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701章:捧殺?反殺
    任何一項全新制度的誕生,既得利益者都會爲其保駕護航,誰想反對或是更改,都會遭到大家的反對;而反對者,則是一律反對它的誕生。

    楊廣創立的十六衛府、刪減驃騎將軍府的政令也是如此,裴矩、高熲、蕭瑒、李子權等非關隴貴族出身的人,都是受益者,他們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而關隴系官員雖然利益受損,雖然都想跳出來反對,但此時的三大派各自爲戰,他們建立起來的武川盟因爲諸多原因,形同虛設;至於充當反隋急先鋒的元派更是因元氏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慘敗、皇帝的着重打壓,陷入離心離德、人心各異的窘境,此時當關隴系將官見“諸公言有有理”、改革方案也已大勢已定,他們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便默然以對,使得楊廣的政策在一片“言之有理”之下,“諸公”只好都答應了。

    但大隋王朝驃騎將軍府足足有七百多個,除了關隴貴族所掌控的大多數軍府之外,便是皇族和山東士族、關中士族、河東士族、中原士族、南方士族也掌控了一些,不管刪減哪個驃騎將軍府,都難以避免的觸及到一些政治大派的利益。

    當百福殿“諸公”見此事不可違,心思也發生巨大的轉變,現在無論是哪個派系、哪個門閥出身的將官,都不再探討“十六衛府、刪減驃騎將軍府”的議案了,而是都希望朝廷刪減其他派系所掌控的軍府、都不希望朝廷刪減自己控制的軍府。

    相對於雜念賊多的其他政治派系要員,楊集的心思,無疑是殿內最爲單純的人。他身爲皇族一員,個人利益與隋朝、楊廣始終是不可分割的一體,他的立場也始終站在代表楊家、代表隋朝利益的楊廣這邊;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始終以國家、以皇族爲重。

    他這種十分精準、十分純粹的自我定位,看似十分簡單,但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都有自己利益訴求,因而在場的每個人雖然都明白箇中好處,卻始終沒有辦法做到這一步。

    楊集做到了,因而不僅讓他和楊廣保持着高度同步,而最終,他成了楊廣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並獲得巨大回報。

    “聖人,諸公言之極是。”放下手中茶杯,楊集目光望着楊集,嚴肅的說道:“諸公是五千多萬百姓挑選出來的精英、諸公是從五千多百姓中脫穎而出的人傑,他們言論代表了軍心、民意,不可不聽!”

    百姓:“???”

    我選誰了我?我自己怎麼不知道?我又怎麼可能選這些理當千刀萬剮的混蛋?

    衆人:“……”

    瞧你這話說的,“諸公”和“諸公言之極是”這一句話,是過不去了對吧?想那開國衛昭王楊爽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氣吞河山,像他這樣的英雄人物,咋就生了這麼一個破玩意了呢?而這個破玩意這麼奸詐,難道是完全繼承了商奸獨孤敏的優良品質?

    楊廣一正臉色,做出了一本正經傾聽的表情,沉聲問道:“那麼依衛王之見,府兵應當如何整改?又何處着手?”

    “聖人,我結合諸公意見,得出以下結論!”楊集意味深長的看滿殿“諸公”一眼,接着又向楊廣說道:“七十多萬名府兵及其家屬和累計起來,少說也有四五百萬人,他們佔了大量良田美地、享受着免賦稅的優惠。若是需要他們作戰、他們真的作戰了,有此優待自也無可厚非,然而正如諸公所言,遍佈天下的軍府臃腫不堪,真正需要作戰的軍府少之又少。朝廷要想國強民富、進一步繁榮,刪減這些不用作戰、長期不戰的軍府和府兵,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府兵自北魏至今,已有百餘年時間,其影響之大、根基之深、牽涉之廣,早已深入帝國的方方面面。貿然廢黜、刪減的話,必然引起很多人反對。”

    大隋王朝立國不到三十年時間,各地人心未附,甚至一些地方對隋朝充滿了敵意和排斥之心;而關隴貴族和關中、山東、河東、中原、南方士族等政治大派中的各大世家門閥在各地盤踞了幾百年、上千年,他們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影響力更是深入各行各業,它們在傳統勢力範圍之內說的話,遠比朝廷政策管用,要是它們這麼容易枯萎凋敝,又豈能活到現在?

    一旦過度刺激他們,激起他們暴力反抗,勢必浩浩湯湯、驚天動地。所以楊集認爲軍府的刪減方案,最好還是交給各大政治勢力制定,讓他們在博弈、妥協中形成,反而他們最後不管刪減軍府屬於哪個勢力的軍府,結果於國、於楊家都是好事一樁。

    而楊廣身爲裁判一般的皇帝,不要過度干涉他們、不要親力親爲的插手刪減軍府等等改革方案,如果他們定下來的各種方案不好、亦或是針對楊家人和楊家人的勢力,大可不通過、不答應就是了。

    “聖人,衛王言……嗯,臣附議。臣也認爲此事應當循序漸進,既不能大刀闊斧貿然行事,也不能想做就想做;朝廷應當汲取軍改的經驗和教訓,事先先拿出一個周詳方案方可,最好是具體到刪減哪些軍府、怎麼刪減……。”說話的是蜀王楊秀,他從仁壽二年軟禁至今,足有五年時間沒有和外界接觸,對於當前時局瞭解並不多。不過楊廣向他和楊諒坦誠布公的交談之後,便讓楊秀和楊諒一起閱讀飽覽各種祕卷,使他和楊諒對當前大隋有了一個大致瞭解、也終於看到隋朝表相之下的洶涌暗流,他們此時對於大隋和楊家所面臨的艱鉅處境,唯有“觸目驚心、心驚膽戰”兩個詞。他倆未免父親一手創立的大隋王朝二世、三世而亡,都想爲這個家族、爲這個王朝出力。

    比起造過反、不宜再冠冕堂皇出現的楊諒,楊秀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過錯;他之所以遭到軟禁,主要還是因爲楊堅打算爲楊廣鋪路、減少楊廣登基的障礙;楊廣恢復他的蜀王之爵、任命他爲宗正寺卿,卻沒有遭到朝臣反對,也是因爲楊秀沒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楊秀本身就是一個文武雙全、智勇雙全的人,從他把益州和梁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等事來看,即可看出他的能力、謀略並不弱於任何人;他近來廢寢忘食的惡補、以及楊集與“諸公”的明爭暗鬥,使他立刻就了一個精準判斷,並出言附和孤軍奮戰的楊集。

    楊昭倒是很想出言支持,不過皇帝讓太子參政,並不是讓他分憂,而是希望他學習處理政事經驗、增長閱歷,爲以後接班做好充足準備。其他皇族參政,則是皇帝要培養皇族裏的中堅力量,畢竟一個帝國想要長治久安,首先要有一個強勢和睿智的皇族;否則便會淪落爲幹弱枝強、主弱臣強的窘境,而這樣的王朝,又豈能長久?

    聽了楊秀的話,楊廣既感欣慰、又有些遺憾和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