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生香港1977 >第十六章 奇策
    如果說在此之前還看不出包氏企圖吞併九龍倉的決心的話,那麼這個收購方案的公開,足以表明包王剛破釜沉舟收購九龍倉的決心了。

    如果包氏集團想要成功地完成這次收購計劃,將包氏家族和隆豐國際公司手中的九龍倉股份增加爲49%,從而完全掌控九龍倉的話,那他們至少要拿出22億港元的資金,來從股民手中購買股份。

    依照當時的貨幣購買力來說,這筆錢不論對誰而言都是天文數字。不過,包船王恰好有這個魄力。

    向來和包王剛關係親密的匯豐銀行,在此次收購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們在自己的兄弟企業怡和洋行和包氏集團中,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包氏集團身後,給了包王剛及其家族很大的支持,並承諾在資金上無限支持包王剛。

    有了匯豐銀行的支持,包王剛自然就有了底氣。

    星期一,他便以“保障個人以及家族的利益”爲目的,開始了反收購。

    面對紐璧堅的突擊行爲,包王剛非但沒有放棄投降,還利用自己的好人緣,從匯豐等商業合作伙伴手裏,拿到了起決定性作用的充足資金,出其不意地擊敗了置地。

    據《世界船王包王剛傳》記述:

    下午3點,包王剛與女婿羅傑準時到達香港的希爾頓酒店。由於包王剛特別交代過不能住文華酒店,以避開怡和耳目,羅傑便訂了希爾頓酒店的一個套房,作爲反攻的臨時總指揮部。

    其時,包氏集團的律師與財務顧問俱在此等候。

    包王剛請來的財務顧問是獲多利財務公司,這是匯豐銀行下屬的一間全資附屬機構,在香港是一個知名度頗高的財務公司。

    包王剛神情堅定地對在場每一個人說:“這次反收購要百分之百成功。”

    然後,他徑直走到獲多利財務公司總經理朗德斯面前,問道:“我們應該出什麼價?”

    朗德斯說:“置地提出的所謂100港元收購一股,是用股票和債券做交換,不能馬上見到實惠的。我們出現金,即使報價90港元,也有把握成功。”

    “我不想這場戰役拖得太久,要速戰速決。”包王剛詢問朗德斯,“我們出一個什麼價錢,才能讓置地完全沒有反收購的機會?”

    朗德斯答道:“如果我們出價每股105港元,則對手絕對無法還擊。”105港元與90港元相差15港元,即收購2000萬股,須多付出3億港元。

    在1977年,3億港元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包王剛想也不想,算也不算,就揮揮手,堅決地說:“那就出105港元一股好了,就這樣定了。”方案就這樣定下來了。

    九龍倉的股票在上週五就已經停牌了。

    星期一上午開市的時候,沒有辦法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於是包氏集團只能選擇通過股票經紀人來進行這項交易任務。

    包王剛開價甚高,衆多持有九龍倉股票的散戶和小股東們被船王開出來的價錢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大家歡喜不已,趕忙奔走相告。

    對九龍倉衆多股東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他們終於等到包王剛攤牌了,開價這麼高,還是現金交易,這樣的好事上哪兒去找?

    於是,親朋好友互相傳話、勸說。

    “趕快拋吧,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啦!”

    衆多九龍倉小股東們蜂擁而至獲多利中環辦公室,因爲不能在交易所交易,只好通過經紀人由財務公司出面辦理。交易所內人山人海,很多小股東們等了好幾天才排上隊。

    大家都想將手中的股票賣給包王剛,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股票專家曾經發出忠告,在包王剛做出反應之前,最好的方法是持股靜觀;

    另一方面,小股東多是華人,他們早就對置地管理九龍倉的方法不滿,期望包王剛能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也是因爲這兩個原因,雖然置地率先發起收購令,啓動宣傳攻勢數天,但依然無法得到衆多股東的青睞。大部分小股東仍按兵不動。

    直至包王剛公佈收購方案,小股東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時不拋,更待何時?

    從正式開始收購至收購結束,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上午9點鐘之前,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戰宣佈結束。

    獲多利報價23億港元,羅傑當即給獲多利簽發了一張23億港元的支票。

    整個收購過程如此順利、迅速,因此當時有人形容說:“包王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了一場漂亮、乾淨利落的世紀收購戰!”

    在包王剛宣佈已收購到5000萬股九龍倉股票,掌握了九龍倉股權的49%之後,置地知道大勢已去,遂認輸作罷。

    105港元的價格,自然比紐璧堅所出的100港元更加吸引人。

    沒有不愛錢的人。九龍倉的小股東們當然更願意將自己手中的股份,賣給出價更高的包氏集團。

    因此,星期一開市不到兩個小時,包王剛便花出去了23億港元,買夠了兩千萬股。這就是說,包王剛原本準備在兩天之內的行動,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當天十一點半左右,包王剛對九龍倉的控股權便達到了49%,掌握了這場聞名香港的九龍倉爭奪戰中的決勝權。

    已經掙扎了許久的置地公司自然不肯輕易放棄,他們也在當天晚上六點半公開宣佈增購九龍倉股份的決定,但是那時候,包王剛所購股份已經高達九龍倉總股份的49%,無論置地如何努力,都回天無望了。

    收購結束時,置地公司所購股份爲1330萬股左右,遠遠低於包王剛。無可奈何之下,置地公司只能將自己名下一千萬股九龍倉股份,以10.05億港元的價錢,賣給包王剛。

    九龍倉爭奪戰宣告結束,包王剛是最終的贏家。其實包王剛可以戰勝置地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置地的輕敵。

    當年香港有四大英資集團:怡和、會德豐、和記及太古。英資財團一向財大氣粗,不把華商放在眼內,身爲怡和成員之一的置地覺得包王剛不可能籌集那麼多的資金,沒有早做打算,纔給了包王剛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