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32章:深入虎穴
    連山關建在細河河谷開闊地帶,西面是摩天嶺、東面是千山山脈梨山,發源於梨山主峯鍋底山的細河在西城折道向北,成了連山關南城、西城天然護城河;而發源於摩天嶺南部分水嶺的舊帽子河自西向東,於城南十餘里外向南流淌,匯入烏骨江上游草河。

    高句麗鑑於此地可南行、可北行、可西行的樞紐價值,便修了這座城周十多裏的連山關;之所以沒有在舊帽子河和草河匯合地帶修,是那裏的山勢已經傾斜向南,沒有足夠大足夠寬的平地修城。

    東城和梨山之間那片狹長的軍田,其產出可以解決守軍的一部分糧食,雖然不能令守軍自給自足,平時還要從其他地方調糧補給,但也減輕高句麗國的部分壓力,若是全部由其他地方補給,僅是運輸的人力成本就是一個沉重負擔。

    連山關因爲藏在大山之中,使得守軍的日子過得既枯燥又悠閒,他們之前因爲北方和西方戰事的大敗,防衛總算是嚴格和嚴謹了一些。但是城主欒力今天早上剛剛接到高惠貞的示警信:信上說明了黎山城情況,並信心十足的說他們能夠守上十天半個月,而王子和王后此時要幫他們安定人心,三五後才能從黎山城過來,讓他做好接駕準備。

    正是因爲這封軍情,導致的連山關守軍又放鬆了戒備。

    殘陽似血,三名騎士在大街上飛馬狂奔,一路朝着城主府飛奔而去。

    這種馳騁速度在這慵懶和悠閒的山中軍城,極爲顯眼、極其罕見,引得路上悠哉悠哉士兵紛紛避讓、高聲呵斥和怒罵。然而馬背上的騎士壓根不管,一路來到城主府府前廣場,這才控制馬速、放緩速度。

    到了階前,三名騎士飛身下馬,徑自跑入城主府,在守衛的帶領下來到欒力官署,一人氣息不定的上前行禮道:“參見城主。”

    城中有五千守軍,其中一千爲騎兵,由欒力的弟弟欒宏掌控,而說話這個低級騎兵軍官是欒家家將,此時見到家將氣喘吁吁的,欒力皺眉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家將發現家主面色不太好看,連忙躬身解釋:“城主,西城來了一支潰兵隊伍,自稱是黎山城的潰兵,二將軍已將城門關閉!”

    欒力臉色大變,一驚而起,急聲問道:“他們來了多少人?”

    “大概有六七百人左右!他們看起來相當狼狽,很多人的衣服都破了,一些人的臉上都是泥巴、青苔。”家將看了欒力一眼,又補充道:“他們說是翻越摩天嶺而來,帶路的那個人是黎山城的風水師鄒哲,另外還有兩人是他師弟。”

    “如果是鄒氏師兄弟,那麼黎山敗軍從摩天嶺來,就合理了。”欒力出自國內城的一個小家族,從派系上說,欒家是淵氏集團一員,而且欒力跟隨淵太祚一起打過粟末靺鞨,因爲他在淵太祚戰敗之後,拼命護送淵太祚返回院落,故而深受淵子游器重。

    淵子游本來讓他去遼東城擔任要職的,可他事母極孝,不願遠離家鄉,便在連山關當起了悠閒的城主,母親去年作古時,他便是讓人去黎山城請鄒哲師兄弟去看的風水。

    鑑於路途遙遠,欒力酬以重金,然而鄒哲卻說陰陽家自有陰陽家的傳統和原則,若是有人上門請他們看風水,哪怕對方是仇人、哪怕是在萬里之外,他們也得去,而且還不能故意找風光不好的地方當墓地;酬勞只能拿大三牲和小三牲。要是違背這兩個原則,他們的觀風水點穴術便不靈了。

    最後,他們來回走了近千里路,忙活了十多天,只拿走大三牲、以及下葬時所用的小三牲;至於錢財,分文不取。然而即便是大小三牲,他們也不敢帶回家,而是自己下手燉熟以後,再與欒家子弟一起吃了。【注】

    因爲此事,欒力一直很感激和佩服鄒氏師兄弟,每次他們來連山關賣藥草、獸皮,都以遠超他人的高價購買,並將他們兄弟納爲連山關“藥材供應商”。

    說着,讓副將派人立刻關閉另外三門,自己則離開官署,向西城飛馬而去。

    。

    。

    。

    。

    西城外,鄒氏師兄弟在前,楊集和朱粲、薛仁杲帶着二十人站在他們身後;一百多步以外,則是用苔蘚泥巴將自己搞成大花臉、亦或是披頭散髮的七三十名百名親兵。

    此時的七百多名親兵亂七八糟的,很多人都坐在地上養精蓄銳,如此看來,使他們更像是一支吃了大敗仗的殘兵敗將了。

    隋軍此次奪取連山關,有兩個難點:一是時間短,如果潰兵在奪城之前跑來報信,輕裝而來的隋軍根本就奪不了高大雄偉、易守難攻的連山關,所以越早奪取,變故越少;二是四周視野開闊,步兵和騎兵都不能在城門關閉前,大規模靠近。

    楊集便決定黎山城潰兵到來之前,以潰兵的面孔出現;而七百名只有短刃的士兵對於擁有五千守軍的連山關城主來說,並沒有構成多少威脅,其戒備之意也不重,但是這七百餘人只要進了城,就能爆發出七千人的戰鬥力,從而一戰定乾坤。

    也是在這個時候,先前有問必答、卻不敢多說一句話的鄒哲終於鼓起勇氣,說他與欒力熟悉、有交情,或許可以將之勸降。

    鄒哲不是刻意隱瞞楊集,而是不敢說;他作爲生死不由己的“俘虜”,自然不敢說自己與敵方大將有瓜葛了,他在這個關鍵說出來,也是聽到楊集等人的計劃以後,覺得連山關守不住,生恐當“翻譯”時,被欒力指認出來。

    楊集對他的保留固然很是不滿,但也有些理解,畢竟言多必失的觀念已經深入中原民族的靈魂之中了,一個俘虜哪敢亂說自己與敵方大將有關係?

    儘管鄒哲自告奮勇入城勸降,但是楊集同樣有防人之心,因爲他知道欒力並不是無路可走,他要是聽了鄒哲的話,不但不降,反而關閉城門,或是向鄒哲詐降,結果卻設下陷阱把自己殺得慘敗,麻煩可就大了。此外就是擔心鄒哲和和欒力串通一氣騙自己,如此是這樣,麻煩同樣大。

    基於此慮,所以楊集僅僅只是利用鄒哲的關係來辦事,而不是讓他單獨入城去勸降。

    鄒哲也隱約猜到了一些,不過他明白師兄弟三人已經沒有價值了,若是說出來,楊集極可能惱火的宰了他們,於是他聰明的裝聾作啞、故作不知;不過他念着舊情,懇求楊集饒過欒氏兄弟一命。

    對於這個條件,楊集很爽快的答應了。欒氏兄弟在他眼中,僅僅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已,殺不殺其實都無所謂。

    這時,欒力來到城頭,他與弟弟打了一聲招呼,便扶着城垛往下一看,一眼就看到前面的鄒氏師兄弟,目光前移,則是一羣東倒西歪、丟盔棄甲的的殘兵,他所看到殘兵連一把長兵器都沒有,面前幾個人的衣服被撕了幾個口子,碎片掛在那裏,一看就是被荊棘、尖石、樹枝劃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