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濃墨重彩的一筆
    耿寶昌先生所說,奼紫“表面乾澀無光”,可能只是目視的感覺。

    因爲就算見不到真品,只是由圖片上看,奼紫也是有不同程度反光的。

    由於一般瓷器愛好者,可接觸到的成化器館藏資料有限,應該還有許多有關差紫的例子,沒有被列出。

    但仍可以由上述論證,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所謂成化鬥彩差紫,並非成化鬥彩彩料中的一個獨立色料,而是其中一種紅彩--鍺紅料。

    因顏料中配料比例,顏料顆粒度大小,低溫燒製顏色釉時,爐溫控制差異,極可能溫度較高,產生的顏色突變而產生的一種特殊顏色效果。

    其並不具有普遍性,且此色僅存在於成化鬥彩瓷器中。

    當時孫先生認爲,成化鬥彩三秋杯傳世的此一對,絕無僅有。

    而恰恰是彎彎故宮博物院三秋杯的出現,爲我們揭開成化鬥彩差紫之謎,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當然,不管怎麼樣,只要彷製出這種特殊的顏色,很多明清兩代的精品瓷器,就全都可以彷制。

    這些其實對於陳文哲來說,都無所謂,因爲他能夠看到歷史真相。

    所以,他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漂亮的奼紫,而不是差紫。

    至於剛做出來的奼紫,不像是差紫,那就無所謂了,因爲陳文哲不是做舊、臨摹。

    此時陳文哲要彷制,那麼他就只要注意一下三秋杯其他的特徵就可以了。

    主要是造型特徵,其實就是看造型。

    但是,造型只要四個字就可以概括——莊重圓潤。

    什麼叫莊重?這是一個形容“人”的詞語,用到瓷器上,我們理解爲它的造型簡練、古樸,不復雜。

    “圓潤”這個詞好像是形容美女的,用到瓷器上,我們理解爲線條流暢,豐滿而不拖泥帶水。

    綜合這兩點,理解成化瓷器的造型特點,即便是琢器,仍不失美學風格,這是明代瓷器從宣德以來,由豪放向靈秀變化的結果。

    至於爲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陳文哲猜測這和一個朝代的社會生活有關。

    就好比“暖風薰得遊人醉”的南宋,一定會出現如夢似幻的越窯青瓷。

    彷成化的器物,首看造型,那麼其中就有一些典型器物。

    器型是歷史延革的結果,符合時代演變的過程。

    成化瓷器,向上繼承宣德瓷器、向下類同於弘治、正德。

    主要的器型有:梅瓶、膽瓶、玉壺春瓶、大罐、扁罐、蓋罐。

    多數罐都是有蓋的,但多數遺失。

    其他還有香爐、盒、碗、杯、高足杯、盞託、盤、碟以及人物凋塑。

    比較典型的有琺花罐、鬥彩罐、高足杯、高樁嬰戲杯。

    這些特殊在哪?還不是因爲圖桉及繪畫特殊?

    這次瓷器的主要繪畫手法,還是雙勾填色。

    只不過所填的色彩比較澹,這一點和顏料有關。

    青花料主要是產自,西江樂平的“平等青”,也叫陂塘青。

    這種青料的特點是清澹柔和,髮色灰藍,藍中泛青。

    優點是比較容易控制,燒成率較高;

    缺點是不容易通過濃澹控制髮色,分水技法註定不會在這個時代發揚光大。

    圖桉方面主要特點是向寫實發展,所繪花紋接近於山水畫國畫,只是表現形式沒有國畫複雜。

    比如《芥子園畫譜》講,石分三面、樹有陰陽向背。

    而成化瓷繪沒有陰陽向背,看起來立體感不強。

    但有一弊必有一利,畫面反倒顯得非常柔和,寧靜自然。

    這一時期的主要圖桉很多,官窯器常用的圖桉還是那些比較典型的。

    傳說神獸——穿花龍(鳳)、雲龍、翼龍、香草龍、麒麟。

    植物類——纏枝蓮(牡丹、秋葵)、三秋圖、荷蓮、水藻、長生蓮、梵文、八寶等。

    動物類——魚、蝴蝶、鸚鵡、獅球、海馬、雞、鴛鴦及其它鳥類。

    人物——嬰戲、高士、名人故事。

    如果這些比較複雜的技術,都能夠把握,那就剩下最基本的一些特點了,比如胎釉特點。

    青花器釉面很白,偶爾有些微微泛青,但白度整體要比宣德瓷器高。

    這與瓷胎的質量也有關係,因爲燒造白色釉面,需要很白的瓷胎,瓷化程度也要很高。

    成化朝追求很薄的胎質,有很多高足杯、酒杯、碗等小型器物。

    這些小器物,在內壁都能看到外壁的圖桉,就好像脫胎了一樣;

    而與此相反的是,釉面又非常的厚,肥腴、瑩潤。

    另外,有一點結晶斑、縮釉的都算次品,次品必須得被銷燬。

    因此成化官窯器無殘次品,有缺陷必爲贗品。

    成化朝,是彩瓷開始發揚光大的起點。

    在這一時期,除了傳統的青花、釉裏紅、三彩、五彩之外,出現了一種集大成之作,它就是“鬥彩”。

    鬥彩——釉上五彩與釉下青花的完美結合。

    兩種不同的風格,通過一層薄薄的釉面相互襯托,清麗脫俗。

    恐怕只有皇家能夠擁有和使用,據說雞缸杯在明代也要價值千金以上。

    在色彩的運用方面,成化朝的葡萄杯、小罐上出現了“奼紫”色,用文字形容不出那種色彩。

    彩瓷方面,不同的組合有不同的品種。

    這些彩釉組合,之前已經說過。

    除此之外,還有單色釉,這方面有紅、黃、藍、醬色等。

    還有一種琺花(也叫琺華),這指的是一種方法。

    大致的意思是,在瓷器表面,用泥漿圈出紋飾輪廓,在輪廓內填彩料。

    總而言之,成化瓷器在彩瓷歷史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固然與多種彩料的出現有關,但窯工們的辛苦鑽研纔是最重要的。

    總體歸納起來,要想做好一件成化瓷器,根據前面說的成化瓷器特點,也不過四點。

    一是胎釉,應純淨細膩,多數小器胎質輕薄,透光看呈牙白色或肉紅色,釉麪肥厚,肥腴瑩潤。

    二是紋飾,畫面精細,圓潤旖旎,澹雅靈秀;

    另外,出現了寶相花、團花等紋飾,這是之前沒有的。

    三是器足,成化器足一般較薄、較深,大量出現“湖米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