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691章:暗流涌動
    楊集把蘇威、宇文愷送出大門,卻看到門前廣場車水馬龍、人潮涌動,異常喧譁。這一幕,便是見多識廣的蘇威和宇文愷也嚇了一跳。他倆抵達府前廣場之時,廣場之上僅僅只有兩匹馬,想來是之前那兩名武士的坐騎,然而就在短短的談話時間之內,廣場左右全是車馬。

    「有些誇張了!」望着人山人海般的廣場,蘇威向楊集說道:「大王,老楚公在世時的楊家,好像也不如。」

    「他們自己要來,我又能有什麼辦法?」楊集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而且送禮帶有禮貌、帶有誠意、帶有給予、更帶有尊重的成分,我總不能伸手去打送禮人吧?」

    「自然不能!」蘇威呵呵一笑,又意味深長的補充道:「《漢書》有云「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這話對於身在官場中的達官貴人而言,更加適用。而世上很少有人不喜歡名人字畫、奇珍異寶、金銀玉石,雖然大王並不缺少這些,可別人既然自願送上門來,大王就沒必要顯得特立獨行,取之又有何妨?呵呵,人嘛,哪有十全十美的?」

    「蘇相言之有理。受教了!」其實早在楊集出仕之始,楊堅就教了他爲官之道,其本質就是「收錢不辦事,貪贓不枉法」;而他這些年以來,一直都遵照楊堅的思想行事,簡而言之就是「東西不想,貨我又想要」,久而久之,就沒人上門求他辦事了。不料隨着他在官場上的步步高昇,送禮的人又開始出現了,甚至有的人單純是爲了送禮而送禮,都沒有求他辦事。

    通過眼前這些人的衣飾、車輛,顯然都不是什麼名門望族,而是寒門、商戶;而這一類人,一般都是那個送禮而送禮的羣體。他們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商戶更是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他們從來就不指望達官貴人能承諾什麼、回報什麼,他們送禮的目的其實僅僅只是抱着萬一的心思。萬一有一天被某個大官記住了,他們覺得他們之前的付出就值得了。

    就目前而言,楊集這個戰功赫赫的親王、尚書令要是願意放低姿態、放下身段與這些人交談和交往,單單一個折節下交、卑辭厚幣的品質,就能讓無數寒士認爲他有王者之風,激動的免費的幫他宣揚美名。然而遺憾的是楊集從來就不想當賢王,根本沒有刻意去經營自己的名聲,所以他在民間、在士林間的名聲是劣大於優,非常有爭議。

    鑑於自己的選擇,楊集實在不明白那些被譽爲賢王的親王是怎麼想的,那些想爭皇位的皇子也就算了,不想當皇帝的皇子、皇帝的弟弟和堂兄弟,竟然也混出一個賢王的名頭出來,難道就不怕皇帝或下一任皇帝忌憚、殺頭?

    …………

    王府府前廣場熱鬧之極,而同處一坊的楚國公府卻是門可羅雀,這與楊集出仕之前,十分相似,然而如今,兩府的情況卻反着來了。

    楚國公府內一片愁雲慘淡、烏雲密佈,楊文思從民部尚書降爲檢校民部尚書的消息,對楊家無疑是個晴天霹靂,這甚至比楊約被免去內史令之職還要嚴重。

    畢竟民部尚書是實打實的要職,而內史令是個虛高的虛職,可是楊約當初丟失內史令之時,楊家人尚且人心惶惶、驚恐失措,此刻楊文思被降爲臨時一般的檢校民部尚書,楊家人又怎麼不喫驚?更讓他們心急如焚的是,這一免職、一降職所間隔的時間,竟然連半年都不到。

    楊文思這一降的同時,也意味楊家失去了頂級高門身份,從大隋最耀眼的門閥淪爲「泯然衆人」的一等門閥,除了隨楊素逝去的榮耀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資本了。

    楊玄感把叔祖楊文思送走以後,又開了族老會,商量了許多事,然後就把自己關在書房之內,情緒異常暴躁的來回踱步。

    父親對他寄予重望,臨終前把偌大家業交給他,希望他牢牢守住這個家

    業,父親也不指望他進一步壯大,只願他不要讓這個家走上沒落之路。然而他這個新家主辜負了父親,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把家族弄成光芒暗淡模樣,剛纔另外幾房長老已經怨聲沸騰,橫加指責了,再這麼下去,就連家族都有瓦解的危險,更別是如何維護和鞏固外面的人脈的關係了。

    其實另幾房長老因爲楊玄感母親妻子偏向孃家的緣故,一直以重嫡輕庶、分配不公爲由,向楊玄感表達不滿,但是像今天這麼詞鋒激烈、尖銳的長老會,卻是前所未有。

    這說明家主的權威已經動搖、家族人心已散,他這個當家人,要是沒有辦法力挽狂瀾、沒有拿出止住頹勢的良方,內部情況將會變得更加不妙。

    就有此時,門外傳來房門管事的聲音:「家主,蒲山公求見。」

    楊玄感精神—振,霍然擡頭道:「快請,請他到我書房來!」

    片刻,李密走了進來,笑着向楊玄感拱手行禮道:「恭喜兄長!」

    李密與楊玄感交情極厚,兩人向來無話不談,也能推心置腹,李密今年二十五歲,長得身材魁梧、英氣勃勃、相貌頗爲不凡,他文武全才,志向遠大,不僅以救世濟民爲己任,而且對時局有着極深見解。

    李密襲父爵蒲山郡公,在大業元年憑藉父蔭任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成了楊昭座下一名將領,不過李密當年就辭職了;這倒不是他無心仕途,而是他認爲楊廣年紀輕,少說也有二十多年陽壽,在未來的漫長時間之內,太子之位充滿了變數,就算楊昭以後勝利繼承皇位,可他已經五十多歲了,那時根本不可能一步登天。

    在東宮既不安全、也比較難以晉升,而他不僅有才華,本人又是關隴貴族「八柱國」子弟,既然如此,與其把青春浪費在前途未卜東宮,倒不如把職務辭了,這樣既可廣交朋友、經營名望,又能進一步讀書深造。

    聽了李密那名「恭喜兄長」,楊玄感不由一愣,苦笑着請李密坐下,又命侍女上茶。

    侍女上好茶、關門退了下去,房間裏頓時只剩下李密和楊玄感兩人,楊玄感這才問道:「賢弟想來也聽到叔祖降爲民部檢校尚書的消息了,此時卻向我賀喜,我何喜之有啊?」

    李密微微—笑,拱手道:「對此,兄長是否感到很沮喪?」

    「能不沮喪嗎?」楊玄感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苦笑着說道:「賢弟難道就沒有察覺到楊府的壓抑嗎?你可曾看到楊家人誰有笑臉?」

    李密沒有出仕,一直在家讀書,卻十分關心和了解天下大事,聞言便搖了搖頭:「兄長身爲局中人,只見其弊而未知其利,可是在我這個外人看來,楊公被貶爲民部檢校尚書除了面子和俸祿有點損失之外,並無實質影響。只要楊公把聖人交待下來的任務辦好、辦得穩妥,又會升爲民部尚書。這既符合帝王的敲打之道,也容易令帝王感到滿意,只因聖人覺得楊公的變化全部是因爲他的敲打所致,這令他頗有一種教人成才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