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659章:朝議
    大隋王朝雖是遷都洛陽,可是並不表示楊廣不重視包括關中在內的雍州,以及雍州以西的涼州,再加上自古以來的遷都都會引發強烈的權力鬥爭、甚至天下動盪,所以楊廣沒有廢除大興城的帝都地位,而是執行起兩京制,其中以大興城爲西京、以洛陽爲東/京。

    兩京制的確立,也使楊廣遷都之時,除了利益嚴重受損的關隴貴族、關中士族強烈反對之外,民間並沒有掀起風浪。雖然最開始的時候,飽受各種流言蜚語灌輸的百姓的確感到緊張、害怕;可是時至今日,百姓發現自己的生活一切如常,而且隨着大量爲非作歹的權貴子弟去了洛陽以後,大興城的秩序好了無數倍,於是他們也就沒有在意朝廷在哪裏辦公了。不過楊廣倒不是說說而已,他和朝廷每年都搬回大興城辦公一段時間,前天,他又帶着朝廷官員回來了。

    昨天休息一天,所以今天是西遷的第一次朝會,參與朝會的官員特別多,幾與望朔朝會無異。

    大興宮中/華殿內,楊廣與滿朝文武商議的內容主要還是北巡之事。

    楊廣決定五月份從關中進入河東郡,再從河東郡北上,在東/突厥逗留一段時間以後,折道向東,繼續向奚族、南北室韋、霫族、靺鞨、高句麗示威。要是哪個混蛋不識趣、要是哪個混蛋令他不爽,他立馬提兵開戰。

    既然懷着示威、開戰的不純動機北上,那麼自然不能沒有軍隊了。本來,楊廣是打算五十萬大軍北上的,可是後來他被楊集刺激到了。

    他認爲徒弟僅僅只用十多萬大軍,就在短短時間之內要了吐谷渾大半條命,而他這個當師父的,如果需要動用五十多萬大軍才能幹掉東/突厥或是某個部落,那實在是太沒面子了。更何況北方異族又不是傻子,要是看到他帶了五十多萬大軍,誰還敢不敬啊?如果一個個都是畢恭畢敬的,那他還怎麼打仗?有鑑於此,便決定只帶三十萬大軍。

    雖然兵力還是比楊集多,可是楊廣現面所瞄準的對象,已經不再是舉全國之力修御道的東/突厥,而是改成了實力未損的高句麗。高元小兒膽敢不去遼東郡迎接聖駕,那就幹他;就算此戰暫時滅不了整個高句麗,但至少也要先把遼東地區全部奪回來。

    兵力定了、路線定了,但是大軍和隨行人員的喫喝卻是一個大問題,事先必須充分考慮、安排好,不然的話,示威不成,反而淪爲笑柄。

    對此,文武百官各抒己見,張瑾說道:“聖人,自古行軍,一般都是由沿途官府和百姓配合,朝廷予以免稅的方式做補償;依臣之見,北上之時,我軍可以採用古法。”

    楊廣不置可否,古法是古法,隋朝以前也是這麼執行的,可是楊集在仁壽三年治理涼州、梳理涼州官場之事,得出的結果觸目驚心。

    原因是朝廷對貧困地區、對受災地區的免稅政策,並沒有被地方官員執行。雖然朝廷減免了百姓的賦稅,可是許許多多地方官員打着山高皇帝遠的心思,繼續以朝廷名義徵收賦稅,所得賦稅實際上卻進了自己的口袋;那些受災百姓本來就快餓死了,地方官員繼續以朝廷的名義去撈錢,他們能對朝廷滿意纔有鬼了。

    而在貪的過程當中,地方耋老起到助紂爲虐的關鍵性作用,由於百姓沒什麼見識,他們所信任的耋老、族長說什麼自然就是什麼,結果好處他們得了去,朝廷卻要揹負所有黑鍋和罵名。

    當這事被楊集捅出來以後,楊堅對全國各地展開了調查,最後還是那麼的觸目驚心;所以楊廣現在一聽到“先喫百姓、後免稅”的方式方法,就反感。

    “聖人,臣反對!”高熲出列道:“朝廷的免稅之策,本來是考慮到貧困地區、受害地區百姓不堪重負所採取的仁義之策;然而很多地方官員卻視爲欺上瞞下、中飽私囊機會,這既是監督不足、上下勾結造成,也是交通不便、傳遞消息不便、檢舉途徑狹小等因素造成。既然光是在方面的減免,就已經讓監督和巡察官員在巡視調查的時候,飽受困擾;臣以爲在能夠不驚擾的百姓的時候,儘量不要驚擾百姓。”

    “先喫百姓再作補償的之法,是一筆怎麼算都算不清楚的湖塗賬;過境軍隊往往只是喫一斗,而當地那些貪官污吏卻向百姓索要三四鬥,後來減免的賦稅又很難保證落到實處……最後喫虧的是百姓、富的是貪官污吏、惡名卻由朝廷來扛。所以臣以爲百姓平時該交的稅得交,軍隊過境時的糧食由當地官倉出,百姓只需幫忙烹煮即可。兩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省得貪官污吏從中牟取不法暴利,而從地方官倉領出來的糧食也有詳實數目,地方官員、軍方都做不得假。”

    “聖人,臣附議!”蘇威亦是出列道:“軍隊就食於民、朝廷再行補償之法,主要是源於戰亂年代,當時各個政權物資貴乏,無奈之下只好就食於民、借食於民,那是一種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辦法,從來都不是什麼良方古法。今我大隋乃是富足盛世,何須行此飲鴆止渴之法?”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楊雄、裴矩、蕭瑒、長孫熾、李子權、張衡六相,以及段文振、楊玄感等六部尚書皆是出列響應。

    看到這一幕,許多官員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聖人早有安排,只是藉此機會廢除“軍隊就食於民、朝廷再行補償”之法,避免貪官污吏繼續從中牟取不法暴利,不過高熲、蘇威說得有理有據,若是反駁的話,倒是是成了故意給貪官污吏留後門的人了。於是文武百官也都一一站出,行禮道:“臣附議!”

    張瑾看得臉色難看,聽得心中很不滋味。和着說,你們都是好人,就我張瑾一人是支持貪官污吏的人了?

    楊廣沉靜目光逡巡下方衆臣,將衆臣神色收入眼底,換了一個話題道:“如今吐谷渾將亡,後續安撫、獎賞、撫卹、官員安排等等事宜,仍要朝廷拿出一個周詳章程來。”說到這裏,楊廣又向吏部尚書牛弘說道:“牛尚書,衛王現在就在吐谷渾督軍作戰,他對吐谷渾實際情況的瞭解,遠勝我等,他知道那片新的國土需要什麼樣的官員,等到吐谷渾局勢大定,立刻將官吏考覈錄用的官員名單抄錄一份予衛王,若他認爲不合適,一律駁回。”

    牛弘當即拱手道:“微臣遵命!”

    許多與楊集有宿怨的臣子聽了楊廣這番話,心頭卻是涌起一股陰霾:楊集只是負責征伐吐谷渾的大元帥、只是一個地方官罷了,根本就沒有權力插手人事任免。然而聽皇帝的意思,以後去吐谷渾上任官員,全部由楊集一言而決。皇帝此舉,也就意味着他們的子弟、門生、故吏,基本上是難以過楊集那一關。這實在是太讓人難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