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在大俞做王爺 >第六章 藝館鬥詩
    他們三人來到寧州最大的藝館,所謂藝館,就是達官貴人尋歡作樂之地,不過此處女子皆爲上品,賣藝不賣身,各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詞歌賦無一不會。如若哪位公子氣質不凡,才高八斗,被藝館的姑娘看上。便可直接帶走,姑娘是分文不收的。

    這天藝館正在舉辦詩會,臺下各色公子起碼二三十人。詩會冠軍可以免費和藝館頭牌於情兒談天說地。這個於情兒可是個美若天仙的人物。寧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員無一不垂涎她的美色。可是於情兒,不隨便接客。即使你有再多的銀子,也未必能和於情兒同處一室。更不要說談天說地了。

    只見臺上一箇中年女子說道“各位公子,今天的題目是三幅畫,一會兒我將三幅畫呈上來給大家看。每人可根據這三幅畫寫三首詩。今天我們於情姑娘想找一個人,但她不知道這個人到底是誰,各位公子如果能讓於情姑娘看上你的詩,那今天我們於情姑娘便可和這位公子獨處一晚。”

    孟一凡一看便知此人是藝館的媽咪,這裏也叫老鴇。一聽作詩,孟一凡來了興趣。他這麼多年編劇生涯,作詩自然不在話下。想想上一世在KTV喝酒唱歌,也有姑娘相伴,可是姑娘們再怎麼打扮,高分的也只能算是網紅臉,整容臉,沒有一個能和“美人”二字沾邊。大多也只會一個勁兒勸酒。沒有一絲回憶。更不談舞文弄墨,琴棋書畫了。再看寧州藝館這臺上的姑娘,一個個美如天仙,在這大俞的化妝技術下,有此等美人,拉到上一世豈不是各個都是電影明星。那些抖音上搔首弄姿的女孩也多半靠的是濾鏡,這臺上幾位可都是靠的真底子。

    這時只見幾位姑娘擡上來三幅畫作。

    第一幅畫上畫着一間農舍,稻草的屋頂,旁邊翠綠的竹子似乎在隨風搖曳。畫中朦朦朧朧似乎有一層薄霧,又像是細雨。整幅畫仙氣十足,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第二幅畫,只見畫上一葉小船在水上划行,遠處星星點點,好像有一座城鎮。近處是一片樹林,樹上還有紫色的果實。好一片別有洞天。

    第三幅畫,畫上只有一個男子,手持長劍,身邊是倒下的兵士。男子雙目憂傷,望向遠方。看來畫的是大戰之後,劫後餘生。

    這三幅畫可以說是栩栩如生,精妙絕倫。臺上傳來陣陣掌聲。

    “這三幅畫,可謂精品中的精品。每幅畫都是由遠及近,似乎就在眼前,卻又其實在遠方。”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評論了起來。

    “徐公子,你評論的很好,這三幅畫都是大畫家,畫聖獨孤宏的作品。一般場合,我們是不會拿出來展示的。今日詩會,也助助興。大家以三幅畫爲內容寫三首詩。我們於情姑娘在閨房等候各位公子佳作”老鴇又評論一番。

    下面便到了作詩環節,無影劍推了推孟一凡,“主公,你看那邊,那邊幾位的身形一看就不是讀書人,都是練武之人。那幾人手心有老繭,是常年練劍留下的。有一個人我看着十分面熟,就是想不起來是誰了”

    孟一凡往無影劍指的地方望去。有幾個人看着也十分面熟。孟一凡開始搜索起自己的記憶庫。突然一排名字出現在他的腦海-----十三神總鏢局。對,就是他們。其中一個白麪高個子就是白麪判官胡金秋,矮個子是天外飛仙劉昶。他們怎麼會來這裏,是不是又押運什麼生辰綱。見其他人已經開始提筆寫詩,孟一凡也加快了速度。

    各色公子,有人搖頭晃腦,有人手舞足蹈,有人口中誦讀。

    一炷香時間,老鴇開始喊話了。“各位公子,想必大家已經把佳作寫好。請各位都呈上來吧。”衆人紛紛將詩作送了上去。孟一凡也不例外。“大家稍等片刻。”老鴇把詩作送到了閨房。不一會兒老鴇走了出來。

    “我們姑娘最終選中了兩組詩,讓各位公司品鑑,於情姑娘會邀請勝出的公子共進晚餐”臺下的人都捏了把汗。

    “第一首:

    竹軒歸幻影,

    淺草不遮陰。

    後舍霧朦中,

    書生總忘情。

    哪位給評價評價。”

    人羣總走出一個人,“妙哉,妙哉,這詩寫的精妙,竹子被風吹動,在空中留下幻影,門前的低草留下一絲陰涼,農舍在朦朧的霧中若隱若現,但凡是讀書人來到此處必會忘情,寫的真妙,把畫作寫的恰到好處。”人羣中又是一陣讚許之聲。

    孟一凡苦笑,這破詩,聽着都覺得寒酸,竟被人如此誇獎,不知道大俞是缺文人還是什麼原因。這詩是自己替無影劍寫的,可別讓無影劍得了便宜。聽那人誇起人來倒是一套一套,感覺是主辦方花錢買的粉絲,專門造勢的。

    “來聽第二首:

    梅林十六裏,

    客船輕舟上。

    君欲陳州去,

    必過小三江。”

    “這位公子竟然看出此地是梅林十六裏,”臺上一位姑娘脫口而出。孟一凡偷笑,看不出纔怪,這昨日纔去的地方,今天就考了。

    “我們姑娘很是喜歡這兩首詩,第三首先不公佈,以前兩首作比。獲勝者,姑娘會在閨房和公子論詩。下面各位聽聽第二組詩作”老鴇說着。

    孟一凡有些着急。自己給無影劍寫的詩入圍了,可別自己那兩首沒入圍,可就丟人了。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只聽老鴇讀道:“

    《竹外小景》

    竹外小雨細如酥,

    小屋遙看人卻無。

    最是田園春意處,

    狂風半里入三伏。

    《此去梅林》

    梅林陳州一水間,

    寧地只隔幾重川。

    春江又綠山南岸,

    我去京都幾時還。”

    話音剛落,在場公子紛紛叫好。

    “各位意下如何,有哪位公子再來評論一下”

    “這兩首比上兩首更加精妙,形容雨絲用瞭如酥二字,真是絕妙無比,好似喫酥餅一般順滑,小屋遠看朦朧中卻沒有主人,田園雨後好似春意昂讓卻已經是夏季三伏天了,恰到好處,恰到好處啊。這第二首,這春風又綠山南岸,惟妙惟肖,好像一陣春風吹綠了山色,讓山色由黃變綠。實則是寫的時光匆匆,最後一句幾時還便寫到重點,其實寫思鄉之情。”又一位微胖的公子評論道。孟一凡心想這人真心可以稱的上是寧州好評論了,要是放在自己上一個時代,不去報社做評論員真是可惜了。

    “各位公子,其實這兩組詩是一位公子所寫,剛纔已經被我們姑娘發現了。現在就請這位公子到於情姑娘閨房共進晚餐吧。”老鴇說道。臺下已經炸開了鍋。竟然是一個人寫的,大家都讚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