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一人開始煉蠱成仙 >622章 黃龍落子,青衣收官(二合一)
    天下風雲匯聚兩遼。

    當兵部尚書顧劍棠正式率領大軍入駐薊州時,位於薊北最前沿的橫水城外,屬於北莽的鐵騎的縷縷狼煙已經近在咫尺。

    正所謂哀兵必勝,雖然失去了軍神拓跋菩薩,但北莽這一次卻打得格外兇猛。

    他們兵分兩路,東路主攻兩遼,西路則嚴陣以待,謹守與北涼交界的龍腰、姑塞兩州邊境。明顯是抱着就算被北涼佔點便宜,也要從兩遼咬下幾塊肉來的想法。

    之所以做出這樣看起來兇險異常的佈置,主要得益於一位離開北莽二十多年的智者。

    棋劍樂府大府主——太平令。

    這位老人因爲當初被慕容女帝一句“你若自視能與天地齊肩,再來做這個帝師”刺激,選擇離開北莽孤身遊歷中原。

    耗費了整整二十年,他幾乎是用腳步一寸寸丈量了離陽的國土,將那裏的風土人情、朝廷制度、文武矛盾,黨派紛爭等等一切的一切都爛熟於心。

    然後纔回到北莽,耗費了七天時間與慕容女帝對談,從天時地利人和,說到中原的地理人治軍力風俗,兩朝邊境戰事;從如何消除北莽內部隱患得士子民心說到未來怎樣滅北涼佔西蜀吞南詔,兵鋒直指太安城,平定天下;以及一統天下之後又該怎樣去治理穩固江山。

    天下事,事無鉅細,太平令娓娓說來,整整七天七夜。

    七日滿腹學識說盡後,慕容女帝握住他的手,平靜道:“願拜先生爲帝師。”

    而這一次北莽的總體戰略便是遵從太平令的意思制定的。

    這位老儒生雖然並不擅長領軍,但他卻能看到許多統兵大將看不到的地方。

    比如說,世人皆知,離陽的東西兩線,北涼善攻,兩遼擅守。所以過去北莽從來都不曾將主攻力量放在兩遼防線上,因爲那樣一來,會給北涼大軍趁機偷襲王庭的風險。

    單純從軍事佈置考慮,的確是這樣沒錯。

    但深入瞭解了離陽的政治民生、朝堂主流意識形態後,太平令發現,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離陽到底有沒有實力滅掉北莽?

    他認爲,二十年前是有的。

    彼時的離陽,剛剛完成了中原一統,雖然疲憊,但挾滅去八國的累勝之勢北征的話,勝算依舊很大,因爲那個時候正好是慕容女帝剛剛上位,北莽朝局不穩的時期。

    但問題在於,離陽皇帝當時對徐驍忌憚已久,生怕北涼鐵騎以虎吞狼,滅去北莽以後,順勢與離陽南北對治,於是發出一封密旨,在大好局勢下迫使徐驍退兵,跟北莽簽訂合約。這才造就了離陽涼莽三方共存的局面。

    那麼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在吸納了洪嘉北奔的諸多中原士子帶來的思想與技術後,北莽比起二十年前早已是脫胎換骨。

    離陽拼盡全力能不能滅掉北莽暫且兩說,但是光憑一個只佔據三州資源,擁兵三十萬的北涼,是不可能真的滅掉佔據天下半壁的北莽王庭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離陽趙氏願意自己在東線抵擋北莽主力的進攻,來爲北涼軍創造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要知道,離陽的都城太安,可就在兩遼的身後,一旦防線被破,北莽鐵騎叩關太安城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若雙方到時候真的都選擇孤注一擲,北莽放棄了王庭守禦,全力南下攻伐太安城,離陽皇帝會怎麼做?

    親自上陣死守太安城,爲攻伐王庭的北涼軍爭取時間?

    做夢!

    以太平令這二十年來在中原的見聞,他覺得戰事只可能有兩種發展方向。

    第一種,如果北涼先攻破北莽的防線,而彼時北莽尚未攻破兩遼,那麼離陽皇帝恐怕會暗中派人來商議,直接放北莽軍隊回去圍剿北涼軍。

    第二種,若雙方同時互爆防線,那麼離陽皇帝也絕不會以自己的安危作爲代價,去賭北涼軍的戰鬥力和忠誠度,因爲他們心虛。所以到那時,最大的可能就是離陽皇帝連發數道聖旨,讓北涼軍撤回來勤王。

    所以無論怎麼算,北莽這樣打都不會喫虧。

    他就是喫定了北涼與離陽面和心不和、互相猜忌的現狀。尤其是離陽方面,寧肯大家都喫虧,也絕不願意自己喫虧而讓北涼佔了便宜。

    不過事實上,這一次的戰爭形勢從一開始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在太平令的分析中,對於北涼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忌憚的,全靠背後有離陽拖後腿纔敢制定如此大膽的計劃。

    但是,這一次卻是北涼方面先動了手。

    在接到太安城傳來的聖旨後,北涼王並沒有如約向北出兵,以圍魏救趙之勢馳援兩遼,而是同樣選擇陳兵邊境,與北莽大軍對峙,然後引麾下最精銳的大雪龍騎軍悍然南下,進兵西蜀!

    與此同時,西域方面竟然也出動僧兵相助,雙方合兵一處,簡直堪稱勢如破竹。當北莽與離陽還在薊北橫水城外互相扯頭髮的時候,西蜀、包括更南邊的南詔已經被北涼軍全數佔領。

    這還不止,西楚曹長卿在西壁壘遺址處高調晉升儒聖,然後以西楚公主姜姒之名,宣稱復國!同在廣陵道的另一位儒聖軒轅敬城代表逐鹿山對此表示支持。

    數百年來,儒家雖然興盛,但卻因爲種種原因極難出現聖人境界的絕頂高手。

    這兩年一下子出了兩個,本該是讓全天下儒生都彈冠相慶的大喜事,但他們如今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比起佛道來說,儒家更講究學而優則仕,因此儒家與朝堂的關係向來最爲密切。

    換句話說就是,儒家學子基本上都在朝爲官。

    但偏偏他們的兩位儒聖卻都在造反……

    這給不少儒家學子的思想造成了相當了強烈的衝擊。

    難道說,這數百年來,儒家出不了聖人,就是因爲這個緣故?

    給朝廷賣命沒有前途,只有自立門戶才能突破桎梏?

    聖人的號召力是相當可怕的,尤其是儒教僅存的兩位聖人都選擇站在一邊的時候,這甚至直接導致了儒家的分裂!

    有相當一部分儒家學子竟然選擇棄官不做,直接跑去投奔曹長卿和軒轅敬城了。

    這一連串的變故讓太安城的皇帝趙惇氣得吐血,整個人一下子蒼老了十歲不止。

    “元師,我離陽的大好江山,怎麼突然就變成了這樣?”

    他躺在病榻上,虛弱地看向帝師元本溪。

    而元本溪此時也不復往日裏智珠在握、勞神在在的模樣,他沉默半晌,終於咬着牙吐出了一個人名:“黃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