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腦域科技樹 >第486章 材料科技
    前世,最着名的私人飛機制造商是灣流宇航公司。不過現在他們還只是灣流公司,明年纔會被通用公司收購,並在2001年合併其他幾家飛機公司,組建灣流宇航公司,從而在私人飛機領域全面爆發。

    灣流公司剛完成灣流V的研製。

    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遠程公務機,在“灣流”IV型基礎上加長2.13米,採用新型機翼和尾翼,不經停航程可達公里。1995年11月28日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去年4月獲得米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

    故而現在全球私人飛機市場的競爭還不算激烈,藍星航空的豪華遠程私人飛機面世,將會借2R、紅旗和藍星超跑積累的高端客戶羣,以及藍星集團在科技界樹立的口碑,迅速開拓市場。

    馬由自己也準備只乘坐藍星航空生產的飛機。他的座駕,就是最有力的廣告手段。世界首富都不擔心安全問題,你叫什麼勁。何況,馬由對飛機的安全設計,本就極爲重視,有許多超前的構思,比其他任何品牌和型號的飛機,都要安全。

    巨大的引擎轟鳴聲陣陣響起,第一架飛機開始在跑道上滑行。指揮塔大屏幕上,各種數據閃爍更新,各種圖表、曲線也形象展示出飛機的狀態。

    看了一會,星兒就已分析出和設計指標吻合,馬由心中也有數了,他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守在這裏,給航空公司的工程師們鼓勵一番,便離開了航空產業園區。

    歡樂總是短暫的。國慶假期一晃而過,馬由和家人乘車來到南郊藍星航空產業園實驗跑道,《藍星1號》已轉場到這裏。以後在蓉城起降就更方便了,而且這裏有航空公司的各種設備、儀器以及車間,便於檢測、維修。

    馬由的《藍星1號》專機,其實已經過多輪改裝,只剩下機體外殼是原裝的,準確講外殼都經過了加固處理,除了外形保持不變外,內部的結構早已替換成全新的超輕高強合金。

    連表面塗裝,都是藍星材料研究院研製的一種更適合空氣動力學、風阻極小、更防冰、隔熱、耐腐蝕、耐磨和耐溫差的飛機專用納米有機硅塗料。整架飛機塗裝下來僅100公斤,十分堅固,保用期可達15年以上。

    除外殼外,其他的所有設備、發動機、液壓系統、飛控系統、電池組、通訊等都已陸續更換成馬由在實驗室裏,精心研製出來的零部件。

    就連起落架等活動零部件,以及窗戶玻璃等易損件,都換成了實驗室裏製備出來的特種合金,強度大幅度提升,總體重量卻依照原機減少了20%。飛機的飛行速度提高了30%、耗油量減少了25%。

    其實改裝飛機比新造一架飛機的難度更大,所有替換的零部件都要在優化的基礎上,符合原有整體設計的各項技術標準。這讓設計師總是縮手縮腳。

    將家人們送回滬上市,他安排好安保車隊送家人回家。自己沒有停留,繼續飛往鷺島市。

    靜下心來,在藍星大學給他的研究生們,集中上了3天課,馬由就鑽進了材料研究院。

    有段時間沒有回到材料言的地下實驗室了。

    他沒有急着投入研究工作,而是通過書房中一道隱祕的書架,進入電梯,直接下到負三層。這部電梯標誌只有負一層,即使被人發現了這個隱祕的電梯,也無法通過人工智能控制的門禁系統。馬由每次上下,都是由星兒的直接聯通人工智能,無聲無息指揮電梯的運行。

    建設材料研究院時,總體規劃是根據這裏的原始地形,結合海堤,將自然地坪擡高一層,形成了負一層空間。局部窪地則建成了負二層。近幾個月,智能建築機械和建築機器人,不僅將負二層擴大到基地面積範圍,還繼續往下挖出了負三層。且負三還突破了陸地範圍,進入到淺海水面之下。

    同時,還配套了祕密潛艇船塢和水下碼頭。這樣的潛艇碼頭,分別在莫桑比克、爪哇農場、原點島等三處都在建設中。

    這是目前階段,解決國內實驗室基地與海外三個基地之間,相對最合適的祕密運輸方式。雖說馬由親自用次元空間運輸,既省時又省錢,但他不可能整天充當運輸隊長。

    要整合海外基地與國內基地,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運輸體系。常規的貨運船舶也正在建設中,但這是明面上的交通系統。

