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31章、數學的作用
    B·埃克曼停頓半秒,在場侯獎的幾位青年數學家卻感覺這點時間無限漫長。

    他的聲音再度響起,宣佈了本屆大會獲獎者名單。

    比利時出生的J·布爾蓋恩、法國數學家P·L·利翁、俄國數學家E·澤爾曼諾夫,最後一位獲獎者,就是第一次參加大會的馬由。這既在意料之中,又讓許多人意料之外。

    聽到這份獲獎名單,馬由暗自揣摩,自己首次亮相數學界,就獲大獎,是偶然也是必然。

    以往獲獎者大多是在數學領域浸淫多年,且大多有名師或名校或研究機構支撐,資源豐富。雖數學成果很是直接了當,無法作假。但評獎時多人都有成果時,這時背景就尤爲重要了。

    馬由就是這樣一位沒有背景,完全靠自己的學生身份而已。但這次獲獎他佔據了兩個優勢,其一是連續攻克兩個著名的數學難題,且意義重大,真才實學,無人可否。其二是幼小年齡,此時若給他穿小鞋,未來漫長的歲月這麼一位有巨大潛力的天才,不和國際主流數學界合作,那是無法想象的情形。

    當然,還有那麼一絲政治因素,華國舉國發展,興旺磅礴,勢不可擋的局面已然呈現。稍有理智和遠見的政治家,定然不會致10多億人的大市場而不顧,西方國家雖然傲慢,卻非無腦。他們背後的資本勢力,必將推動他們主動融入華國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於是在本來就有巨大成果的基礎上,給予一個純學術獎,有甜頭卻無實際影響力,何樂而不爲。

    所以這次馬由獲獎,就水到渠成,若其他幾位都有可能獲獎的被他擠下來。當然,主要還是他的優異成就讓任何人無法挑剔。

    馬由瞬間想到這麼多,也證明了他的情商以及政治思維,已經有了不小進步。於是聽聞獲獎那瞬間的欣喜頓時平靜下來。

    宣佈完獲獎者名單後,由L·卡法裏利、S·R·S·瓦拉德漢、A·道戴、W·費特分別對4位獲獎者的主要成就作了評介。當W·費特負責介紹馬由的時,他也顯得有些興奮,音調也提高少許:

    “接下來我有幸介紹的是一位還正在上學僅16歲的少年,首先謹允許我借這個發言的機會,祝賀馬由先生。你創造了數學界最年輕獲獎記錄。”

    所有名單都宣佈了,大會緊張情緒也得到了一些緩解。聽到這個有些不一樣的開場白,都會心一笑。大家還是非常好奇,這麼一位少年,怎麼可能如此聰明。

    “這位少年,去年年底,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一步證明,成爲1993年度全球數學界最耀眼的光芒。那時他剛上大學一年級。可誰也沒有想到,時隔半年,就在他即將進入劍橋大學攻讀碩、博士的時候,他贈送給劍橋大學一份重禮,他再度證明了《ABC猜想》這個無數人數十年,都夢寐以求想要攻克的難題。

    “尤爲重要的是,通過這個難題的解析,他初步構建出《馬氏幾何》這個全新的數學體系。這個體系對於解答許多數學猜想,都有重要理論支撐。這個理論足夠他獲得多次菲爾茨獎,將影響幾代數學家。我也非常期待,馬由先生利用這個理論,在數學領域,有更多的驚豔表現。再次祝賀馬由,謝謝大家。”

    馬由健步上臺,他和那些長期從事科研及教學的學者們完全不同,不光是年輕至極,重要是他健康的體能狀態,哪怕是外行,也能感受到馬由周身傳遞出來的旺盛生命氣息和無窮的力量。

    這是他修煉成果的具現,讓人無法忘卻,印象極爲深刻。在西方人普遍高達體格的環繞下,他任然還是那麼卓爾不羣。

    不卑不亢地從W·費特手中,馬由接過了證書和獎金。毫不隱晦地拿在手中仔細欣賞片刻,這種率真性情,匹配到他的年齡。讓在座大多年齡偏大的知識分子們,感覺一些童趣而輕鬆起來。馬由這個無意識的舉動,給嚴肅的學術會議,帶來了一股清風。

    菲爾茲獎包括一面金質獎章。獎章正面有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頭像和希臘文“apximhΔouΣ”,意爲“阿基米德的(頭像)”。頭像周邊刻有拉丁文,此來源於一世紀羅馬詩人馬尼利烏斯的著作《天文學》,意爲“超越他的心靈,掌握世界”。此外獎章設計者的名字縮寫“RTM”及設計年份MCNXXXIII(希臘數字“1933”)也刻在獎章上。而獲獎者的名字則會被刻於獎章邊輪。

