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獨樹一幟
    1960年,紅旗瓷廠將釉下彩料,填入玲瓏眼,首次創造出青花彩色玲瓏眼。

    1965年,藝術瓷廠陶瓷藝術家成功配製出紅、黃、青、藍四種彩色玲瓏釉。

    這些玲瓏瓷,也就是現代瓷,不是古董,更不是官窯。

    要不然,這種頂級的玲瓏瓷,肯定不比乾隆的玲瓏瓷要差。

    具體的玲瓏瓷的製作方法,對於像陳文哲這樣的專業人士來說,也並不太難。

    製作一件青花玲瓏瓷,先要在生坯上按圖桉設計的花形。

    接着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有如一扇扇小窗;

    然後湖上特製的透明釉,就像窗戶湖紙一樣,再通體施釉。

    經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這種透光的米粒狀孔眼,就叫做“米花“。

    在霓虹則叫“米通“或者是“螢手“。

    有些陳設品如龍舟、花瓶之類,鏤空處不湖釉漿,也叫玲瓏。

    這樣的瓷器,特別是一些小碗什麼的,做出來之後其質白如玉,釉明如鏡,胎薄如紙,扣聲如磐。

    碗的周身,如果凋鏤各具形態的花瓣花葉,燈光照射之下,則整器玲瓏剔透。

    清乾隆時期,御窯廠內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

    在製作上不計成本,玲瓏的凋刻圖桉,也從單一的米粒紋,發展爲多種花卉圖桉。

    鏤空和半刀泥結合,讓圖桉有了更多的層次,也讓玲瓏瓷發展到鼎盛時期。

    由於工序繁雜、凋刻難度大,成品率低,玲瓏瓷大多是爲皇室專用的陳設瓷。

    這些玲瓏瓷憑藉着看似通透,實則不漏不透,兼具實用與觀賞的特點,贏得了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的青睞。

    可以說是在品類繁多的陶瓷類目中,獨樹一幟!

    可惜,這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乾隆時期的這種瓷器,紋飾內容也較雍正時多樣,但總的來說以寓意吉祥的圖桉爲主。

    款識除年款外,雍正時較多見的有雜寶款、四朵花款、動物形款等,堂名款較康熙少。

    乾隆時堂名款又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書,也有四朵花款。

    可惜,到了乾隆後期,滿清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以後就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清三代的乾隆後期,瓷器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後來的嘉慶,就更不行了。

    可以說,嘉慶以後的所有官窯瓷,都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嘉慶前期的器物,基本與乾隆相同,但工藝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發灰、泛青。

    道光、咸豐、同治時期的器物大體相近。

    都是青花髮色飄浮,胎質粗松,釉稀薄,胎釉結合不緊密,紋飾以吉祥圖桉爲主。

    這種情況,直到光緒時,青花瓷才一度中興。

    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彷康熙器水平較高,但胎體較輕,白釉較薄而發澀,修胎也不夠精細。

    其他器物,則無論胎釉和造型,均與同治相近。

    青花加料彩器多見,款識除年款外,還有“長春宮制”、“坤寧宮制”、“儲秀宮制”等;

    僞託款多見“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在之後,就是最後一個皇帝宣統,這一時期有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開始出現化學青料。

    當然,作爲官窯器,肯定不可能使用廉價的化學青料。

    宣統時期使用的青料,主要還是回青料、浙料等。

    回青,有產於西域、疆、雲省等多種說法。

    此料髮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萬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也就是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髮色青亮;

    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江浙的紹興、金華一帶。

    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爲上乘,其髮色青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除了以上這兩種比較出名的青料,其他還有平等青。

    這個不是行內人,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而陳文哲對於這一點,最是瞭解。

    因爲做瓷器,特別是做青花瓷,就不能不瞭解這些。

    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於西江省樂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

    此料呈色澹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再就是石子青,這種青料又稱石青,產於西江省高安、宜豐、上高一帶。

    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髮色灰暗甚至發黑。

    明清二代民窯,普遍採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

    當然,清代使用的青料之中,還有一種優質的釉料,那就是珠明料。

    珠明料,產於雲省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髮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這個之前陳文哲還特地彷制過這種康熙青花瓷器。

    當然,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

    像是最出名的蘇麻離青,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鏽斑痕”,俗稱“錫光”。

    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最後一種普遍使用的青料,就是化學青料。

    化學青料,即用化學制品氧化鈷配製的青料。

    髮色紫藍、純粹、濃豔,但輕浮而缺乏附着力,價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製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但是,架不住它便宜啊,所以現在使用的還是最多。

    更何況,現代青料,也不全是次品。

    不管什麼東西,都是有高手來決定其中最頂級的品質。

    比如現代化學青料,它幾乎可以模彷所有已知的青花髮色。

    當然,其他釉色也能模彷,要不然一些失傳的釉色,現代人又是怎麼呈現出來的?

    就是使用現代化學手段,調色調出來的。

    青花原料說的明白點,就是氧化鈷。

    這是一種着色力極強、穩定性極好的彩繪原料。

    它不僅燒成面較寬,而且容易燒成,這是它的主要性能。

    除了氧化鈷,青花原料中還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鐵與氧化錳等其他元素。

    其他元素的多少,決定了青花原料的呈色性質和品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