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699章: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回到中樞,楊集就是一個喫乾飯的閒人;當朝會一結束,楊集就像放學的中學生一樣,迫不及待的走出千秋殿,頭也不回的往家趕,當他出了廣陽門(承天門),正打算登上馬車,卻聽到背後有人氣喘吁吁的叫喊:「大王、衛王,請留步。」

    楊集聞聲回頭,只見兩名殿中省小吏彎着腰、雙手扶膝,上氣不接下氣的大呼小叫:「大、大、大王,快跟我們們回宮,聖、聖人召見你。」

    這兩名小吏見到楊集停下腳步,終是鬆了一口氣。對於這位大王,他們着實是無奈之極。

    別人散了朝以後,恨不得多留片刻、恨不得長期逗留不走,以便於他們與各級上司交流感情,然而這位倒是好,一聽到聖人宣佈散官以後,眨眼之間,就逃得無影無蹤。要不是他們追得快,只怕得要跑去衛王府找人了。

    楊集向老朱交待了一句,回身朝着兩名差點斷了氣的小吏走去,到了近前,問道:「聖人在何處?安仁殿嗎?」

    「大王,不是在安仁殿,而是百福殿!」一名小吏喘着氣,拱手道:「聖人和太子、議事堂諸相、十二衛大將軍都在。」

    聽說十二衛大將軍也在,再想到朝會上提到的倭國、軍府反腐反貪,楊集心中有數了,這說明接下來要商議事情與軍事有關。

    其實楊集通過楊廣啓用獨孤順爲刑部尚書這件事,開始有些懷疑楊廣打算重新啓用關隴貴族、令其與士族鬥爭,但是從今天早朝來看,楊廣打擊關隴貴族的思路沒變,只是比起以前,手段變得更加隱蔽、更加高明、更讓人慾罷不能了。他重用獨孤順的目的,並不是好心,實際是本着拉一派打一派的心思,對關隴三大派進行分化離間,促使獨孤派和元派相互猜忌、懷疑。

    照目前來看,楊廣重點打壓的對象,無疑是與皇族關係十分緊張的元派了。

    一路來到百福殿偏殿,見得楊昭、楊秀、蘇威、高熲、裴矩、蕭瑒、長孫熾、李子權、楊達、周法尚、牛弘、段文振、宇文愷、楊玄感、楊恭仁、長孫晟、史祥、裴蘊、元壽、衛玄、李渾、來護兒、李仲文、於仲文、張瑾、辛世雄、荊元恆、崔弘昇、趙孝才、韓僧壽等等中樞文武重臣盡皆在座,而楊集的舅舅獨孤盛、屬下楊義臣、老部下陰世師也在。

    此外還有河間王楊弘之子、楊慶,楊弘已在年初作古,楊廣追封楊弘爲郇王,並由楊慶承襲郇王的爵位。本來,楊慶此時應該在家爲父守孝的,但是自古忠孝兩難全,楊集去年軍改結束以後,便離開豳州軍,前去涼州部署遠征吐谷渾的戰役了,他所空出來的豳州軍大將軍被楊廣給了楊慶。

    即將開啓北巡大幕,豳州軍也是隨行大軍之一,楊慶作爲豳州軍大將軍,自然不敢大意,他徵得楊廣和宗正寺的同意,便讓弟弟和兒子盡孝,自己則是回來盡忠。

    楊集上前與楊廣見禮,而後又一一施禮,之後在蘇威之前落座,對面則是楊昭。

    如楊集所料,楊廣召重臣於此議事,主要是爲了軍事。

    皇權的根基在於軍權,要是軍權旁落,皇帝要麼淪爲大臣所操縱的傀儡,要麼被取而代之,而像楊廣這樣的「皇二代」,與「皇三代、皇四代、皇五代」完全不同,他們不但目睹自己的父輩於絕境之中奮起抗爭、直至坐擁錦繡河山,而且深深地參與其中、跟着父輩一步一步的披荊斬棘、突出重圍;所以「皇二代」往往都比長在安逸環境中的後代英明無數倍,同時也更明白軍權對於皇帝的重要性。

