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花絲鑲嵌
    再說花絲鑲嵌,畢竟現在陳文哲用到的是這種工藝,而不是金漆鑲嵌!

    花絲鑲嵌簡稱花嵌,又叫細金工藝,這是一門傳承久遠的傳統手工技藝。

    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爲“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

    花絲選用金、銀、銅爲原料,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

    相比金漆鑲嵌,這一門手藝可就精細的多,所以這是細金工藝。

    講究的就是一個細,鑲嵌的技法也跟金漆鑲嵌不同。

    花絲鑲嵌以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託和瓜子型凹槽,再鑲以珍珠、寶石。

    花絲鑲嵌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金銀錯工藝,在明代中晚期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

    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

    而且還常用點翠工藝,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我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

    它改變了中華民族傳統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

    特別是到了清代,因爲寶石資源逐漸枯竭,更是採用點翠和燒藍,來替代寶石的位置。

    而今,花絲鑲嵌工藝只留存於神都、西都兩地。

    且尤以神都的花絲鑲嵌工藝,最爲齊全。

    神都花絲鑲嵌,更是集中代表了我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實,簡單的說花絲鑲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工藝。

    但是說一件頂級國寶,只要見過的,就都應該懂得花絲工藝的難度。

    這件寶貝就是明萬曆皇帝金絲翼善冠,這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很多人都聽說過。

    這可是皇帝帶的帽子,它使用多種工藝的結合,製作工序更是十分複雜。

    耗費多少工,和多少錢,就不說了,要想製作那麼一件金絲翼善冠,首先要製成胎型,施以花絲、鎪、鏨等工藝。

    再經燒焊,製成半成品。

    然後經過酸洗、燒藍(塗以釉料)、鍍金或鍍銀、壓亮、鑲嵌寶石等而成。

    花絲鑲嵌包含兩種工藝,花絲是用金、銀做原料,拔成細絲,編結成型;

    鑲嵌就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整個工藝過程很繁複,首先要制胎,以便造型;

    再用堆、壘、編、織方法,將花絲成型,加以燒焊;

    再咬酸(酸洗)後燒藍或鍍金銀,再提亮。

    這是半成品,半成品上再“鑲寶”,一般是珍珠和寶石。

    往往還要“點翠”,不是點綴翡翠,而是把翠鳥的綠中閃藍的羽毛,貼在花絲的空白點上。

    文物市場所賣老首飾,上面的翠藍色,用手一摸,往往掉下絲來,即翠鳥的羽毛。

    點翠工藝的代表作,就是明孝端皇后鳳冠。

    自古帝后的服裝配飾、鳳冠等,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爲裝飾。

    經歷漫長歲月仍是光澤如新,鮮豔閃亮。

    點翠使用的翠鳥羽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

    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

    故一隻翠鳥身上,一般只採用大約28根羽毛。

    唐代文學家陳子昂曾,爲此寫到:“多材信爲累,嘆息此珍禽”。

    1933年,我國最後的點翠工廠終於關閉,原因是翠鳥羽毛已經絕市。

    後因保護鳥類及製作工藝過於殘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燒藍所取代。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

    現藏華夏曆史博物館的唐代“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元、明、清三代,在神都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製作中心。

    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名品不斷涌現,很多成爲宮廷貢品。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的宮廷藝術,其工藝複雜而且繁瑣。

    花絲工藝基本技法,用八個字來概括即爲:掐、填、堆、壘、織、編、攢、焊。

    這八種技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次序上的搭配。

    鑲嵌工藝主要依附於花絲工藝,或言之花絲工藝也突出了鑲嵌工藝。

    從明清時期的神都花絲鑲嵌技術上看來,鑲嵌工藝主要分爲銼、鎪、崩、擠、鑲等幾種。

    其技藝精湛,造型優美,品種多,具有明顯的我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凝聚着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因宮廷設立了手工業作坊和手工工廠,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使南北方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得以交流。

    最終融合少數民族工藝美術之長,成爲了宮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絲鑲嵌的代表作品不少,除了之前說的兩件帽子,還有明代的萬曆皇帝金冠、清代的金甌永固杯、銀六方盆金桃樹盆景、金嵌珠寶朝冠頂、現代的珠寶天壇祈年殿、中華世紀龍等。

    花絲鑲嵌以神都最精,神都爲元、明、清三代帝都,海內外金工工藝匠人集中。

    皇帝后宮女子,大量需要裝飾品,窮極奢侈。

    所以在老神都的大柵欄、花市和東四西四牌樓,就有一百多家金店銀樓,生產這種花絲鑲嵌。

    而花絲鑲嵌有兩種用途,一是實用品。

    這種稱“件活”:有手鏡、花插及各種各樣的盒、瓶、缸等等,造型小巧玲瓏;

    同一品種,則有不同造型,可做成花朵、金魚、鴛鴦、天鵝等形狀。

    主體成爲容器,外形加以裝飾或變形。

    如天鵝頭部、羽翼,以花絲組成,並鑲嵌珠寶的冠頂、眼睛等。

    二是陳設品,名“擺件”。

    花絲鑲嵌的擺件,大體分爲四種傳統類別。

    就是爐薰,動物,建築物和人物。

    如建築物類中的寶塔,通體用花絲編壘,塔頂用寶石做瓦,匾額用象牙,鈴鐺用銅鍍金,基座用花絲包墨玉做磚。

    這種工藝,處處顯示出花絲工匠的精巧手藝。

    花絲鑲嵌到二十一世紀,已經有更大的創新。

    如金、k金、銀、玉相結合,更爲燦爛華麗,也更表現出構思的奇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