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堆脂如玉
    汝瓷燒釉工藝還是很關鍵的,主要是把整個素燒過的胎體,浸入濃度適中的釉水中,利用胎體的吸水性,吸附一定厚度的釉層。

    這種方法可使器物的釉層厚度趨於一致,操作較爲簡單便捷。

    由於釉有一定的粘度,在浸釉之後,器物的口沿部分,容易殘留未被完全吸附的釉。

    當器物翻轉靜置後,這部分釉會逐漸乾燥,在口沿或底足部分,形成相對較厚釉層。

    這種工藝痕跡,可見於傳世器和出土器。

    當然,汝瓷標本的斷面,未見多次施釉的跡象。

    這證明施釉工藝仍然爲單次施釉,釉層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爲釉中氧化鋁含量的提高。

    】

    隨着釉中氧化鋁含量的增加,釉的高溫粘度和熔融溫度均有所提高。

    這有利於厚釉的形成,從而產生堆脂如玉的效果。

    釉燒,是汝窯制瓷工藝中的最後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釉燒質量的優劣,會對汝瓷品質產生極爲直觀的影響。

    窯爐結構和窯具的使用,是保證釉燒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

    汝窯在釉燒時,窯爐內的升溫、降溫過程和氧化還原氣氛等,一系列燒成指標,稱爲燒成制度。

    燒成制度在汝窯產品上,留下了工藝痕跡,我們可以通過工藝痕跡窺見古人對燒成制度的精準掌握。

    在燒製完成後,瓷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會出現開片。

    這種釉層的裂痕,實際上是陶瓷釉面的一種缺陷。

    可是恰恰相反,在北宋文人眼中,這一缺陷卻具有獨特美感,成爲汝瓷的特徵之一。

    釉的紋片又稱開片,是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由於胎釉膨脹係數不同,而產生的釉層裂紋。

    出現開片,本身是燒成過程的一種缺陷。

    胎釉的完美結合,應當是彼此的膨脹係數一致,從而使釉面無開片。

    但這在宋代難以企及的絕技,由於材料和燒製工藝的關係,一般是做不到無開片這種程度的。

    現在傳世汝瓷器中,唯一一件無紋器物,爲藏於彎彎故宮的天青無紋水仙盆。

    這件宋代文物因爲瑕疵,成爲瓷器中的另類,後來成爲國寶中的國寶

    這是一件傳奇的瓷器,它出生於我國宋代的汝窯。

    它曾走進皇宮只供皇家使用,它甚至與乾隆皇帝有過一段故事流傳至今。

    它成爲國寶中的國寶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爲,它曾是一件不合格的產品。

    不合格產品會成爲國寶?這個不可能吧,真的可能。

    我國最有名的瓷器,在宋代。

    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五大名窯舉世聞名。

    “宋瓷天下第一”,而“汝窯爲魁”。

    這個位列五窯之首的汝窯,原產於汝州境內。

    當年,周世宗柴榮命人燒造一種瓷器,稱爲柴窯,即是最早的汝瓷。

    而汝瓷有兩點與其他瓷器不同的特點,一是釉色奇特,介於藍與綠之間,如同雨過天晴烏雲散開後,露出的第一抹藍。

    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這個說的就是汝窯。

    汝瓷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其燒製過程中,由於胎體與釉面膨脹度的不同,燒成的汝瓷都會自然形成細密均勻的裂紋。

    通常,我們稱之爲開片,人們還依據開片的情況,評定汝瓷的優劣等級。

    在北宋,得益於藝術家皇帝宋徽宗的癡迷,汝瓷樣式上更加的簡潔秀美。

    顏色上更加的素雅沉靜,釉面更加的溼潤如玉。

    至此,汝瓷成功擊敗所有對手,直達我國古代瓷器的峯頂。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北宋末年,由於金兵入侵,汝窯盡廢,汝瓷盡毀,而精美至極的汝瓷煉製技藝,從此失傳。

    至此,傳世的汝瓷,每一件都是國寶。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天青無紋水仙盆,現藏於彎彎故宮。

    這件天青無紋水仙盆,外形參照宋時的木盆,其外形輪廓簡約大方,通體僅由幾條直線。

    幾段完美的曲線,構成同個簡約的平面。

    它端莊,溫潤而又典雅。

    不僅繼承了汝瓷器形簡潔流暢,天青釉幽澹清冷等所有的優點,最爲獨特的是,它通體沒有一處裂紋開片,絕對是汝瓷中的另類。

    而目前,全世界所有北宋汝瓷中,沒有開片的,僅此一件。

    這件天青無紋水仙盆的神奇,遠不止這些,附着在這件特殊汝瓷身上的,還有一段傳奇故事。

    這件出生於北宋年間的天青無紋水仙盆,也許正是因爲它沒有開片,是件不成功的汝瓷,便被丟進了大內的庫房。

    因爲坐冷板凳的緣故,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戰火,一次次的毀壞。

    轉眼間,來到清朝,天青無紋水仙盆卻依然沒有人在意它的存在。

    它就被隨便放在府庫的角落中,上滿積滿了灰塵。

    那年,乾隆皇帝偶有閒暇,在宮中轉角處發現了兩隻小貓。

    他覺得這兩隻小貓有些可憐,便命太監爲其搭窩,

    皇帝一張嘴,太監跑斷腿。

    貓窩很快就搭好了,可是沒有喂貓的盆。

    這絕對不成,其中一個太監,就來到府庫,向看守府庫的太監討要貓食盆。

    皇帝的差事,誰敢馬虎。

    這名看守府庫的太監,就打開了庫門,將落滿灰塵的天青無紋水仙盆,給了搭建貓窩的太監。

    半個月後,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那兩隻小貓。

    他來到現場查看,那件天青無紋水仙盆,已經被貓兒舔得一點塵土都沒有了。

    雖然它上面還掛有貓食的殘渣,但在眼光的照耀下,卻閃現着攝人心魄的“寶光”。

    不開片的天青無紋水仙盆,按照道理來說,那是一件殘次品。

    正因爲它的另類,它就另類成了天底下獨一無二的神作。

    這件汝窯的“殘次品”,沒有因爲別人的看不起,而消沉,而自暴自棄。

    它就這樣“默默”地等待了幾百年,終於等到了欣賞自己的“伯樂”,雖然是以貓食盆的方式。

    天青無紋水仙盆,被當成寶貝,擺在了乾隆面前。

    乾隆還爲他寫了一首詩:“官窯莫辨宋還唐,火氣都無有保光,便是訛傳猧食器,蹴枰卻識豢恩償(貓長胖了還知道感恩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