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生香港1977 >第二百五十五章 共濟會四大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二)
    這一時期歐洲外匯市場缺失,再加上歐洲各國和法國的戰爭帶來了不確定性(例如英國和法國互相封鎖),幾個兄弟就利用歐洲各地不同的匯率來賺錢。

    這種賺錢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他們在通貨外匯最低的時候買進,在最高的時候拋出,這也是他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如果看過《貨幣戰爭》,就知道里頭的內森彷彿開了天眼,事先得知英國的威靈頓將軍於1815年6月在滑鐵盧擊敗了法國的拿破崙,並藉此在急劇變化的局勢中發了一筆橫財。

    但按照尼爾·弗格森的說法,“可能由於兄弟幾個在滑鐵盧戰役前後的一系列估算,他們蒙受了損失而不是獲得了利潤。“

    1814年3月,在拿破崙被第一次流放前,幾個兄弟預測奧地利WYN和英國倫敦即將進入牛市,從而買進奧地利股票。

    結果1815年3月,拿破崙逃脫厄爾巴島,回到巴黎奪取政權,牛市沒有出現。

    內森重振旗鼓又開始在倫敦囤積金銀,預測英國政府得奔赴歐洲大陸作戰,所以需要通過他來運錢,而他則堅信自己擁有“控制市場的力量”。

    沒想到拿破崙從3月復辟到6月兵敗滑鐵盧,只經歷了3個月時間,內森兄弟們的這筆錢不斷貶值,成了沒人要的地攤貨。

    瘋狂的豪賭讓內森·羅斯柴爾德輸得和拿破崙一樣狼狽,以至於之後幾年幾個兄弟都在爲了彌補損失而尋找機會。

    調整姿勢後,1818年,內森成功爲普魯士政府提供了500萬英鎊的貸款,爲國際貸款業務提供了新途徑。

    除了通過債券發行給世界各地政府籌集資金,羅斯柴爾德家族整個19世紀掙錢方式還包括皇室、政治家理財,從事黃金和貨幣交易、進行工業和礦業的投資。

    據尤瑟夫·卡西斯等人考證,1836年內森去世時,他是英國最富有的人,幾乎也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算上內森的幾個兄弟,當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站上了世界之巔,擁有600萬英鎊資產。

    到了185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更是達到了953萬英鎊。

    而且內森的後代也不賴,1870年代,內森的四個兒子遺產總計840萬英鎊,超過同時期英國任何家族的財產。

    普法戰爭結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羅斯柴爾德家族風光了一個多世紀,但一戰結束(1918年)後,羅斯柴爾德迅速銷聲匿跡。

    一部分是因爲家族生意的弱點牽制了他們,從1830年代開始與美國有業務來往以來,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遲遲沒能在美國紐約設立分行。

    內森和他的弟弟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看到美國州政府債券和商業金融的商機,希望全面進軍美國。

    1836-1837年正值美國的金融危機,羅斯柴爾德家族取代了巴林兄弟,成爲美國銀行在歐洲的代理人。

    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熱情高漲,羅斯柴爾德家族通過美國銀行接受了紐約州等州的州政府債券,卻不知道美國銀行當時已岌岌可危,結果1841年美國銀行破產。

    這件事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留下了壞印象,詹姆斯懊惱地希望“從沒有涉足過美國“。

    20世紀頭幾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遭遇了數次滅頂之災。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儘管有着龐大的戰時融資需求,但戰爭卻令羅斯柴爾德家族受到重創。

    德國最初的推進威脅到了法國巴黎,逼迫巴黎證券交易所、法蘭西銀行和身處巴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搬到法國波爾多,這嚴重影響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

    更爲要命的是,同盟國的戰時融資全靠美國紐約金融中心(以J.P.摩根爲核心),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沒在那兒設立分部。

    此外,經過數代繁衍,內森·羅斯柴爾德的後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倫敦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

    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實質上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者角色。

    1931年後,國際金本位體系逐漸崩塌,原有業務建立在金本位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每一次重振政府融資角色的嘗試都舉步維艱。

    奧地利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沒能預見希特勒的心狠手辣(這不怪這些成員),眼睜睜看着家族遺產被**德國洗劫、沒收。

    **德國以290萬英鎊強制收購羅斯柴爾德位於捷克的一家鋼鐵廠,並且以戰爭爲由不付任何現金。**德國滅亡後,羅斯柴爾德在東歐的資產又被前蘇聯充公,實在是禍不單行。

    二戰結束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又保持了一段一蹶不振的狀態。

    紐約華爾街,大量的銀行、投資公司採取分股讓權的方式讓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就是公司老闆會把一部分股權分給幹得好的經理,使其成爲合夥人,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無動於衷。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裏隨手闢《貨幣戰爭》的謠時,也順帶提到:

    歐美的大銀行,包括瑞士的瑞士聯合銀行、蘇黎世信貸、德意志銀行,以及美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紛紛上市,融得大量發展資金。

    19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傳統的影響力開始下降,家族終於迎來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合夥人,合夥人數量限制逐漸增加到1967年的20名。

    法國和英國的一些羅斯柴爾德家族男性成員不再恪守近親通婚的家族規定,與非猶太人結了婚。

    不過總體上還是如尼爾·弗格森總結,與大多數金融公司相比,羅斯柴爾德集團的所有權和領導權仍然由主要家族成員共享。

    1992年集團的領導者伊文利退休,就欽定了他的家族繼任者,因爲他說要“像一個家族一樣工作“。

    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一句古訓說:如果給我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權管理權,那麼法律是由誰制定並不重要。

    總的來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靠戰爭累積起來的鉅額財富。

    只要爆發戰爭,羅斯柴爾德家族就爲各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即便該國打了敗仗也無所謂。

    因爲他們常以清償債務爲理由獲得戰敗國礦業和鋼鐵的特許權,並通過開辦銀行和證券公司進一步壟斷該國的金融體系。

    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只有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他,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着他根本不用公佈年報。

    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知道。

    羅斯柴爾德家族也犯了幾次致命的錯誤,讓該家族的財富一度縮水。

    第一個錯誤就是低估了美國的發展,撤走了在美國大部分的業務,失去了追隨美國發展的大好時機,還有就是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使得該家族蒙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