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197章 再次聚將(2)
    工廠管理和技術總監、總工程師之類的崗位,馬由沒有設置非華人華裔不錄用的條件。因爲他會根據每一家企業,專門設計嚴密的安防設施,尤其是他現在已完成了全球人工智能佈局後,更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化安防系統。他有充足的信心,讓這個世界最頂級的商業間諜也無法真正得手。

    下午5點,馬由結束了最後一組人員的面試。在張興國等人陪同下,馬由一行人前往“藍星科技園區”視察。這是他今天倒數第二個工作行程。

    上車後,馬由就微閉雙眼,準備假寐片刻。

    從早晨7點多開始查閱招聘人員資料,思考各種考覈問題。到現在已連續工作10個小時,他也感到了一點疲倦。若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哪怕是做嚴謹的科學實驗,憑他現在近30%的腦域開拓度,也不會有這麼疲乏。但在面試時,他一邊回顧每一個人的資料,一邊針對性交流問題,還要觀察所有人的表情和反應,同時開啓着心靈感應。可謂一心多用,非常耗費心神。

    不過這時他的大腦有些興奮,無法入睡。今天的招聘的人才,比較第一次全球招聘會,人員整體素質有所提升。或許是得益於藍星集團這一兩年時間,異軍突起,在軟件及互聯網行業獨領風騷,吸引了不少海外華人的關注。

    這也更加說明了企業的知名度尤其是美譽度,是吸引人才的關鍵。

    當然,馬由給出的薪金水準也非常有誘惑力,普遍達到甚至超過大多數西方國家相應崗位的薪金標準。即使工作地點在國內,同樣也是境外的工資標準。這讓瞭解華國國情的應聘者們非常高興。

    90年代華國的生活成本極低。據測算這時的600元華幣,就相當於20年後的1萬元購買力。加之藍星集團承諾逐步提供住房、定期免費體檢及日常健康狀況監控、幫助解決小孩就學等福利,應聘者幾乎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哦,找對象除外。綜合這些隱形費用,藍星集團給出的薪酬遠超國外同類崗位水準,且更加人性化。

    通過面試,不少英才給馬由留下深刻印象,如德國慕尼黑大學碩士魏明禮、麻省碩士詹飛、牛津博士蔣曉東、劍橋碩士郝建波、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博士陸大地、沃頓商學院碩士賴重衝、耶魯大學博士鄭永信……等30多位應聘者。幾乎囊括了世界大多數知名大學出來的學生。

    他們畢業後,在國外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了3年以上,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通過星兒複覈,之前工作所在機構或企業,評價都比較高。

    這次招聘的人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年齡普遍年輕,平均僅27.6歲。這也可以看出大多是真正的天才。假以時日,這些人很可能成爲藍星集團未來的高層管理和技術骨幹。

    馬由通過這兩次成功招聘,對“華人人才庫”建設,有了更多的期盼。

    事實上,除了少數青年學生經不起一些誘惑外,只要國內給出的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及待遇條件,大多數留學生還是願意回來。尤其是在國外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們有了一定閱歷,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華人和其他有色人種類似,總是受到一些人的歧視。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和生活,心理承受能力再好,多少都有些負面壓力。

    不少人回國或與國內親朋好友交流時,總說國外這好那好,其實大多還是出於自尊。不願意告訴家人和朋友,自己在國外的真實處境。他們能完成學業,無一不是天之驕子。在外吃了癟,也只能自己承受。

    此外,近些年有很多科技領域逐漸對華人設限。比如與航空、航天、軍工等敏感沾邊的衆多行業和實驗室、高科技企業,大多不招收華人留學生,甚至有些連米籍華裔都不錄用。有國家投資背景的研究機構或企業,審覈只會更加嚴苛。

    就算進入了非敏感企業,想要融入當地社會,也會有一些困難。或許那些白人當面對你彬彬有禮,但他們骨子裏莫名的高傲,造成無論升職、亦或薪酬待遇調整,都很難給予正確的評價。平常同事、鄰里之間生活中的交際,也可能因民族天性的差異,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閡。

    除去那些相對低端、辛勞的工作崗位。華人、華裔的工作機會較多的反而新興的IT行業。雖也是高科技範疇,但這個時代正是起步階段,企業數量衆多,在沒有研發出對國防、軍工、國家安全有關的產品前,沒有那麼多的敏感度。

    想到這裏,馬由對“海外華人人才庫”的重視度,再度提高了一個檔次。

    既然想到了要密切關注在米國科技界的華人專家學者,馬由就讓星兒找出前世同時期及21世紀前期,華人在米國的大數據,以及重點篩選在米國的知名華人,他計劃專門設立一個定向招攬這部分英才的部門,完善及強化“華人人才庫”的工作職能。

    星兒很快將查詢及篩選後的統計結果顯示出來,馬由發現在米國的華人專家學者、企業家或其他行業有一定成就的人士,數量相當驚人。

    例如,在頂尖材料領域世界前100名專家中,有15位華人。且排名前6名都是華人。前百名中只有2位回到華國工作,其餘13人全部在米國。在米國芯片領域中,排名前五的頂尖芯片材料專家,他們身份也都是清一色的華人。

    從70年代到2014年間,有53位華人院士。

    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中,華裔CEO竟有七位。

    企業界也有不少英豪,英偉達公司創始人黃仁勳、雅虎公司楊致遠、雅芳產品的董事長鍾彬嫺、YouTube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陳……

    39所985高校人才在美約有20萬人。

    僅1978年至2015年的37年間,華清大學輸出到米國的留學生,就有2萬滯留在硅谷工作。

    米國有五百多萬華人,華裔,佔米國總人數的1.4%,但華人科技人才佔比已經達到了14%,遠超米國其他族羣平均水平。米國超十所世界着名大學中的系主任、IBM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以及參加過阿波羅登月工程等的華裔人才,幾乎都能夠佔到13。而米國最權威的電腦研究中心將近20名部主任,華人就佔了約50%。

    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馬由讓星兒把一些着名的科技人才,標註爲重點關注對象。尤其是在全球芯片材料領域幾乎被譽爲第一人的楊培東、領軍人物殷亞東、以及在納米複合材料領域碩果累累的孫玉剛、夏幼南、黃暄益等人。這些人不少是明後年博士畢業,正是招攬的合適時機。

    突然他想到一個問題,不由得驚悚得猛然睜開了雙眼。這讓鄰座的助理鄭蓉嚇了一跳,問道:

    “董事長,發生什麼事了?”

    “沒事,我剛纔睡迷糊了。”馬由打了一個馬虎眼。

    他腦海中,和星兒討論起另外一個問題。要開展這些頂尖人才引進工作,就要特別防範米國有關機構使陰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