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750章:老而不死奸成賊
    十萬石糧食就是一千二百萬斤,而現在一斤是十六兩,如果換算成後世的十進制,則是一千九百二十萬斤。這個數目對於實力雄厚的盧氏而言,也是一個非常肉疼的龐大數目了,然而盧家大長老盧長諧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贈給了楊集,極有魯肅指囷(qun)相贈的氣概。骽

    不同的是周瑜在江東起兵之時,一無軍糧二無兵器,遂帶着一支軍隊去向魯肅“借糧”,魯肅見那架勢,大概是知道對方是老虎上門借豬,有去無回,可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如果不給的話,一粒不剩,於是便指囷相贈了,這樣反而損失少一些。而楊集這邊都沒有想過訛詐、也沒打算向盧氏“借糧”,但是人家盧長諧竟然主動送了這麼多,他不要還不行。

    盛情難卻,楊集也只好感謝笑納了。

    只不過他在關中的時候,就籌集到了一百二十多萬石軍糧,幽州和冀州又提供了一些、青州也將籌集一些,所以他根本沒有缺糧之憂了,再加上他一粒米都不會貪墨;故而盧氏這筆人情債如果由他楊集來扛,對他極不公平。

    另外就是盧長諧所贈的不是小數目、不是小物件,若是此事傳了開去,誰都不信盧氏毫無緣由的把天文數字般的糧食送給他楊集,定然疑神疑鬼的說他和盧氏已經達成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正是出於以上之慮;楊集便用“聖人下旨嘉獎,讓全國上下都知道盧家的事蹟”來了決這個因果;這樣一來,盧氏所捐贈的對象便成爲楊廣和大隋王朝,而不是他楊集。

    裴矩見到楊集作出這等英明決定,徹底放心了。這些看似很不起眼的細節,主要是臣子向皇帝展現出自己的態度的問題,小官小吏倒是用不着顧慮太多,可是文武重臣唯恐有什麼把柄被人抓住,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果到了關鍵之時,他們以前所不注重細節往往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許許多多古之名將、古之名臣,便是折在這些細節之上。

    楊集能把事情處理得這等完美,顯然已經從以往那個初出茅廬的莽撞小衛王,蛻變成權力場中的一名行家了;日後,裴氏也能放心與其合作,而不是生恐被他連累、避而遠之。骽

    盧氏家主盧赤松對於大長老盧長諧贈糧的舉動深感不滿,畢竟他纔是盧家之主,然而大長老專橫獨行,一點面子都不給他,然而楊集給出回報,令他目光閃過一抹深思之色。

    盧氏能夠傳承千餘年,憑恃的就是詩書、是名聲!讀書能明理、名聲可傳家!歷代帝王之所以不敢動盧氏:一方面帝王需要盧氏子弟、盧氏門生故吏幫他治理天下、幫他平衡其他派系和門閥。

    另一方面是盧氏富年不增稅、災年捐錢糧,從而博得良好名聲。只要有盧氏在,老百姓但凡有三災五難,就會有一條活路;如果盧氏不在了,他們去求誰?正是因此,百姓自發擁護盧氏,而盧氏有了百姓的擁護和民心,帝王哪怕想動手,也得好生掂量掂量一下。

    要是盧氏在大敵當前一毛不拔,致使大敵入境,百姓認爲盧氏爲富不仁,繼而致使盧氏名聲徹底敗壞。大長老盧長諧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才捐贈多得令楊集想私吞也私吞不了的衆多糧食,這樣既賣了楊集人情,又足以令朝廷知道,從而將難題甩到了楊集的頭上。

    而楊集顯然也是意識到“私人名義”接納捐贈的隱患,這才改以朝廷的意思來接,並要“聖人下旨嘉獎,讓全國上下都知道盧家的事蹟”。若是真的如此,盧氏得到的美名、前景,卻是遠比捐贈給楊集這個人多得多。

    然而話又說回來了,楊集畢竟是東路軍主帥,他不管是怎麼說、不管怎麼推脫,本人都是這批糧食的直接受益人,所以即便他不會感激有加,卻也與盧氏有了因果聯繫。盧家日後有事上門、亦或是主動走動,他自然不能冷臉以對,否則日後,誰還會支持他啊?

    所以盧長諧捐贈這一手看着是賠本生意,事實上卻是獲益良多的高明之舉,他不僅把楊集、皇帝、百姓算了進去,而且還把盧家能夠得到什麼也算好了;也許連楊集的反應,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骽

    捊至此處,盧赤松暗道一聲慚愧,而心中的不滿也煙消雲散、茫然無存。

    這招數……嘖嘖嘖,高啊!

    “大王高義,那我恭敬不如從命了;假若大王當真可以讓聖人下旨嘉獎、揚我盧氏之名,盧氏上下感激不盡。”盧長諧十分坦然的接下楊集的承諾,這是他們盧氏用十萬石糧食換來的,沒有什麼好客氣的,若是推三阻四,反而顯得虛僞。

    “晚輩一定說到做到。”楊集微笑點頭,心中也沒有覺得盧長諧功利之心重,畢竟人家投了這麼多糧食,如果朝廷不能揚其名,豈不令人心寒之極?他日天下有需要之時,又有誰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盧長諧笑了起來,與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他將茶杯碗擱在桌桉上,緩緩的說道:“大王,有個問題,不知能否問問?”

    楊集欠了欠身,目光看着盧長諧,說道:“前輩大可直言。”

    “當今聖人的一些施政綱要,對世家門閥有些不太友好,比如說推廣紙書、反對禁書令、辦武舉、復學、科舉等舉措,都是矛頭指向世家門閥。”盧長諧沉吟半晌,目光注視着楊集道:“據我所說,以上這些都是出自大王之手。難道大王當真認爲世家門閥都是爲富不仁、德行卑劣之輩?難道大王當真要消滅世家門閥不成?”骽

    “當然不是!”楊集搖了搖頭:“正所謂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而世家門閥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在德這一點上是不需要去驗證的,誠然會出現一些敗類,可大體上,卻是好的。”

    “大隋天下由千千萬萬組成,世家把那個‘世’字去掉,同樣也是其中之一,而大隋是天下人的大隋,朝廷在財富和地位上可以容許出現階層,但在根本問題上,朝廷要儘量做到均等,這個根不僅僅只是土地,還有學習和入仕的機會。這麼做,一是能夠在一定程度解決上寒門庶士的不滿,緩和天下各個階層的矛盾,利於大隋江山的傳承。二是引入競爭的思想,使世家門閥子弟和寒門子弟在競爭的壓力下,努力學習,最後入仕者,必將是優秀人才,這對世家來說,也是好事。”

    “科舉、武舉都是不可逆改的大勢,世家門閥一旦放下高傲和成見、適應武舉科舉,憑着深厚家風和文化傳統,還是佔盡優勢,只要前輩看看近幾年中舉的士子中世家子弟佔據多少,就該清楚這一點了。”

    “沒錯!”對於這話,盧長諧深表贊同。他們經過幾年準備、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武舉和科舉的確不是什麼針對世家門閥的洪水勐獸,寒士哪怕是考也考不過世家門閥的子弟。這讓他們放心之餘,也進行了反思,並決定適應科舉、響應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