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 >第162章 西安事變之始末
    1928年6月8日,聯合在一起的國民黨各派軍隊終於在第N次失敗後北伐成功,鐵騎踏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同年12月29日,張學良順應大勢,宣佈“東北易幟”,摘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掛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並宣佈歸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自此之後,張學良成了蔣介石名義上的下屬。

    當然不是謝朝露這種社畜,二代軍閥張學良依靠着老爹留下來的雄厚資本,偏安東北一隅,成爲國民政府內戰—即中原大戰—中兩方都極力拉攏的地方大佬。他左右逢源,不僅在戰爭中靠賣軍火和索要軍費發了一筆財,還於戰後獲得了山西、河北、內蒙古和北京、天津、青島三市的地盤,華北地區盡入囊中。甚至整編後的晉軍和西北軍一部也歸張學良指揮,成了蔣介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

    但是人生贏家張學良也不能避免之後的“網暴”,照樣被老百姓們罵到狗血淋頭。

    因爲處理中原大戰的善後事宜,張學良對東北事務的精力被分散,而且由於地盤擴大,大批東北軍入關,東三省兵力空虛,最會趁火打劫的日本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東三省、熱河相繼淪陷,張學良喜提“不抵抗將軍”封號,只得引咎辭職。不單單老爹傾注了一生心血打造的20多萬東北軍客居他鄉,他本人又從第二號人物的地位一下降爲平民,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自從郭松齡帶頭抨擊和反抗老爹張作霖,擠在中間做夾心餅的張學良便染上了煙癮,之後更在周邊人的瞎出主意中惡化成了嗎啡依賴症。爲了支撐自己的精力,他頻繁用藥,活脫脫一個癮君子。

    外籍顧問端納在1928年初見他時,二十七歲的張學良“十分瘦弱,不時痙攣般地顫抖……”當時這位記者出身、曾經擔任過孫中山、張作霖、張學良和蔣介石顧問的澳大利亞人就覺得“這個人已病入膏肓,對他自己和國家來說,都毫無價值了”。

    桂系三巨頭其中之一的黃紹竑在北平會見張學良時,見他“骨瘦如柴,病容滿面,精神頹喪,大家都爲這位少帥的精神體力和指揮威望擔憂”。

    從這兩位的客觀評語可見,當時的張學良有多麼不健康。

    1933年3月,剛剛扛着“熱河慘敗”恥辱下野的張學良,痛定思痛,決心改過自新,戒掉煙癮。

    其中之痛苦,不足爲外人道也。最煎熬的時刻,張學良甚至把將他綁在治療牀上的繩子全掙斷,整個人撞得“滿頭全是血”。如此煉獄般的經歷,張學良終於脫胎換骨。

    如此也叫當時的張學良頗爲得意,還親筆寫了“陋習好改志爲堅”的條幅自勉。甚至幾十年後,風燭殘年的張學良憶起這段往事,依然無比自豪:“我跟你說,一個人哪,不是我吹,能把煙戒了,這人就了不得。”

    參考中外無數樁戒毒失敗的例子,確實,這就是他人生裏一次意志如鋼的英雄時刻。

    可這“了不得”的“英雄時刻”背後,細思卻極恐:彼時民國軍政界的重量級人物,奉系集團的掌舵人,風度翩翩的少帥,堂堂“民國四公子”之一,竟然是個“癮君子”?

    以張學良自己的解釋說,他上了鴉片的“賊船”,是因爲1926年時一次作戰時發火,事後他“通夜抽鴉片解煩惱”,從此就染上毒癮了。後來大帥府的馬醫官又出餿主意,說可以打針戒毒,這下煙槍是扔了,改打毒品針了。“九一八事變”後,壓力山大的張學良,毒品針也越打越多,以至於三十出頭,卻是“一幅老弱之態”。連北平的報紙都發出嘲笑:“東北的年輕領袖(張學良)如此懦弱,不思奮起,是由於他糜爛的生活。”

    張學良在1934年2月張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司令並代行總司令職權。此時,日本侵華日亟,國民政府一再妥協。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爲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張學良與楊虎城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卻遭到蔣拒諫。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組織大規模的羣衆遊行示威,紀念“一二九”運動一週年。特務軍警開槍打傷一名學生,羣衆非常激憤,決定到臨潼直接向蔣介石請願示威。蔣介石強令張學良制止學生運動,必要時可以向學生開槍。張學良接到命令後,趕上游行隊伍,極力勸說學生回去。東北大學學生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東北軍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等口號。張學良向羣衆表示一週內以實際行動答覆學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發出關於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衆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的要求。

    西安事變發生後,東北軍、西北軍內部出現主張殺蔣和放蔣的爭執,但張學良、楊虎城二人都主張釋放蔣介石。據楊虎城的機要祕書王菊人回憶,西安事變發生後,楊虎城曾找張學良商議釋放蔣介石的四項條件:一是蔣介石之“安內攘外政策”必須改變,至少以談話方式向全國公開聲明(當時考慮由南京政府正式發表聲明是辦不到的);二是改組國民黨政府爲抗日聯合政府,應有行動表現;三是東北軍、17路軍的駐地和政治地位不變;四是紅軍問題,由以後組成的抗日聯合政府解決。[10]

    囚禁生活

    張學良與楊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麒麟洞。由於和市區距離很近,不久很多貴州人都知道張學良關在麒麟洞,於是在1942年2月把張移往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貴州息烽縣陽郎壩,冬天再到桐梓縣天門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蔣介石在貴陽市黔靈公園會見張學良。不久之後,張學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白公館。1946年10月被送到臺灣。1947年移住井上溫泉(新竹縣)。[11]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灣。1961年秋移居臺北市北投居所。張學良在臺灣三地都過着軟禁生活。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生三子一女,後有情婦“趙四小姐”。他後期信奉基督教,這是他早年讀教會學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蔣中正令張與于鳳至離婚,和趙四小姐結婚。[12]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執政後,1990年起,張學良全面恢復人身自由,之後到美國探訪。1993年4月,受聘爲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爲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1995年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在那裏長居,直到逝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