非但不敢動,反而以封賞的方式安撫人心,如是一來,閒散和官員又猛然上漲。”

    “阿耶在廢周立隋過程中,又承諾了許多、打賞了許多。後來阿耶爲了穩定內部、北御突厥汗國、南御南陳,不僅認下北魏、西魏、北周一切冊封,還得大封他們的子子孫孫、親朋好友,如果再加上封給北齊、南陳君臣後裔的,那就更多了。”

    “其實各個王朝、各個有爲之君這麼‘肆無忌憚’冊封,都是權宜之計,每個人都打算統一天下之後再回過頭來整頓內部亂象,然而統一天下談何容易?我大隋雖然統一了天下,可是關隴貴族各大門閥,也在統一天下過程壯大了,大到每個大門閥都有顛覆江山社稷的實力。”

    說到這裏,楊廣嘆息了一聲,頗爲頭疼的向楊集問道:“對面這等局勢,你說我是整頓呢,還是不整頓?”

    “能夠成就大事的君王,都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心,既然阿兄決定了,那就要不計代價、不擇手段去達成目的。”楊集一字一頓的說道:“昔日高歡用幾團亂麻考驗六子,只有解開了才能過關,最後唯有高洋一人能解。”

    楊廣微微一笑,補充道:“高洋拔刀把亂麻斬斷,一一抽出,此典故,即是快刀斬亂絲。”

    沉吟半晌,楊集又說道:“歷史大勢總是呈現出一種大亂、過度、大治的慣性;過度王朝要麼妥協而生、要麼是殺出來的,但不管過度王朝以何種方式‘出生’,都留下很多強大軍閥、地方勢力;加上被征服的地方人心未附,所以天下很容易就會失去控制;大家再殺一通,天下很快就會進入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