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巔峯之路方晟 >第5147章
    “歷史形成的老大難問題,誰都不想碰,可礦工們管你什麼前任後任、特殊情況?不解決問題就隔三岔五來鬧事,沒哪位領導肯出頭,出頭也解決不了,所以一直……唉……”

    十六年前,石塔山南部地區發現蘊藏豐富、純度較高的鈦礦脈,根據礦井建設需要市委市正府同意徵用周邊田地、村莊、樹林等,全部劃歸石塔山管委會管轄。

    徵用過程中遇到了麻煩:位於葡葒區境內的通榆寧邦保安器材公司是家省屬國企,專業生產各類安全防衛器材,是半壟斷性行業在全國都比較特殊。它在靠近石塔山南區叫李家灣的地方有個職工集體宿舍,提供給單身工人及路途較遠不經常回家的工人居住,因爲寧邦保安廠區離城區較遠,上下班不太方便。

    按計劃李家灣宿舍大院也在徵用範圍內,但寧邦保安仗着省屬國企身份以及葡葒區委暗中支持,堅決不肯被徵用——價錢免談,寸土不讓!

    礦務系在上電是地頭蛇可以橫着走,碰到底氣更足的省屬國企硬茬也沒辦法,一直跑到省裏活動也無濟於事,只得捏着鼻子與寧邦保安達成和稀泥式的備忘錄:

    給寧邦保安五至八年的過渡期,期間宿舍大院住房只減不增;礦區出錢在寧邦保安選擇的地點蓋宿舍樓用於安置單身工人和臨時休息,建設期爲三年;寧邦保安出於友好協商原則,主動在李家灣宿舍大院騰出八十個單間安置參與礦井建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

    如果雙方都嚴格按備忘錄條款執行也沒問題,然而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礦區這邊兩口礦井打下去後發現比預計大打折扣,規模效益遠不及當初測算,這樣一來對周邊地區徵用興趣減弱不小,備忘錄裏要求三年內幫寧邦保安建成宿舍樓,結果只草草打了幾個樁便以遇到地下河爲由擱淺;

    寧邦保安那邊日子更不好過,安保器材領域面向民營企業逐步放開後,大客戶迅速流失、業務經營每況愈下,省國資委見狀索性進行改制,能變現的、能拍賣的、能分能用的一賬算清,國資完全退出。

    李家灣宿舍大院其實早就不是單身工人住,裏面住戶都有十年以上歷史——凡住進去就不搬,集體的便宜不佔白不佔。還別說,這招很靈,寧邦保安改制時就按照居住事實進行房改,每戶只需象徵性交點錢便將公房歸於私有。改制亂糟糟一團時也沒人計較,李家灣離市區太遠,若非在附近廠子上班哪個願意住那麼偏遠的地方。

    留下什麼隱患呢?不錯,當初劃撥給礦區的八十個單間。參與建設的工程師、技術人員走馬燈似的輪換,住的時間有限,漸漸地八十個單間都被在鈦礦井上班的礦工們佔據,同樣按先到先得原則,省得住到離礦井更遠的礦區聚居區每天乘坐公交車上下班。

    這些礦工在寧邦保安房改的時候還偷着樂呢,自己不用花一分錢繼續住,子女卻享受礦區優惠正策免費入托、上學,真是兩其全美的大好事。

    大概五六年前,隱患終於爆雷了,起因是葡葒區與石塔區礦區協商後準備聯手修一條城際快速通道。區正府方面想的是從城際快速通道轉到高速公路,可節省一半出城時間;管委會方面想的是壓縮礦石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可謂戰略雙贏。

    這條路無論怎麼設計,都繞不開李家灣宿舍大院,就是說肯定在拆遷範圍。麻煩終於來了:

    李家灣宿舍大院房改戶只有房產證,沒有土地證;另外八十套礦工住的宿舍兩證皆無;更麻煩的是,經過有關部門盤根究底調查,發現早在寧邦保安建李家灣宿舍大院時就沒辦手續,這塊地皮屬於農村集體土地!

    據說正因爲此,當初談判時礦區方面承諾將土地性質變更爲礦區用地,也就是由農村集體土地轉爲國有土地,要做成這一步很困難,不單手續和程序問題還必須得到省市兩級諸多部門批准,故而寧邦保安在其它方面作了讓步。

    如果按章處置,這事兒似乎很簡單:有房產證無土地證的業主,根據省市兩級頒佈的拆遷補償標準計算,都有詳細的、可以援引的細則;兩證全無的業主,只能按最低等級集體宿舍計算,不可能“拆一還一”加現金補償,每戶大概只拿到很少一點現金。

    有房產證的業主強烈要求自掏腰包辦理土地證,那樣的話刨去辦證費用再按正常拆遷補償標準還能多得一大筆錢。

    問題是辦不了。李家灣宿舍大院屬於農村集體土地性質,辦證前提要進行土地所有權的確權;然後還不是建設用地,還要進行建設用地的確權,但這會兒哪個幫你確權?明明屬於先佔先建嘛。

    八十套礦工宿舍更麻煩,因爲寧邦保安的性質已經變了,也更換了法人代表,雖然仍沿襲“寧邦保安”名稱,與之前省屬國企已不是一家單位,沒法幫礦工們辦理房改手續。

    礦區……礦區也不管這件事,因爲雙方都沒履行備忘錄條款,沒有形成既成事實。

    按照最低檔次集體宿舍補償,每戶礦工家庭只能拿到——七八千塊錢!而原先他們做的美夢是就近拿一小套房子,再得幾萬塊。

    如此懸殊的心理落差令得礦工們義憤填膺,羣情激憤地跑礦區、跑葡葒區現在跑市府大院,揚言不解決問題堅決不搬,與李家灣宿舍大院共存亡。

    受此影響,計劃中的城際快速通道也耽誤了下來。

    但此事真要解決簡直是一團亂麻,涉及到最嚴肅、也是管控最嚴格的土地正策,既要翻舊賬,又必須獲得多個主管部門支持並積極配合,而且容易留後患,哪個領導聽說詳情都會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