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明克街13號 >第七百零二章 皮亞傑的預言!
    奎託和馬琳娜聽到這話,終於明白了過來,兩個人馬上站起身,讓開了位置,兩側其他人則依次挪位。

    卡倫轉身,面向着主席臺,坐了下來。

    在他坐下後,原本站着的一衆人,也整齊地坐下。

    沒有口號,沒有指令,卻顯得十分整齊。

    這時候再搭配上何塞思先前所說的“你選擇了自己的嫡系屬下當志願者”這句話,感覺和氛圍上,瞬間就不一樣了。

    從“給我衝”到“跟着我衝”的改變;

    這是一種悲壯,更是一種坦蕩,體現出的,是真正的無私和無畏。

    此時,會議廳的所有目光,包括通訊法陣裏的目光,基本都向這裏集中了過來。

    卡倫的身份,和這四位“專家”完全不同,這四位專家其實都是各自老師的學生,他們是代替自己老師進入地洞的,而他們的老師,雖然身份清貴,但基本都已退休。

    而卡倫,則是現任的約克城大區秩序之鞭執法部部長,在秩序之鞭系統內部,執法部部長默認是每個層級中,部長序列排第一。

    最重要的是,卡倫很年輕,過去發生在他身上的事蹟,強行“玷污”了他的年輕,從而形成了一種默契的枷鎖,鉗制住了他繼續向上走的可能;

    但在這一刻,這種鉗制將宣告徹底失效。

    畢竟,年少輕狂和年輕赤誠,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政治影響這個東西,看不清摸不着卻又真實存在,並不是說沒有派系和團體的支撐和庇護,就一定不能往上爬,但如果它們不約而同地抵制你,那你大概率是真爬不起來了。

    它們自己會互相鬥爭,卻又都會約定俗成地維持棋盤的穩定,不至於讓那種不遵守規則的棋子上來。

    伯恩是這樣,卡倫,也是這樣。

    只不過伯恩年紀大了,且對於他來說,與其去丁格大區任某個高職,還不如一直留在大區首席位置上掌握更實際的權力以方便做事;

    可卡倫,他很年輕。

    也因此,當年輕的他選擇用這種方式站出來,且站在第一個時,這一行爲,就足以抵消掉過去一切的負面。

    理念可以不同、政治立場可以不同、未來規劃也可以不同……但誰能拒絕一個願意犧牲自己利益去爲大環境變好主動做出貢獻的人呢?

    你可以和他爭論得面紅耳赤,甚至差點打起來,但你無法真的厭惡他。

    過去的一切種種,都在此時翻篇,個人的身份形象,被重新定義。

    在拿到名單時,看見寫在第一行的“卡倫”,伯恩本人也是震驚的,他沒料到卡倫會這麼做,甚至隱隱有些後悔是不是自己那天打開辦公室門後所顯露出的羣鴉給這個年輕人帶來了太大的刺激。

    但伯恩不會去擔心卡倫是否能活着出來,也不會去擔心就算出來被污染過的他還能否繼續工作……

    伯恩是一個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者,他不會去過多思慮沒有意義的事情,轉而直接打定了主意,一切往好的方面想,先幫卡倫把新的道路給鋪墊一下。

    恰好旁邊的這位何塞思,一輩子幾乎都撲在科研領域,論起心機和手腕,真的是不配給伯恩提鞋,伯恩就順手挖個坑,他就這麼傻乎乎地跳進去了。

    本來,伯恩安排的是一位親信主教來“發言”的,但有外人代勞,那效果自然更好。

    何塞思的臉紅了,一半是氣的,他知道自己被這位首席主教給戲耍了,另一半則是羞愧的,是的,當他知道卡倫會親自帶隊進入時,昨晚卡倫對自己不敬所導致的怨念,一下子就消散了,反而爲自己的行爲,感到了深深自責。

    他坐回了位置,低下了頭:還好,今天沒有記者在場。

    不過,這一則消息最終還是會傳播出去的,雖然大家在報名時,對秩序的忠誠是平等的,但上面人在選擇志願者時,也是考慮性價比的,可約克城大區這一次,明顯不是這樣做的。

    會議開始。

    先是對情況進行通報,告訴所有人發生了什麼事,隨後是對解決方法的介紹……

    總之,在這件事上,秩序神教確實是踐行了承諾:我是讓你去死,但我讓你死個明白。

    會議最後的環節,是對志願者團隊致敬,由事件處理組負責人庫木特大人從伯恩那裏接過了志願者名單,進行一個一個地宣讀。

    每一個被唸到名字的志願者都會站起來,接受掌聲。

    最後一個唸到的,是卡倫。

    因爲伯恩給庫木特大人的名單,是他臨時謄抄的第二份,把原本寫在第一行的卡倫,故意寫到了最後一行。

    不要小瞧了這小小的位置變化,更不要覺得這點小動作不值一提,要知道,現在通過通訊法陣,多少雙眼睛正盯着這次會議,多加深一分印象,那麼未來,就能得到十分的寬容。

    維恩電影節上明星們故意摔跤以增加自己逗留紅毯的時間,也不過是爲了能多拍幾張照;

    會議開始前,座位排序看似很小的問題卻總能讓主辦方謹慎再謹慎;

    只能說,爲了卡倫的未來,伯恩是真的上心,也真的用心了。

    當卡倫站起身時,掌聲最爲熱烈。

    伯恩一個眼神,坐在下面的一些個高級神官紛紛站起身,這個動作,帶動了下方更多的人,其他人看見有人站起來了,也都起身;

    連鎖反應之下,主席臺上有坐在邊緣位置上的主教站起身,伯恩也站起身,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坐着了,整個會議廳,都站起身,爲卡倫鼓掌。

    其實,真不是完全給卡倫的,而是向這一批次全體志願者表示敬意,但卡倫作爲最後一個起立的人,也是職位最高,關注度最大的那一個,算是喫到了這個志願者團體的集體紅利。

    普通信徒、神官甚至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是記不住太多名字的,一羣人的偉大犧牲,最後總要落實到一個具體的代表身上;

    所以,這次偉大的奉獻行爲,最終會形成一個記憶認知標籤,這件事以後再被提起時,就會用一個人的名字去代替,那就是年輕的卡倫部長。

    集體的榮耀凝聚在一個人身上……那對這個人的加分,是不可估量的。

    卡倫本意沒打算這麼做,他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把自己名字列進去時,純粹是出於一片公心;

    硬要帶上那麼一點私心的話,大概就是不想被秩序之神比下去。

    但他只是演員,而伯恩,纔是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