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737章:殺了再審、審好再殺
    “臣等奉命至東/京徹查私錢桉,其間在洛陽御史臺督戰、令御史四出,先在東/京三市各坊四方取證、獎勵舉報、抓捕嫌疑;後發現河南郡和治下十八縣官吏在私錢桉中中飽私囊、貪斂成風、推波助瀾,致使私錢氾濫成災、民間怨聲載道。彼時物價飛漲、全郡缺糧;然則,河南郡縣不少官宦和商販趁機囤貨居奇、倒賣糧食、以爲牟利,同時宣稱常平倉無糧可售,致使糧價節節攀升、小規模哄搶之事時有發生……臣等先前聯名奏疏也有劾舉,此時無須贅言。”

    “臣耳之所聞、目之所見,發現貪官污吏充塞全郡、清廉官員卻寥寥無幾,臣委實不知大隋近年以來,吏治竟爾敗壞至斯。自中樞而至地方、自司署而至縣衙貪墨成風,着實是可惡之極,臣懇請聖人,對不法官宦量以極刑,以儆效尤。”

    御史大夫張衡張衡是一個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至誠君子,他先後輔助楊廣治理幷州和揚州,楊廣成爲皇太子以後,遷太子右庶子兼任給事黃門侍郎。楊廣登基爲帝后,加封他爲銀青光祿大夫、御史大夫。

    一路看着楊廣從晉王成爲皇帝,張衡心知楊廣在那期間危機四伏,多次及及可危。然而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卻發現大好江山、朝廷名望和誠信遭到大大小小蛀蟲啃噬,他心急如焚、痛心疾首。等到楊廣看好奏疏,立時自上而下的對大隋官場發起了“炮轟”。

    說到最後,這名鐵骨錚錚的錚臣眼圈更紅了。

    隨着他話音落下,中華殿頓時一片譁然!

    文武百官俱是心神震動,盡皆震撼地看向這名痛斥積弊錚臣。

    自張衡與李圓通奉命查桉至今,兩人對所見所聞的貪污事件、貪官污吏,都毫不諱言地聯名陳奏於中樞廟堂之上,以供聖人對地方有個直觀的瞭解。

    在他兩人眼中、筆下。大隋官場、大隋吏治彷彿就是一張百孔千瘡破網、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樓,不修則斷、不扶則倒。然而你張衡現在抨擊私錢氾濫的風暴中心的河南郡也就罷了,竟然連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監都包含了進來?

    難道在洛陽受到什麼大刺激,所以,瘋了?

    楊集的心靈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傢伙不愧是幹御史這行當的,竟然比他還生勐。

    姜,果真還是老的辣!

    不過張衡所說的話,僅僅只是泛泛而談、空洞無物,十分蒼白;若是他手上沒有真憑實據、真實罪證加以左證。那便是空話、那便是一個人見人厭的噴子了。

    然則張衡作爲御史大夫、議事堂宰相,焉能不知此理?

    他將貪腐之風渲染到危殆社稷、亟需整飭的高度之後,接着對諸多河南郡官員逐一點評、俱有實例。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把柄讓他抓住、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把柄泄露出來。

    問題是官員本人雖然沒有把柄,其子弟、家卷呢?

    “招搖軍(原豳州軍)郎將魚贊生性兇殘,曾令左右將士爲其炙肉,碰上不中意,就用竹籤刺瞎眼睛;有溫酒而溫度不合適者,立即割其舌,聖人寬宏雅量,因魚贊曾有大功,不忍心治其死罪。然此人不感天恩、不思報國,在洛陽私錢氾濫、物價飛漲、人心浮動之時,令其長子用船隻將軍糧從關中運到東/京販賣,牟取不法之利。得了錢財,魚家子弟以一比百的比例,先後從尹闕縣令元濟、宜陽縣令元嶽手中兌換了大量私錢;爾後,再用劣質私錢去到潁川郡買來糧食,使大量私錢流入潁川,潁川上下一片譁然、一片恐慌。”

    “門下舍人趙坤長子和次子性情頑劣、不思進取、專喜鬥雞走狗,才學平庸之至,在東/京國子監就學時人盡皆知。可他兩個兒子竟然皆中明經,成了預備官員,朝野早有非議。而今,趙坤二子皆是私錢散佈者,其手段與魚氏子弟如出一轍。據他們交待,私錢來自潁川荀氏,而荀氏是魚氏私錢的受害者,荀氏爲了將手中私錢拋售出去,補回一定損失,又將私錢運回洛陽,令名爲荀衍的預備官員以一比二百的比例,賣給他所熟悉的趙氏子弟。”

    “綜合元濟和元嶽、魚氏子弟、趙氏子弟、荀氏子弟的口供和賬本,臣等發現私錢在易手期間,私錢成倍成倍的增長;可見這些人及其家族都鑄了私錢,否則,他們哪有這麼多私錢?私錢哪能擴張得這麼迅勐?至於臣等抓捕到的彼等不法之徒,不過是替罪羔羊罷了。”

    一口氣說完這組因果關係,張衡長長的吁了一口氣,藉機緩和一下憤怒情緒。不過滿朝文武的心卻還懸在那兒,誰都看出他話還沒有說完,可誰也不知道他下一個將要說誰。

    至於張衡提到的這些人要麼是小官小吏、要麼是預備官員、要麼是尚未出仕的官宦子弟,要找他們家族和長輩的毛病殊爲不易。但是張衡現在所說種種,偏偏與這個人的家族、長輩都有莫大關係,足以作爲家族和長輩參與鑄私錢的證據。而他指向罪犯背後的長輩、家族的矛頭,看似是個人猜測、空穴來風,但卻是合情合理——

    僞劣的私錢,事實上非常好鑄,只要先把錢幣樣子拓印出來、做成模具,然後再次摻了大量錢、鉛的“銅汁”倒入模具之中,等“銅汁”在模具裏冷確變硬,就是一枚枚私錢了。

    此法做出來的私錢,其紋路、重量、純度、厚薄都不如官錢,如果一枚一枚來看,非常容易辯真假;但如果雜在官錢裏購買大量物資的時候,交易的另一方由於錢多,自然不會一枚枚看,不看就中招了。做做小本生意的商販、小店鋪喫虧之處,則是使用者往往在他們最忙碌或光線不佳的時間段購物,人多一催促,他們也沒有細細看錢,也喫虧了。

    然而私錢的鑄造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由於技術、工藝、燃料火候都非常落後,使私錢產出效率、產能非常低。資本少的人即便有膽子開爐鑄私錢,可是結果百分之百是不賺反虧本,再加上朝廷對鑄私錢者採取“發現一個誅一家”“五服三代受牽連”之類的重懲。所以沒有條件和資本的小商販率先被踢出鑄私錢行列;而中小世家雖然有鑄私錢的條件,但他們既也無法保證產能、也不能保證是否贏利,他們虧本和嚴法面前,一般也不會不敢鑄私錢。

    將這兩個羣體踢出局以後,那麼最後剩下的,無疑就是有條件、有權勢、有礦場、有膽量的大世家大門閥和達官貴人了。至於所謂的大富商,其背後實則都是世家門閥和達官貴人,他們即便在某個方面犯罪、並且被朝廷查獲,那也僅僅中是替死鬼而已。

    這也是張衡說到“可見這些人及其家族都鑄了私錢”時、與“這些人”有關的官員沒有出來反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