    菲爾茲獎獎章背面有一段拉丁文,意爲“聚全球數學家,爲傑出著作而頒”。文字和樹枝的背景爲球體嵌進圓柱體(“圓柱容球”)的示意圖,這象徵着阿基米德的得意之作《論球與圓柱》中最著名的一個結果:球與其外切圓柱體的表面積、體積之比爲均2:3。而這一結論也被刻在了阿基米德的墓碑上。

    獎金有1.5萬加拿大元,大會當場頒獎給的支票。雖然不多,但是一種象徵意義,一旦獲得菲爾茨獎,其他繁多的年會以及專業獎項,不出意外可囊括不少。

    觀賞獎牌片刻。他知道過猶不及,立刻進入下一步程序。只見他臉色依然平淡如水,適度的微笑彬彬有禮。在W·費特的指引下,他來到麥克風前用流利而純正的英語發表了獲獎感言:

    “首先感謝組委會和衆多前輩對我成果的肯定,非常榮幸在第一次參加國數大會,就獲得菲爾茨獎。這是我的榮譽也是數學界的驕傲。我相信,雖然這是第一次但絕不最後一次。“

    西方人不擅謙虛,馬由也沒有必要過於矜持,就實話實說。反而即刻獲得了大家一片掌聲,數學家們畢竟不是從事演藝人士,他們高興就是高興,鄙視也不會附弄風雅,反而對馬由這種少年習性更感興趣。

    “數學是文明發展的基礎,是衍生其他科學的重要途徑和條件之一。我雖不是數學專業學生,但也願意在數學領域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馬由開場白後,直接引用前世一些數學研究文章中的觀點,旁引博證,概括了數學在未來各類學科中的實際運用。說明了數學不僅僅是基礎理論研究,而是在未來非常漫長時間裏,都具有現實和指導意義。

    他最後說道:

    “浩土星現階段的科技發展水平,實際還很幼稚,距離我們漫遊太空,感受浩渺的宇宙那無窮魅力的道路還很遙遠,而文明及科技要發展,數學研究自然永無止境。我們尚需努力!與諸君共勉,謝謝大家聆聽。”

    馬由的發言言簡意賅,與會者都感受到了他內心強大的能量。加之他榮辱不驚的心態,讓學者們對他非常好感。

    馬由創下了號稱數學界諾貝爾大獎的菲爾茨最年輕得主記錄。以16歲獲獎載入史冊。

    接下來頒發的是奈望林納獎,得主是A·威傑爾松(以色列大學數學家),他在關於零知識證明方面的工作極有建樹。他的結果表明:單向函數對於具有一個Prover的非平凡零知識證明了存在性是非常本質的,但對於多個Prover的交互作用(interactive)證明則不需要。作爲一個應用例子,K點網絡在有不超過CK(C爲某個常數)個地方出錯,仍然是可靠的。

    頒獎典禮完畢後,大會按程序進行,宣佈了接下來9天時間,陸續安排有:R·瑪利安()、P·L·利翁、C·H·陶布斯、J·布爾蓋恩、***·凱勒、M·孔採維奇、B·拉斯茲洛、J·H·康韋、F·朱爾格、J·C·約克茲、S·R·S·瓦拉德漢、D·沃伊卡萊斯卡、V·A·瓦西列夫、I·多布奇斯、P·西摩、A·懷爾斯、E·澤爾曼諾夫、馬由等17位數學家作報告1小時報告。

    另外還有被邀請作45分鐘報告,其中就有華人數學家4人,他們是分別是:張恭慶(京城大學)、馬志明(華國科學院應用數學所)、勵建書(米國馬里蘭大學)、李俊(米國)。

    馬由沒有浪費這個機會,他憑着自己旺盛的精力,參加了所有學者的演講,強悍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讓他聆聽這些世界頂級數學大師的演講,學習各種數學解析的思路及方法,給他許多思維方面的啓發和幫助。

    馬由深刻認識到,數學真的無愧萬科之母。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爲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範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次日上午10點,是馬由60分鐘發表演講的時間。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的報告主題,並未按慣例對《ABC猜想》或《哥德巴赫猜想》的推論進行進一步詮釋,而是首次公開將《馬氏幾何》的構建原理和體系大綱,做了精彩的演講。

    數百位數學家以及代表數學領域最頂級的幾位權威,都認真聽取了他的論述。大多數與會者,認可了馬由這個新的數學架構,無不爲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