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物以稀爲貴
    仿古工藝,可以只是仿工藝。

    而仿古,特別是仿古代官窯,就不是簡單的學習古代工藝,而是方方面面,都力求複製古代工藝。

    這一點,在仿官窯之上,特別困難。

    因爲歷代一來,每一朝代的工匠都有其特點,還有皇帝的喜好也不同。

    就說工匠的習慣,就是一種很難確定的事情。

    像是弘治朝的官窯款,基本的共識有好幾點。

    像是短橫“大”、失衡“弘”、低水長底“治”、長腰“制”。

    由此可知,弘治黃釉的“大”字,其首筆一橫較短,所以纔會有“短橫大”的特徵;

    它“弘”字的寫法,的確是“弓”大於“厶”字,可以說是“失衡弘”;

    其“治”的寫法,更是完全和低水長底的弘治款一致。

    即三點水的“水”部,明顯低於右旁的“臺”部。

    而右邊的“臺”部,其下面的“口”字最後下面的一橫,長出“口”外;

    最後“制”字的寫法,需要完全吻合“長腰制”的特徵。

    即“製”字的中間一橫,明顯偏長。

    按照耿寶昌先生的說法,明代弘治年間的瓷器鑑定“紋飾線條纖細舒展,比成化時的更爲柔和秀逸。”

    只要見過弘治年間的瓷器,的確能體會這種纖細和秀逸。

    關於弘治時期龍紋的畫法,一般都有“近視龍”的說法,喻其龍眼的畫法,彷彿是戴着一副眼睛

    紋飾圖案符合弘治的時代特徵,那麼其釉色呢?

    耿寶昌先生在同書中說:“弘治黃釉最佳,黃色嬌嫩,如雞油一般;釉面光亮,如一泓清水。此時的釉色和釉面,較之成化那類泛白的淡黃釉顯得深且厚,但比之後來正德的黃釉,則又淺淡適中。”

    把弘治瓷的黃色釉面反覆揣摩,可以心領神會其中的“嬌嫩”、“深厚”和“淺淡適中”的韻味。

    就是因爲弘治的這些特色,才決定了其價值。

    就算是到了現在,黃釉瓷器的市場價值也不低。

    當然,黃釉瓷也是分等級決定價值的。

    等級怎麼劃分?其實就是按照古代的等級劃分。

    黃釉在明清兩代皇室中的使用,是有規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

    據史料考證,在明代皇宮中,器裏外都施黃釉的瓷器爲皇太后、皇后的用具;

    皇貴妃則用器物內壁爲黃釉,外壁爲普通透明釉的器物。

    貴妃用黃釉綠龍器,或黃地綠龍器;

    嬪妃用藍地黃龍器;貴人則不可以用黃釉器。

    因此,在製作,或者是投資黃釉瓷的過程中,對認知黃釉瓷的種類很重要。

    不同的黃釉瓷代表不同的等級,當然,如果是搞收藏,那麼藏品的稀有性也很重要。

    比如一些黃釉彩瓷,在黃釉彩瓷中,綠彩瓷價格略低外,而其他黃釉彩瓷的價值都不低。

    就算其他黃釉彩瓷的級別低,但因存世量有限,在藝術品市場中並不多見,且工藝繁瑣反而價高一些。

    在黃釉瓷市場中,比較常見的明代黃釉瓷品種主要有:單色釉黃釉盤、黃釉青花器、黃釉綠彩瓷。

    單色黃釉瓷,首推弘治朝;

    黃釉青花器,則以明中期的黃釉青花花果紋盤最有代表性。

    1996年翰海秋拍中,以286萬元成交的明弘治黃釉青花花盤,據行家估計,目前的市場價值至少在千萬元以上;

    嘉靖時期的黃釉彩瓷的藝術價值也較高,也很值得投資。

    此時期最爲出名的是嘉靖黃釉綠彩龍紋器和黃釉多彩雲龍紋器,這些器物全身帶着“皇氣”,爲藏家所欣賞。

    縱橫上下五千年,在我國文明史上華夏民族被譽爲龍的傳人,龍的圖案因此變成了最高權力的象徵。

    所以,帶有龍案的器物爲皇家專用,民間不可使用。

    除此之外,最高統治者還壟斷了黃色色彩,也許是“黃”“皇”“王”諧音的緣故,也許是道教“五行”中的中央戊己土爲黃色。

    皇家居中的原由,居住選金碧輝煌,穿戴使用皆爲金黃或黃色,黃色和龍紋一樣受到歷代帝王之推崇。

    黃釉器尤其是明清時期爲皇家專屬,成爲御用或祭祀專用,民間不可冒犯。

    自明初至清末每位皇帝,都下旨御窯廠爲自己製作精美的黃釉瓷器。

    但出類拔萃當之無愧的應是“大明弘治年制”,不管是“明成化”還是“清雍正”都無法抗衡!

    弘治的黃釉瓷器,既然最好,那肯定要做的最多。

    其中的珍貴品種,而且比較獨特的肯定是弘治黃釉綠龍高足碗。

    在流傳下來的瓷器中,有一部分弘治官窯的白釉露胎刻龍紋的盤或碗。

    製作辦法是在胎體上,先刻出龍紋,在塗透明釉時,留出龍紋的部位。

    高溫燒成後,由於露胎部分的氧化作用,呈現出白釉火石紅色龍紋的情況。

    這些器物,很可能是白釉綠彩器的半成品。

    弘治時期的白釉中,也存在薄胎或半脫胎的精品。

    像盤、碗類的底端比永樂、宣德器要薄,但還處在半透而未全透的水平。

    弘治黃釉綠龍高足碗,就是在白釉露胎刻龍紋的碗之上製作出來的。

    除此之外,彎彎地區故宮博物館,存有表面爲孔雀綠,裏壁爲黃釉,具備“大明弘治年制”官窯款的菜盤。

    能夠確認,弘治朝亦曾燒造孔雀綠釉。

    但總體而言,弘治的顏色釉器非常少的。

    少,也就意味着價格貴,物以稀爲貴嘛!

    當然,也有一些在弘治之前,早就有的種類。

    弘治朝也很有可能小量燒造過,但因爲缺乏官窯款住證,對一些顏色釉只有依據其器物、製做的特徵來多方面推論了。

    其實在弘治朝,彩瓷的製造並不強盛,現階段主要有綠彩和紅彩二種。

    很顯然,相比黃彩,綠彩和紅彩的價值要低一些。

    白地綠彩是弘治彩瓷的最主要的種類,其做法是在胎上雕出圖案設計紋路,上全透明釉時,空出圖案設計的位置。

    第一次用高溫燒製後,即成白釉露胎的種類。

    隨後在露胎位置,施綠彩再以超低溫燒彩、白釉刻填綠彩的圖案設計。

    這樣的瓷器以龍紋爲多,器皿則多見盤和碗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