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鄭氏麒麟島藏寶
    廈市之戰結束之後,鄭鴻逵後來在給大哥鄭芝龍的信中,說到過這件事。

    “泉鎮馬得功貪戀無厭,尚留島上,被各舟師重圍,三戰三北,援絕勢孤,乃乞命於弟。弟憐海百萬生靈紛紛逃竄,不得安生樂業,姑許其請,遂縱舟全渡人馬,使得功生還泉郡,弟之力也。”

    順便提一句,當時鄭家人分爲兩部,分別居住於清軍控制區和鄭成功控制區。

    清軍控制區內的鄭芝龍等人,被清廷安置到首都。

    此外,鄭芝龍的母親黃氏和鄭芝豹等人,則居住在清廷控制區的安海一帶。

    清軍這次進攻廈市的船隻中,就有8艘船是鄭芝豹提供的。

    鄭成功回師之後,十分感慨。

    “渡虜來者澄濟叔(即鄭芝豹),渡虜去者定國叔(都是自己人),棄城與虜者芝莞功叔,家門爲難,與虜何干?”

    鄭芝莞隨後被鄭成功斬首傳示軍中,廈市之戰,張學聖、黃澍、馬得功三人獲利最大,所謂猗頓之富,也不過如此。

    他們花錢打通各種關係,使清廷對他們瓜分鄭成功財產之事一無所知。

    第二年,清廷有意招降鄭成功時,才得知此事。

    清廷對三人瓜分財寶,隱匿不奏大爲憤慨。

    於是下令將他們革職,押送到首都,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審。

    三人應當早就串好供,所以受審時全都咬定城中並無財寶,甚至賭咒發誓,如果私分的話,“甘願凌遲處死”。

    他們家人同時拿出重金,賄賂審訊官員。

    在孔方兄的助力下,此事最終草草收場了事,三人成功逃過懲罰。

    不得不說,在大清朝,有錢還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

    既然滿清貪官有錢可以爲所欲爲,那麼鄭家也有錢啊!

    可惜,他們最後還是敗亡了,那麼他們的財富呢?

    其實,在海門島一帶,一直流傳着鄭成功寶藏的傳說。

    鄭氏家族本以海上武裝商團起家,即便是在與清兵戰爭期間,也從未停止過對外貿易。

    鄭氏集團佔據海、金、廈三門海域,依此對抗清廷,並鼎力扶持民間組織——天地會。

    天地會的幫規,明確訂立了淵源和宗旨。

    同時也註明一個叫做麒麟島的神祕地方,作爲天地會世代守護的聖地。

    現代霓虹學者三木聰,以《閩讞》、《莆陽讞牘》爲基礎,對麒麟島進行了各種推測,認爲麒麟島就是鄭成功寶藏的所在地。

    鄭成功在除了操練水兵對抗清廷之外,就是祕密打造軍械,囤積軍餉。

    這些財寶和爲光復明朝準備的龍袍玉璽,都是鄭氏和天地會共同守護的祕密。

    依島的形狀來判斷,天地會幫規中提到的麒麟島,應該在九龍江出海口的幾十的島嶼中的一個。

    隨着鄭成功去世,鄭氏後人降清,這處寶藏和這個鮮爲人知故事,始終流傳在海、金、廈一帶。

    鄭氏家族橫行東南海域幾十年,通過海上貿易與戰爭,積累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鉅額財富。

    那時鄭芝龍的勢力有多大呢?在東海航行的船,如果不豎鄭芝龍的大旗,就沒法安全航海。

    如果要豎他的旗幟,每艘船必須要繳納2000白銀。

    在鼎盛時期,鄭芝龍的軍隊有20萬人,船隊規模超過3000艘,真的是富可敵國。

    因爲他們每年的貿易額,達到了三千萬兩白銀,超過了當時明朝政府的財政收入。

    據一些文獻資料估計,當時鄭芝龍集團年利潤,可達2000萬或3000萬兩白銀!

    除此之外,他還有租金、土地收益及賄賂等其他收入來源。

    對此現代人知之甚少,但金額也必定非常可觀。

    而到了鄭成功時期,積累的財富肯定是富可敵國。

    所以,鄭氏支持的天地會,肯定不缺資金。

    就是憑藉強大的財力這一優勢,天地會迅速得以擴張,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舵。

    爲了表明身份,天地會的成員會用暗語來進行確認,能夠對上暗語,說明便是天地會的成員。

    最廣爲人知的,便是“地鎮高崗,一派江山千古秀;門相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河”。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所以,這些切口,肯定不是平白被創造出來的。

    現代很多藝術作品,都是取材於真實的歷史,而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天地會就是個傳奇,他們解決了跨域溝通的問題,剩下的便只剩下資金的問題了。

    爲了發展分舵,總舵主爲各個分舵,準備了充足的資金。

    這些資金成爲了分舵發展壯大的資本,因此,許多關於天地會財寶的傳說也在民間廣爲流傳。

    2001年,西江省洲湖村的一處巨型豪宅,被公諸於世。

    這所豪宅佔地6000多平方米,其內部有108間房屋。

    如此規模巨大的豪宅,即便是放在現在,要建造起來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這座建築遠看如船,有船頭、前艙、後艙、甲板,甚至船篷之分。

    船頭一致朝向東南,青山在側,依水而建,站於高處相望恍如巨船乘風破浪,甚爲奇觀。

    更爲蹊蹺的是,船屋的房屋間數是108間,而且一律磚石爲底,竹木編牆,青磚灰瓦,飛檐翹角。

    船屋所在的村莊,位於距離黎川城40多公里的大山坳裏。

    這裏交通閉塞,山高路陡,似乎只有村前一條叫做紅水的河流,可以通往外界,保持連通。

    然而誰能想到,這是一個臥虎藏龍、養族生息之地呢!

    當時發現這座古屋的時候,還是引起了一陣轟動的。

    陳文哲記得十分清楚,古宅呈三角形,東窄西寬,宛如一條自西向東的船。

    院牆高6米多,磨磚對縫,渾然一體,在它的周圍數座古屋護衛環繞,形成一片頗爲壯觀的建築組羣。

    這種船形古建築,在我國古建築中還是第一次發現。

    也許因爲船形古宅是全村最大的建築,越是走近它,就越會感到它的高大。

    至於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間,其實是一直沒有定論的。

    就是現在住在古宅中的人家也說不清,有的說有200多間,有的說有107間,有的說是108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