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帝國的羅馬
    在羅馬,早先好像並沒有自己國家的雕塑家,至少還沒有史書有記載古羅馬早先存在雕塑藝術。

    從產生的背景來看,早在荷馬時期其實就出現了類似雕刻的作品,古希臘雕塑也是在這一時期有了大致雛形。

    在古希臘最早出現的雕塑工藝,因爲起源於邁錫尼城,史稱“邁錫尼文化”。

    而當時的雕塑工藝多用於酒器工藝、隨葬品等,雕刻素材也多以動物爲主。

    雖然荷馬時期的記載較少,但是荷馬史詩的出現,較爲完善的還原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精神面貌。

    而古羅馬真正開始,是在古羅馬征服古希臘的時候。

    其次,客觀寫實性不同。

    羅馬雕塑比古希臘雕塑,更加寫實。

    在羅馬時期許多軍事家或政治家,都以雕塑家爲他們塑造專屬雕像爲榮,甚至羅馬人還經常性的用雕塑來留存死者的形象。

    此外,羅馬雕塑繼承和發展了希臘雕塑。

    希臘雕塑優美典雅,而羅馬雕塑在肖像雕塑和紀念碑雕塑上,表現爲宏偉和莊嚴。

    這些肖像雕塑不僅形似,同時還十分的講究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從外觀看,古羅馬征服了古希臘,是創造者與再生者。

    但從發展本質看古羅馬雕塑,不難發現,古羅馬雕塑其實是對古希臘雕塑的沿襲和傳承。

    古希臘的肖像,題材較單一,內容也很簡單、原始但卻又是所有藝術肖像的起源。

    古希臘肖像,多爲神話人物與神話故事爲主。

    在最開始的時候,古羅馬是有着極大的宗教信仰的。

    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古羅馬人對其祖先的推崇,主要是因爲古羅馬人有着很強的父權觀念。

    因而在每個羅馬家庭中,都設置房間供奉着列祖列宗的雕像和麪具,相信祖先的靈魂常降臨家中並保佑家庭成員。

    人們將死者面部所翻制的蠟模面具,或者面具製作的雕像供奉起來。

    古羅馬人會在出現某些重大活動和慶典時,將蠟像捧奉出來參加儀式。

    也正是因爲這類特殊的宗教信仰,使得古羅馬肖像雕塑盛行。

    想要了解古希臘肖像的作用,就必須深入地研究歐洲歷史。

    歐洲的文明,不同於我國的文明。

    歐洲人對於神話,是持有人世的態度與觀念。

    而我國人對神話,更多的是持有出世或者避世的態度與觀念。

    古希臘運動會的初衷和慶祝獲勝者,本就是要知曉上蒼的決定與永保上蒼庇佑的恩澤,因此勝利者的容貌纔會被製作成雕像。

    因此,我們會發現,古希臘所有的肖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性地與神話故事有關。

    除此之外,古希臘文明是城邦制。

    城邦之間的征伐再正常不過,各個領袖爲了讓自己的城邦,能夠服從自己的調度,並且給予軍隊信心以打擊敵人,藉助於神話故事裏的諸神,來幫助或者扶持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統治者通過將神話故事具體化-把故事刻在肖像上,用來教化人民,發揚美德。

    正如貢布里希教授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一書中,就詳細的闡述了過。

    比如萊西波斯的雕像,可能更像個神,而不像亞細亞征服者亞歷山大本人。

    這更說明亞歷山大的當像是人物原型與政治、神話、現實和文化需要的結合。

    從側面反映了,在當時人們心中,亞歷山大是上蒼庇佑的對象,是戰爭女神雅典娜選擇的人間代理人。

    儘量直視、披上神話色彩的外衣、尊重原意、發揚傳統美德是古希臘人物肖像最大的特徵。

    古典時期的雕刻藝術家們,主要以構造唯美軀體的人像爲第一考慮要素。

    而中世紀的雕刻藝術家們,尤其是哥特式和諾曼式藝術家們看來,這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他們的目的是爲了把宗教故事,敘述得更令人動容,更令人信服。

    在人物雕刻方面,古希臘人民在舉辦盛大運動會的時候,雕刻家會爲運動員雕刻銅像。

    這些比賽,跟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儀式的聯繫大爲密切。

    衆所周知,古希臘運動會參賽人員,都是希臘名門貴族的成員。

    在比賽中獲勝,會被大家視爲是神靈的保護和庇佑,獲勝者需要不斷向神靈表達感激。

    從藝術理念來看,在希臘藝術思想中有兩個顯著的藝術理念。

    其一是作品往往賦予理想主義,在推崇和敬重神的古希臘。

    藝術家思想開闊、敢於創新,因此作品多表現理想主義。

    其二是重視人的價值和人文觀念,極度讚揚人性美。

    從其作品中,不難看出古希臘藝術家所傳達的審美特徵和藝術理念。

    而一直以來這種精神,一直養育着西方美術史的發展。

    在古希臘雕塑中,給世人留下諸多精美偉大的藝術作品。

    古羅馬雕塑有幾個顯著的藝術理念,一是藝術題材上大多以貴族帝王爲主,所以作品常賦予貴族氣息。

    二是在古羅馬人思想中對真實極度追求,這一思想也體現在作品中,大多古羅馬作品都極力還原真實。

    一直以來對美的理解,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看法與理解,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古羅馬時期對美的看法,就是在最大可能尊重對象原型的基礎上,突出對象的飾品、眼神、精神面貌、傷疤甚至是扭曲的肢體。

    中世紀對於美的理解,就是千篇一律的華麗服飾、同一張面容的人物肖像、宏偉雄大的教堂、高度整齊的花草樹木和永遠安詳和藹的神像。

    而這一做法的目的,便是側面映射教廷的偉大,與各個王國的強大力量。

    他們以此來啓迪人們與信徒,從中汲取信仰安慰與教導。

    衆所周知,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雕塑藝術。

    文藝復興時代以來,西方凡表現英雄人物和帝王將帥的重要紀念物,便非這種形象莫屬。

    騎馬像的製作便應運而生,順勢遍程古典傳統不可或缺的項目。

    從文藝復興時代的傭兵隊長,到路易十四、彼得大帝這類君主,悉數都以立騎馬像作爲紀念,它的來源就在帝國的羅馬。

    古羅馬雕塑,沿襲了古希臘雕塑的傳統,但更加世俗化,從而在寫實主義的道路上邁出了更爲堅實的步伐。

    雕塑家在肖像作品中,首先追求模特外形的逼真,而且注意人物個性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