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隋主沉浮 >第890章:罪止老臣?你扛得起?
    宣政殿中,御史大夫張衡彈劾完蘇威,接着又彈劾起了幽州刺史李子雄。

    義倉大桉爆發之時,李子雄雖然奉命在遼東郡部署軍隊、防禦高句麗大軍,但是幽州官場塌方式的腐敗由來已久,實非一朝一夕所致,所以在幽州任職多年的李子雄亦是難辭其咎。

    繼李子雄之後,張衡又彈劾起了滕王、冀州牧楊綸,理由也李子雄類似,只因冀州河間郡和博陵郡也發生只因盜賣義倉、官倉糧食桉;此二郡之碩鼠同樣不是存在一兩天時間,楊綸也要承擔失職之責。

    最後,張衡認爲李子雄和楊綸在戰場上所立軍功,已然得到應有封賞;那麼他們犯下的嚴重過錯和過失,也要受到相應懲罰;否則,難以服衆。

    隨着張衡話音落下,安靜的大殿好似倒入一瓢冷水的滾熱油鍋裏,陡然就沸騰起來。

    御史三臺在朝御史,多數站了出來,一個個不畏強權、紛紛出班陳奏,彈劾蘇威、彈劾李子雄、彈劾楊綸。

    蘇威失勢,蘇黨被拿下了一大批,爲他辯解的朝臣顯得稀稀落落,說服力更是無法讓人心服。

    李子雄是地方官,人在幽州收拾爛攤子,無法當廷自辯;而楊綸卻在大殿之內。

    高熲和楊雄、裴矩、蕭瑒、長孫熾、李子權六相,尚書左僕射楊達、吏部尚書牛弘、檢校民部尚書楊文思、禮部尚書宇文弼、兵部尚書段文振、刑部尚書李圓通、工部尚書宇文愷、門下省納言楊約等等重臣,則是冷眼旁觀、坐看風雲涌,沒有人親自下場湊熱鬧。

    高高在上的楊廣很是信奉楊集當年所說的

    “理越辯越明,道越論越清”,他也沒有說話,而是重臣們一樣,坐看下方文武百官答辯。

    議事堂新相楊集坐在自己的席位之上,頗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深沉架勢。

    他趁着大家你來我往的爭辯,瞥了對面的蘇威一眼,卻見他眼皮耷拉、置若罔聞、充耳不聞,見他如此沉得住氣,楊集暗自佩服,不愧是政壇上的不倒翁。

    渾不知蘇威是裝的,蘇威被張衡一口氣彈劾下來,內心深處早就慌作一團了,只不過張衡言之有物,而不是無理取鬧,他卻不知從何開始辯駁;此時此刻,他唯一能做的是就是聆聽大家的答辯,企圖從中抓住救命稻草。

    其實出自趙郡李氏的李子權也是很驚慌,只因李子雄是他的族弟,李子雄在幽州大桉中是直接責任人,其罪責之大,遠勝蘇威。

    而這一點,其實也是蘇威準備緊抓不放的關要,然而如何入手、自辯,卻是蘇威所要考慮的關鍵。

    蘇、李二相共同擔心的最大的變數其實就是楊綸……然而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等到殿內爭辯之聲消失,早已起身聽批評的楊綸立刻走到中間,只見他向楊廣深施一禮,朗聲說道:“臣楊綸在職期間、嚴重失職,盡不到州牧之責,致貪官污吏橫行鄉里、盜賣軍糧義倉糧。臣有負聖人重託,罪不容恕,請聖人免去臣冀州州牧之職,以儆效尤。”聽了楊綸這一番話,讓蘇威以其黨羽、李子雄以其黨羽傻了眼了,他們怕的就是楊綸當廷領罪認罰。

    要是楊綸挨罰,蘇威和李子雄所要承擔的懲罰,將會是他的數倍之多。

    他現在一出來就放大招、引咎辭職,要是皇帝當真免去冀州州牧之職,蘇威和李子雄豈不是要開刀問斬、抄家滅族?

    所以這個罰,不能罰,否則後果實難預料。爲了自己着想,蘇威立刻在楊廣表態之前,搶步出列,躬身一拜,顫抖着聲音道:“老臣爲朝廷宰相,擔任左僕射時又犯下大錯,險令天下動盪,其罪之大、過失之重,止在老臣一人,老臣現今請乞骸骨,還望聖人恩准。”這一招也很犀利,直接讓那些誓欲扳倒蘇威的臣子愣在殿中,個個感覺自己一記重拳打在空氣之上,毫無着力之處。

    作壁上觀的殿中重臣聞言,紛紛用玩味的目光看向領罪認罰的蘇威——蘇威扛下了幽州和冀州的貪污腐敗大罪,使不便出面爲李子雄開脫的李子權及其代表山東士族欠了他人情,接下來定然站在蘇威的立場之上,拼命替他說話;皇族子弟爲了保下楊綸,哪怕沒有出聲幫他開脫,卻也要承這份人情。

    至於蘇威,他抓住時機來了這記以退爲進,不但把三大派系拉到了自己這一邊,而且還把難題轉移到皇帝和李子權、皇族子弟的頭上去了。

    不過他這招再是厲害,那也是在偷\/奸取巧、耍小聰明,哪怕是贏得現在,卻也噁心了皇帝、輸去了未來。

    當然,他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楊廣深深的看了蘇威一眼,不置可否,向下方高熲的問道:“高卿以爲如何?”

    “聖人,張公所彈劾因由,俱是讓人無從辯解之事實。如今袞袞諸公所劾,臣唯附議之。”高熲是官場老手,心知政治場最忌首鼠兩端、左右逢源,他好不容易因爲

    “寒門”代表之一而獲得皇帝信賴,此時要是含湖其詞,搞不好就此而倒,只不過他還是站在張衡背後,沒有爭張衡的風頭。

    楊廣目光轉而看向楊集,問道:“衛王,幽州義倉桉乃是由你一手破獲,事後還受到嚴懲。滿朝文武俱在言及此事,你緣何一言不發?”霎時間,整個大殿的氣氛立時變了,羣臣皆是擡眸而視。

    緊張者有之、忐忑者有之、期待者有之、看好戲者有之……而蘇威朝服裏的內衫在這一刻,都被汗水浸透了。

    楊集應聲出列,神情嚴肅的說道:“聖人,功必賞、過必罰乃是我大隋強盛因要之一。昔日秦孝王俊違反法度,先帝以其奢侈驕縱,將其官職盡數免去,僅留王爵,時有幕僚忠僕願意以死代秦孝王受過,先帝不允。而且還說‘法不可違,若如公意,日後王公大臣犯事之時,人人都讓奴僕代受主過,而人犯卻逍遙法外、依舊爲非作歹,故而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既不能冒領他人功、亦不能代人受過’。”

    “古今同理,朝廷今若讓人代爲受過,那就是包庇罪犯、縱容罪犯繼續敗壞法紀。”他停頓了一下,接着又說道:“就在剛纔,有人說‘其罪之大、過失之重,止在老臣一人’,而此桉不光是貪官污吏在竊取國家錢糧,還涉及到通敵賣國、出賣軍情、資敵等大罪……既然此人願意一力承擔,那麼通敵賣國罪,自然也包括在內。”蘇威的心思,楊集自也洞察於心,你蘇威不是要算計人嗎?

    不要是人情嗎?我倒是看你敢不敢拿。一席話,說得蘇威面如土色、冷汗涔涔。

    殿中羣臣也都

    “醒悟”了過來:楊集當初在幽州大開殺戒,朝臣便紛紛以擅自殺官、殺人爲由,對楊集進行轟轟烈烈的聲討,使之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