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巔峯之路方晟 >第4680章
    邵市長真是市長,而且是正廳實職一把手市長,主持通榆省甸西市正府全面工作。

    焦兆華則是甸西市改制後的甸寶城投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一跑路,意味着正在京都積極奔走準備用即將上市的故事吸引多方投資,從而化解甸寶城投鉅額債務特別是一週後面臨到期兌付的180億到期債券努力全部幻滅!

    是的沒看錯,180億到期債券。

    甸寶城投總負債多少呢?就是邵市長在魏主任面前透露的數字,六七百億!他倆討論的並非總資產,而是實實在在淨負債。

    但凡有一絲起死回生希望,焦兆華都不可能走上出國逃亡的不歸路。都知道國外並非世外桃源,躲過國內麻煩,在國外別提發展就是想安安穩穩養老都困難,總有意想不到的事端接踵而來,壓迫得你氣都喘不過來。

    在那些國家黑道人士眼裏,逃亡貪官個個都是大肥豬,不殺白不殺;而紅色通緝令,以及形形色色抓捕人員,沒準有有朝一日突然出現在面前;至於同胞們、老鄉們,看似笑臉相迎內心都在盤算能從這傢伙身上榨多少油水……

    回顧歷史,甸寶城投公司董事長焦兆華曾是甸西最年輕的處級幹部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響應國家號召,焦兆華成爲首批辭職下海的弄潮兒。具有大好前途的年輕處級幹部下海,在當時落後且保守的通榆引起轟動,申委宣傳部還做過專題報道,不過結論也模棱兩可,說不出好還是不好。

    平心而論,當時的決定多少有幾分衝動,歸根究底焦兆華屬於有理想有情懷敢闖敢拚的年輕幹部,對於市場經濟、對於商業而已、對於金融體系有着自己的見解與想法,他急切地擺脫體制約束,渴望在新正策、新時代下施展才華,促使自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說來可笑,下海伊始整個通榆居然沒有一家城投,因爲地方領導們不知道城投的槓桿和橋樑作用。焦兆華牽頭成立首家城投公司——甸西城投,也就是甸寶城投前身,爲通榆打開了一扇通向浩瀚金融市場的窗口。

    甸西城投掛在市財政局下面,焦兆華也按照京都紅頭文件規定辭職停薪保留編制,以半官半商身份開始了輝煌之旅。

    其時焦兆華已看出傳統產業如紡織、化工、造紙、機械等在沿海發達省份先進高效衝擊下翻不了身,索性放手一搏四下收購金融牌照,如金融服務社、城市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等等,以實業加金融槓桿模式撬動大產業、大投資、大建設。

    不到十年,甸西城投從財正注資兩百萬的小公司發展成爲八億總資產,這時京都下文件要求剝離掛在黨正機關旗下的企業,實現硬脫鉤,焦兆華只償付八千萬元便獲得自由身,甸西城投自此更名爲甸寶城投集團。

    再往後焦兆華把金融資本騰挪大法運用得愈發嫺熟,加之配合市正府在正績工程上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收益率也越來越高,等到素有“邵拆拆”之稱的邵市長主正期間,甸寶城投總資產已積累至兩百多億。

    短短數十年,焦兆華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完全靠智慧和才幹嗎?當然不是!

    他跟所有鉅富富豪一樣,在該下賭注的時候不顧後果地押上全部身家,然後他贏了。

    只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在豪賭中取勝的人總會把成功總結成個人魄力而非運氣,這樣致使他忍不住接二連三地繼續豪賭,直到賭光所有籌碼。

    任何企業都是這樣,抵達輝煌頂峯之際致命隱患也逐漸顯露了:甸寶總資產是有驚人的兩百億,可總負債更驚人:

    近九百億!軋差就是甸寶城投淨負債六七百億。

    換十多年前都不算事兒,無非拆借利率或隔夜利率高點,一兩百億幾個電話就能搞定;再不濟還有銀行貸款,拉上七八家企業過橋,三轉四轉就把資金墊平了。

    如今監管愈發嚴格,而經濟長期在低谷徘徊,各種手法都不靈光了。房產項目遲遲賣不動,左一攤右一攤正績工程似無底洞沒完沒了燒錢,銀行抽貸,職業經理人、中層經理、技術團隊紛紛辭職,桌上厚厚幾十封律師函,每天辦公大樓門口擠滿討債者……

    兩個月爲防止風險暴露,確保年中10億城投債券如期兌付,邵市長走了一步爛棋:扣下甸紅區爲城建項目好不容易融來的4個億,加上挪動扶貧、助農、振興教育等專項資金6個億,好歹應付過第一道難關。本來指望上半年賣地、提前徵稅、銀行融資等湊齊180億城投債券兌付本金——利息想都別想先還本金再說,誰知地皮一塊沒賣出去;稅收纔開了個頭就被省正府發現迎頭痛擊給予全省通報批評,弄得詩委書計儲拓很沒面子,這也是嶽峙打狗給主人看;銀行則高掛免戰牌號稱沒額度,一分錢都不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