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德化青花
    我國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目前已發現宋、元、明、清各代窯址180多處。

    宋元時期主要燒製青瓷、青白瓷、白瓷,裝飾有劃花、印花等。

    劃花多見篦劃紋,印花是元代普遍使用的裝飾方法,大量運用於盒、壺、罐、瓶、軍持等器物上;

    明代成功創燒乳白釉器而聞名於世,有凋塑人物與生活器皿兩大類;

    清代則以青花瓷爲大宗,進入全盛時期。

    而這一艘船上,不止是有青花,還有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之中的代表作,肯定是各種人物凋像,特別是神像,在很早時期,就已經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

    在這艘沉船之上,雖然發現的白瓷不多,但是每一件都是精品。

    “那邊,改變方向,使用機械臂把那邊的吸入潛航器的船艙,我們該返航了。”

    就在陳文哲仔細分析着視頻中的瓷器之時,高啓靜的喊聲,驚醒了他。

    很快,陳文哲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爲他看到一艘水下機器人。

    人家有機械手臂,是能夠對他們的潛航器發起攻擊的。

    陳文哲這邊的潛航器呢?這可不是剛開始的水下魚型機器人,而是一種打撈設備。

    這是根據高啓靜他們的需要,重新設計製作的一種水下無人駕駛潛航器。

    它的類型就跟吸沙船一樣,主要是用來水下采集、探索之用。

    “放出水下絞殺機器人,把他們的這些機器人全部幹廢!”

    高啓靜果然不是善茬,他早有準備。

    就在潛航器吸收了一片泥沙,連通之下的瓷器也吸入船艙之後,潛航器快速遊走,很快脫離了沉船附近。

    而就在這時,剛纔平靜的沉船附近,突然用處大量機器人。

    其中有一架機器人,快速衝入剛纔潛航器所在的區域。

    視頻調整,視覺調整到後來的戰鬥機器人這邊。

    陳文哲就看到這架機器人,以無與倫比的速度,撞向另外的一臺水下機器人。

    只見屏幕一陣劇烈的晃動,接着就回復平靜。

    此時陳文哲看到,剛纔那架氣勢洶洶的水下機器人,已經報廢。

    “怎麼弄得?”陳文哲有點驚訝的道。

    “沒什麼難度,就是給機械臂上安裝了兩臺高速切割片!”高啓靜得意的道。

    陳文哲無語,高速切割片?這是給機器人分屍啊?還真是有想法。

    只是一會兒,就有人走進船艙,還送進來了不少瓷器。

    這些瓷器,被快速有序的放進了一個水池子之中,這是進行脫鹽的步驟。

    陳文哲不在看沉船那邊的情況,因爲按照高啓靜的計劃,他們首先是要把哈徹號上的所有潛航器,都幹報廢。

    這樣一來,他們就失去了眼睛。

    此時如果他們敢派遣船員下水,那就是找死。

    而如果以後他們不敢下水了,那水下的沉船,還不就等於是陳文哲他們的了嗎?

    陳文哲對於高啓靜他們,十分有信心。

    所以,他的心神,立即集中在了打撈出水的瓷器之上。

    因爲打撈上來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瓷器,所以更具有代表性。

    最起碼,這些瓷器,沒有疊加黏連在一起,這就是好事。

    可惜,這些瓷器的釉面,不可避免的會被海水腐蝕。

    現在這些瓷器剛剛出水,情況還要好一些。

    如果不懂的養護,這些出水的瓷器,很快就會爆皮,造成釉面脫落,那個時候,這些瓷器就沒法看了。

    此時這批瓷器,看着還算漂亮。

    當然,跟存世的瓷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那種德化窯的特徵,看的還是十分清楚的。

    沉船古瓷中典型的德化青花瓷,有靈芝紋的青花盤碗碟。

    其中最好的一件,應該是“晨興半名香”青花盤。

    可惜釉面圖桉被破壞了,要不然,只是這麼一隻盤子,就可以頂他們一天的費用。

    要知道,他們一天的費用可不低,最少一百二十萬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這件盤子完好無損,最少也價值七八百萬人民幣。

    可惜,海撈瓷肯定是賣不上這個價的,但是,這一點也沒有折損這件盤子的藝術價值。

    這一次,高啓靜選擇的泥沙中的瓷器,還是很有眼光的。

    這批瓷器的個頭都不大,但是都保存完整,而且看着都還想。

    除了剛纔的靈芝紋瓷器,還有一些梅雀圖青花蓋碗。

    很明顯這是一條,碗盤碟、蓋碗,還有一些小型器,比如湯匙。

    這些都製作的十分精美,只要搭眼一看,就能看出那份匠心。

    當年德化窯的工人,肯定是用心做的。

    比如那些小型器,就算是一直青花小湯匙,其上的圖桉也十分精緻。

    蘭、竹、菊青花盤,青花小湯匙,菊花紋青花盤,壽字紋印青花碗,圈點紋青花小碗等。

    從這批瓷器紋飾上看,極富民族氣息的生活圖桉比比皆是。

    以蘭花、菊花等花卉圖桉爲例,筆法流暢,佈局疏朗,雅緻而清爽。

    而青花料則大部分運用了石子青等國產青料,髮色暈散,相對柔和。

    特別是“蘭、竹、菊青花盤”具有典型的蚯引走泥紋,體現了德化民窯的風格特點。

    這些產品在德化的桐嶺、嶺兜、後井、東頭、石排格、後所、宏祠、布伏山、垵園、窯壠、石僻子、竹林子、蘇田等窯址都有出土。

    其造型紋飾,與這批沉船古瓷,完全相同。

    而通過這批出水的瓷器,也能看到清代德化青花瓷的一角。

    這樣的瓷器,其實是十分容易鑑別的。

    因爲這批瓷器,一看就是德化窯鼎盛時期的作品。

    要不然,不可能把一套餐具,特別是湯匙一類的小器物,製造的十分精緻、唯美。

    而清代是德化青花瓷生產的全盛期,全縣除美湖、蓋德兩個鄉尚未發現清代窯址外,其他鄉鎮都有清代窯址。

    清代青花窯址躍增到177處,爲歷代窯址數最多的一個時期。

    這一切,都是因爲出口,因爲賺錢。

    都知道出口能賺錢,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商船出海,這一切都刺激了德化當地瓷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