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24章:想退也不易
    如果說高句麗第一和第二道防線丟失,勉強可以說是楊集卑鄙所致,那麼第三道防線的告破,完全是高句麗自身的責任。要是再把責任細分到個人頭上,責任人無疑就是高元、淵子游,正是以他們二人爲首的南北雙方進行權力之鬥,才造成了眼前這一切。

    先是淵子游以北方派利益爲上,他未免北方派失去“龍興之地”一般的遼東平原,又看到高句麗實力猶存,而且北有大梁水、西有遼水,便心存僥倖;否定了高元放棄遼東,再憑千山山脈、蓋牟城和安市城拒敵的良策。

    高元同樣心存僥倖,他知道南方的田地已經分配完畢,一旦遼東百姓大舉南遷,剩下的爲數不多的官田官地根本就不夠分。如果分了,得不到的田地的多數北方百姓定然大爲不滿,聚衆鬧事;如果不分,會有更多人不滿、鬧事。

    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絕大多數田地收回國家之手,再進行分配。但是此法,絕對會觸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讓高家徹底失去南方人之心,陷入兩面不討好的衆叛親離之窘境。

    當淵子游和淵子澄將這個問題擺到王宮會議上說,並且問高元是不是要把所有田地收回、再分配之時,本來支持高元退守之策的南方文武都退縮了,而高元也是因此啞口無言、無計可施。

    再加上淵子游和淵子澄等北方派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守、能守下去,於是高元也就不再提放棄遼東、退守南方了。而後,高元受制於勢,同時也是爲了收北方軍民之心,花大價錢買回俘虜、傷兵,此舉雖是獲得一片讚譽,可也被很多人視爲喪權恥國、喪失國格和骨氣。想着隋軍援軍遠在小遼水以北,便不顧淵子游勸阻,一意孤行的令高僧羅和高大陽出兵。

    然而結果葬送了兩路大軍不說,還被隋軍順勢殺到大梁水以南,攻陷了白巖等城,當時他們兵力分散、可用之軍少得可憐,根本就無力抵擋隋軍。等他們收攏軍隊,隋軍已在第三道防線以內穩住了腳跟。

    這也是淵子游惱火之處,不過他也有些自知理虧,要不是他們反對放棄遼東,高元連慘敗的機會都沒有。

    先有惡因、再有惡果,不是嗎?

    在王宮一側的偏殿中,淵子游恭恭敬敬的向高元行禮道:“臣參見大王!”

    高元伸手示意道:“大對盧不必多禮,請坐!”

    “謝大王!”淵子游坐了下來,向默默行禮的高惠敦、松尊微微欠身示意,這才向高元說道:“大王,臣來找王宮見駕,是有些想要請教,若有失禮之處,還望大王恕罪!”

    “大對盧有話請講!”高元才幹平平,可他不是沒腦子的傻子,心知這場戰爭的發生、戰事弄到這個地步,自己要負極大的責任;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南北雙方更要精誠團結,絕不能發生內訌,唯有如此,才能看到一絲勝利的曙光,見氣得幾天不露面的淵子游態度總算是好了很多,也顯得很客氣。

    “大王,我國與暴隋戰至現在,局勢對我們越來越不利了,如果各路隋軍如若連成一片,我軍將無路可退,不過更可慮的是遼西隋軍,要是他們源源不斷繞過遼水、從北方下來,我們的處境將會更爲不妙;對此,臣感到相當棘手。但不知大王可有吩咐之處?”淵子游此時的心思與高元無異,一本心思都是想着如何禦敵、目的也是希望高句麗好,感受到高元也有坦誠布公的意思,默默的斂去心中的怒火。不過他未免節外生枝,說話還是顯得比較謹慎。

    這番話既有所保留,又留下說話的餘地,還給足了高元面子。不過這個問題的本身卻是十分尖銳,同時也是高元和淵子游無法迴避的事情。

    “這個問題我也很清楚,主要是我們之前損失了太多的軍隊,而隋軍卻只有數萬軍隊,並且損失不大。當隋軍源源不斷向遼東進軍,我們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如今,我們及時動員、調動,雖然還有二十萬多良莠不齊的兵力,可是分守各處以後,手上可用之兵還是很少。”高元嘆息一聲道:“我現在擔心隋軍攻克某個重要要點,又出現無兵可援的窘境。”

    淵子游默然點頭。他們高句麗兵多將廣、兵強馬壯,而戰爭又發生在他們佔領數百年的遼東平原之上,不管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都佔據上風。然而他們卻在短短的時間之內被兵微將寡的隋軍殺得損失慘重,丟失大片土地。而隋朝六萬精銳從西豐大營殺到長春屯、再從長春屯殺到長弓嶺,幾乎沒有遇到一個像樣的對手,這就暴露了高句麗部署的不當。

    再加上事先預料不足、沒有做好大塊戰的準備、沒有進行大動員,所以他們明明人多、兵多,結果卻因爲兵力分散等等問題,反而讓有備而來的兵力少的隋軍殺得節節敗退。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發現他們在三道防線部署的兵力,除了那幾個關鍵節點以外,其他地方兵力少之又少,當幾大關鍵節點一一告破,別的地方几乎不用隋軍去戰、守軍就獻城投降了。

    過了一會兒,淵子游沉聲說道:“兩軍交戰,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臣當然希望我軍能大勝隋軍、收回失地。但現在,我們不但面臨之前的同樣的問題,而且國土、軍心、士氣、士兵的精銳程度都不如之前,甚至連糧草和物資重地橫山都被端了;反觀隋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悍。如果不重視大王所說的問題,後果勢必更爲嚴重。”

    最後,淵子游問道:“以如今之勢,不知大王以爲楊集下一個目標是何處?”

    高元沉吟半晌,說道:“我認爲楊集的下一目標是遼東城,畢竟我們都在這裏,只要把我們一網打盡,接下來就好辦了。大對盧以爲呢?”

    “臣的看法與大王不同!”淵子游緩緩地搖了搖頭:“臣認爲遼東城和遼東平原都不是重點,重點當是遼東半島、千山山脈和鴨淥水這一片。”

    高元臉色大變,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問道:“何以見得?”

    “臣的理由有三。”淵子游一一的介紹道:“首先是楊集的用兵風格,此人用兵如神、無跡可遁,但再怎麼無跡可遁,也是有規律的。臣仔細分析過他以前所打之戰,發現每次都是先以雷霆萬鈞之勢殲滅敵軍有生之力,再以某一個點爲餌,誘惑敵軍來援,而他則以逸待勞的殲滅來援之軍,最後再將誘敵要點一舉拔出、一戰而定,之後再是艱險之城、要塞,也因爲無兵可守,而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介紹了楊集的風格,淵子游在腦海中回顧了一下高句麗的地形形貌,接着說道:“千山山脈到鴨淥水這一帶十分險峻,也是我們用來防禦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歷朝歷代先賢未免遼東失守以後,我國無法守禦,便在這一帶打造了一兩百座城池、要塞,。若各城兵力充足,有所準備,中原便是有百萬雄兵也奈何不得這些城池、也只有退回遼東。對於這個地帶,楊集不會不知,他又怎麼可能與我們在那裏拼消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