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12章:兩世之敵
    <!--go-->

    時間在楊集與高句麗軍互相試探、攻伐、算計、交易中悄然流逝,轉眼已是兩天之後。楊集此時還在等候裴矩和崔弘升、於仲文、李景幾路隋軍,而他率領的隋軍將士又要抓緊時間休整,他未免高元狗急跳牆、揮師北上,倒是沒有多少動靜。

    高元似乎也沒有立刻撕破臉的打算,他也在抓緊時間部署軍隊,先是把淵子澄從南方帶來的七萬大軍分別部署到大梁水南岸、遼水東岸;接着又將新城和貴端城的四萬守軍調到來了李家堡以西的石城山城。

    石城山城位於大梁水北岸,距離西邊的黎山城有三十餘里、東方的李家堡有七十餘里、南方的大梁水有一百二餘裏,它雖然只是一座縣周不過十多裏的小城,之前也不受重視,可是戰爭進行到現在,石城山城的的戰略地位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

    此城只有三千多戶人家,城牆低矮破舊,城內無法駐軍,從新城和貴端城撤回的四萬名高句麗精兵便在東北方十多裏的石城山平緩地帶紮下了大營。

    高句麗主帥高僧羅是一名五十多歲的中原人,方正的臉膛上虯髯橫生,很是英俊威武。他是高寶寧的次子,父親和長兄高僧加招引契丹和靺鞨軍反攻大隋之時,他率軍坐鎮現在的大安縣,聽說父兄兵敗逃往契丹途中被部下趙修羅所殺,便知大勢已去、降了高句麗,且與高句麗認起了家門。由於他忠心耿耿,深受高元器重。

    這次他率領四萬軍隊南下,駐紮於石城山,既是貫徹高元和淵子游退守大梁水南岸的意思、也是牽制和威懾隋軍,同時負責保護淵子澄將軍民和物資從容撤到南岸。但是從內心深處上說,高僧羅想狠狠地打上一場。

    北齊亡國後,他們高家父子不接受周武帝的敕書,在柳城郡奉范陽王高紹義爲帝,周武帝死了以後,他們聯合契丹、靺鞨起兵。當時中原多事,身爲丞相的楊堅無暇進討,寫信招撫高寶寧,但高寶寧仍然拒絕歸順。楊堅建隋後,高寶寧再次強攻臨渝關。

    楊堅令陰世師的父親陰壽率領數萬步騎,出盧龍塞進討。高寶寧向突厥求援,但是時不陰壽部將的楊爽卻出奇兵,搶先勐攻突厥,使突厥大驚失色,無暇支援高寶寧,高寶寧只好逃入磧北。陰壽和楊爽卻殺到了時爲契丹領地的黃龍城,使北齊最後的元氣徹底湮滅。

    世態變遷,高僧羅昔日之敵陰壽和楊爽早已不在人世,然而兩人的兒子又殺來了。與以前有所區別的是此番主帥是楊爽的兒子楊集、陰壽的兒子陰世師卻是成了部將。

    此番面對當年兩大悍敵之子,以及隋軍兵力少、兵力分散的現實,高僧羅第一時間就建議高元、淵子游主動出擊。只要擊潰了兵微將寡隋軍,就能挾大勝之勢北上收復失地,進而佔領遼東、燕郡、柳城、饒樂、安樂等郡。

    要是如此,既能解高句麗之憂,爭取到了喘息之機,而他本人也能用一場又一場大勝告慰逝去的父親、兄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

    軍神的楊集出兵,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打贏高句麗、收復遼東平原和遼東半島,而是要滅了高句麗,以洗刷當年之恥。要是楊集沒有完成滅掉高句麗國祚這個大戰略,不管他立了多大戰功,結果都是以失敗論,搞不好,連尚書令之職都要丟失。

    所以高句麗面對「不打則已、打則滅敵國」的隋朝,絕不能抱有絲毫僥倖之心,必須以打國戰之心來看待這場戰爭。然而高元偏安一隅,太過小家子氣;他的心胸和眼光也非常狹隘,壓根就不理解大國的野心、大國的胃口。

    高元如此,號稱第一能臣、第一名帥的淵子游也不例外,淵子游雖是天賦過人,可他的思維和心胸,也沒有跳出高句麗這口小小的「井」,看不到外面廣闊無垠的天地。

    「高將軍,大王給您發來緊急軍令。」就在高僧羅唉聲嘆氣之時,一名親兵大步進入中軍大帳,將一封信遞給了他。

    高僧羅打開軍令一看,頓時大喜過望。高元和淵子游終是悟了,讓他立刻收復李家堡,將兵鋒推到杉松城,爲拿下楊集打下基礎。

    他興奮的站了起來,向親兵命令道:「去把尹將軍給我叫來。」

    「遵命!」親兵出了大帳,不一會兒功夫,將一名威風凜凜的中年大將請了進來。

    中年大將尹武是高句麗的貴族,也是高僧羅副將,他向高僧羅行禮道:「末將參見高帥,不知高帥有何吩咐?」

    「大王給我下了軍令,令我率三萬大軍奪取李家堡,你率一萬將士看守大營。你的主要使命防止隋軍入境、保證帛衣頭大兄(淵子澄)能夠從容將軍民、物資遷到大梁水南岸。」高僧羅安排好任務,叮囑道:「尹將軍,隋軍詭計多端、奇謀百出,一切以自身使命爲上,沒有我和帛衣頭大兄的命令,絕不能擅離職守,聽明白了沒有?」

    「末將明白!」尹武肅然應命。

    安排完軍務,高僧羅立刻向待命的親兵下令道:「大軍集結,半個時辰後向李家堡進軍!」

    。

    。

    。

    半個時辰後,三萬高句麗軍戰兵在高僧羅的率領下,離開了石城山大營,浩浩蕩蕩向東方的李家堡殺去。<!--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