    各大國的衛星已逐漸氾濫,傳統的遠洋船隊,無法躲過有心人的衛星探測。他雖有技術將貨輪全部打造成隱形艦艇。但一方面成本較高,另外一旦大規模使用隱身技術,船隊上五湖四海招聘來數量龐大的船員,很難做到保密。

    未來會有一些重要的設備、原材料和祕密產品往來這幾個基地。爲以防萬一,必須採用隱祕的運輸工具。一旦全面開發海底礦產資源,在不想過早暴露實力時期,也需要一支隱祕的運輸船隊。

    負二、三層規劃爲全智能生產、以及部分特殊項目的研發基地。擴建後研究院地下空間的建築總面積,已達到了120萬平方米,較之前擴大了3倍。因而實驗室除正常研究空間外,祕密生產基地的產能也大幅度提升。由此帶來所需電力供應也是4倍以上的增長。

    爲此,馬由安裝了一座《奇點2.0》6.5代小型核電站,徹底解決了材料研究院實驗室用電問題,且降低了成本。

    之前雖說用市電也能保障供應,但材料研究尤其是金屬材料的冶煉,特別耗電。而且,若有心人通過測算整個研究院的耗電量,則可能懷疑到負二、三層的祕密基地。

    關鍵是現在整個國家電力供應有所短缺,雖官府大力扶持、儘量保障藍星大學、藍星材料研究院這些重點區域的電力供應,但依然時不時有斷電的情況發生。有些實驗一旦停電,損失巨大,且恢復供電後,實驗也要重新開始。浪費時間還增加了巨大成本。

    華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暫時還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1988年,華國建成葛洲壩水電站,才初步解決了華中、華東地區的部分用電問題。1991年,之江省建造了華國第一座核電站“泰山核電站”。隨後過了三年,再建大亞灣核電站,華國的可應用電力才正式迎來了一輪暴漲。

    然而暴漲的電力,依然跟不上沿海和東部地區工業的增長速度。尤其是藍星集團迴歸華國後,帶動了無數的中小企業配套發展,再加之藍星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較前世民營經濟發展速度更快、更有序,但隨之而來就是電力更加緊張。

    幸好藍星集團在產業佈局時,有意識在儘量規避這樣的情況。不少工業製造基地,尤其是耗電量較大的基地,如特種鋼、硅片製造、芯片製造、汽車、航空等都放在了電力充沛的西部地區。

    前世還是在2005年西電東輸、以及2009年,三峽水電站正式投產運營,華東、華南地區的電力供應才徹底解決。

    視察完地下基地,他處理了一些全智能生產線的耗材補給、維修保養等事宜後,纔回到地面的辦公室。

    在辦公室稍坐片刻,便見今天藍天白雲。他乾脆來到辦公小樓外的花園,躺在沙灘椅上,嗮着十月秋日的陽光。陣陣海風徐徐吹過,很是愜意舒適。

    他找了一個舒適的角度。微閉雙眼,腦海中和星兒開始梳理將要和其他科研院所合作的課題。

    擁有上千年的科技資料,各種技術可謂浩若煙海。具體要拿哪些技術出來與他人合作研發,就成爲了馬由一個幸福的煩惱。

    思來想去,他將目光鎖定在基礎材料領域。

    基礎材料科技是和生物基因科技、能量能源科技、人工智能科技、機械工業科技組合而成的未來五大科技。也是人類走出地內,邁向浩渺星空時代的基礎科技條件。

    可以說,任何產業都離不開材料科技,而每一次新型材料面世,都會引發一場大大小小的產業革命。材料可謂是文明的血肉,從古老的城牆到無垠的星環,一切宏偉的奇觀都與其息息相關。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材料進步密不可分。

    或者說,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史。石器文明、青銅器文明、鐵器文明,無一不見證着人類發現、掌握、使用各種新型材料的漫漫歷程。

    近現代,三次工業革命相繼拉開帷幕,依次走過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一直到當今的信息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鋼鐵工藝的革新支撐了蒸汽時代,造就了日不落帝國。而那時,華國文明雖被滿清破壞,在全球的經濟權重中,已大幅度退步。但GDP依然還佔佔世界總量約30%。可到1870年,短短100年時間,華國GDP就縮減到佔世界總量約17%,而西歐的GDP則反超華國,佔比超過30%。

    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19世紀60年代末期,以電能的突破、應用以及內燃機的出現爲標誌,德國的化工產業,成爲了這一場工業革命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