    經過「七十萬」京兵的大整改、北方軍府的摸底調查,楊廣對於大隋軍隊的腐敗、對於關隴貴族對軍隊的掌控力,感到觸目驚心、寢食難安。

    此時見到跑得賊快的楊集又回來了,楊廣便環顧一週,說道:「人都到齊了,我有件事要說一說。」

    停頓了一下,楊廣目光望着楊集,直接向他問道:「衛王,你對涼州軍整改得十分徹底、十分成功,不知你對府兵和募兵有何看法?簡而言之,你認爲孰優孰劣?」

    此言一出,李渾、李仲文、於仲文、張瑾、辛世雄、荊元恆、趙孝纔等關隴派將領頓時臉色大變。如果說京兵是關隴貴族長在大地上的枝繁葉茂的樹幹,那麼遍佈天下七百多個驃騎將軍府則是關隴貴族的根基;皇帝現在這般詢問衛王,難道是整改京兵之後,打算朝府兵動刀了?

    其他人派系官員聽了,心頭更是大爲緊張,他們也知道貴族和軍府的關係。如果皇帝決定對府兵整改,於他們的派系利益而言,誠然是件天大的好事,可是上府驃騎將軍府有兵一千五、中府一千、下府八百,按照平均一府千人算的話,七百多個驃騎將軍府就是七十多萬名士兵,皇帝一旦下定決定整改,本就十分微妙的大隋天下,極可能發生內戰。

    剎那之間,百福殿偏殿鴉雀無聲,無論是哪個派別的人,都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的看着楊集,生怕這個好戰分子、皇帝之刃爲了順應皇帝之意,不負責任的將府兵貶得一文不值;他要是這麼說了,皇帝猶豫不絕的心,恐怕一下子就會堅定下來。

    若是這般,麻煩可就大了。

    楊集也知道府兵牽涉太大,除了關隴貴族之外,其他派系的世家門閥、達官貴人也和一些驃騎將軍府有着利益糾葛,他並沒有貿然給出楊廣一個明確答案,而是反問道:「聖人打算把募兵制推廣全軍?」

    楊廣坐在上首,將衆人的神情看在眼裏,微笑着答道:「我就是想做到心中有數,於是問一問;並不是說立刻就廢除府兵、廣推募兵。你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從我當這麼多年的將軍來看,我認學府兵制和募兵制各有優劣,誰都沒有絕對優勢、誰都沒有絕對的劣勢。」楊集沉吟半晌,沉聲道:「府兵制的優勢在於驃騎將軍府府兵平時爲民、戰時爲兵,農閒無戰則集中訓練;在這個制度之下,關鍵時刻甚至可以做到全民皆兵,給朝廷節省了難以想象的軍費;而各個驃騎將軍府的府兵雖然需要自行籌措服、被、資、物、弓箭、鞍轡、器仗和乾糧,但他們全家都不用繳納賦稅、不用股徭役,戰後還得到豐厚的獎勵和撫卹,因此府兵士兵爲了博取功勳、財物,平時訓練異常賣力,一聽有戰爭發生,個個士氣高昂、聞戰則喜。

    「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府兵長期番上、戍邊,使農耕遭到一定程度上的耽擱、嚴重影響了軍人家族的收入,而數量龐大的府兵不用繳納賦稅,也影響了朝廷的收入。二是府兵多數時間是務農的百姓,訓練時間和強度都不夠,使他們個人戰力、協同作戰能力無法保障。三是府兵的主要是宿衛京師,出征並非是主要任務,所以作戰之時仍然以募集而來主戰之軍、邊軍、郡兵爲主,所以府兵在我大隋軍隊之中的地位十分尷尬,有的地方的府兵甚至幾代人都沒有打過一仗,其有無必要存在,就值得商榷了。四是很多地方的驃騎將軍府兵額長期不足,軍府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卻本着山高皇帝遠的僥倖之心,虛報數目,以此騙取朝廷的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