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諸天武命 >第一千零五章 超然
    眼下的大乾,正處於天災不斷的惡劣環境裏苦苦掙扎。

    不是旱災就是水災,要麼就是蝗災和雪災,地龍翻身也逐漸變得尋常。

    每一次,都會導致地方損失慘重,百姓的生活和生產狀況,都遭遇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和官府還算給力,並沒有坐視災情蔓延不管不顧。

    可問題是,朝廷自身的能量有限,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

    然後,不少地方就出現了王朝中後期,纔會出現的大肆土地兼併一幕。

    按說,出現這樣的狀況,肯定會引發地區局勢,甚至天下局勢動盪不安,甚至出現義軍揭竿而起。

    可偏偏,大乾境內流民倒是不少,可義軍卻是一支都無。

    但凡天災情況稍稍緩解,不僅各地局勢迅速恢復,就是流民數量也是迅速減少。

    有些受災嚴重的地域,當地百姓繼續留下堅守的十不存一,可依舊沒有鬧出什麼亂子。

    被波及的繁華城鎮但凡不是徹底損毀,用不着很長時間就能恢復部分繁華喧囂場景。

    這樣的場景着實有些詭異,卻是實實在在發生着。

    使得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秩序,經受一次次創擊,卻依舊還能維持下去,不給野心家絲毫可趁之機。

    真的,若不是朝廷每年的收入,都還能穩定在每年兩千萬兩到三千兩萬之間,單單以地方民生而論,大乾已經到了晚年,出現了積重難返的跡象。

    事實上,尼瑪的大乾纔剛剛從承平百年的太平光景,進入天災人禍不斷的狀況。

    底蘊還是很強悍的,不然官府衙門體系早就維持不下去了。

    這一切,自然得益於開國勳貴集團,開啓的外海探索之風。

    北方地域的大部分流民,都被開國勳貴集團收攏,然後培訓一段時間直接坐船送往外海地域。

    要是放在尋常時候,單單他們大肆收攏流民,並且進行簡單的組織培訓,估計就會引起當今和朝堂的特別警惕。

    尼瑪的,無緣無故你丫收攏這麼多流民,還將他們組織起來訓練想要幹什麼,造反麼?

    可是現在,當今和朝廷差不多已經熟視無睹了。

    他們自然知曉原因,外海需要大量流民填充。

    而前往外海地域發展的流民,必須經過簡單的組織訓練,擁有一定的防禦手段。

    這些年,通過開國勳貴集團的手,前往外海發展的流民,數量已經超過百萬。

    整個北方有多少百姓?

    受到天災人禍影響的百姓數量,肯定不下於數百萬,可能超過千萬之數。

    但在地方官府體系還能維持,朝廷也算是管事的當下,但凡家裏有些底子的災民百姓,都不會輕易離開家鄉。

    古語有云人離鄉賤,可不是說着玩的。

    真正的流民規模,也就一兩百萬左右。

    開國勳貴集團一口氣就招攬了上百萬,其餘流民自然就好安置一些,北方的生產秩序並沒有受到太大沖擊,還是能夠繼續運轉下去的。

    尤其是,京城寧府女學編攥出版的《農田水利》一書傳播越廣,地方豪強地主對抗天災的能力就越強。

    受到特殊氣候影響,糧食減產是必然的,天災人禍之下,百姓出現重大傷亡也是可以預見的。

    但情況,還處於可以控制的狀態!

    開國勳貴集團不僅招攬流民出海,他們還是北方最有實力的利益集團之一。

    晉省的煤礦,直隸地域的大部分良田,好幾家有實力通商天下的大商號,還有遍佈北方衆多城鎮的商鋪和工坊,能夠吸納的勞動力也是一個驚人數字。

    加上朝廷的以工代賑一直都在維持,這才叫北方地域情況一直比較穩定。

    糧食減產嚴重不假,可消耗糧食的人口也在迅速銳減。

    特別是從海洋捕撈所獲越來越多,彌補了不少主糧減產帶來的缺失。

    只要朝廷和當今,不是特別針對開國勳貴集團,便還能留有餘力處理糟糕的局面。

    真正要遏制的,應該是各地趁着天災人禍,越發猖獗的土地兼併一事,和實力迅速膨脹的地方豪強,或者說鄉紳集團。

    這些傢伙,真要說起來可比開國勳貴集團都要難纏。

    當今也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起碼直隸地界情況還好,有開國勳貴集團和皇莊作爲根基,徹底壓制住了實力不強的地方鄉紳勢力。

    可其餘地方,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凡是開國勳貴集團勢力不弱的地域,情況就稍稍好一些。

    可若是開國勳貴集團,甚至皇莊勢力都不怎麼樣的地域,就是官府衙門嚴令阻止,也阻擋不了地方鄉紳的貪婪。

    說起來也是好笑,開國勳貴集團在將注意力,大部分都投放到外海地域的時候,竟然成爲了當今穩定地方局勢,遏制土地兼併的壓倉石和同盟。

    當今反應過來的時候,上皇的身體不支直接掛去了。

    爲了叫這位走得風光,當今咬牙從內庫拿出百萬兩銀子,給上皇來了波風光大葬。

    本來,按照紅樓故事的脈絡,接下來就是當今針對開國勳貴集團下狠手整頓的節奏。

    只是,在這裏並沒有發生!

    察覺到開國勳貴集團的重要作用,當今及時調整了策略。

    不調整不行啊,文官集團的勢力膨脹太快,就是當今都感覺心驚膽戰。

    當然,這裏頭少了不寧府賈蓉的推波助瀾。

    一本推演性質的《大明三百年》,就足夠叫當今和開國勳貴集團,全都感受到了沉重壓力。

    裏的推演,簡直就和真實的一般無二,叫看過或者聽過的存在,都懷疑前明是否真的維續了近三百年?

    尤其是文官集團徹底做大,皇位都能暗中把持的時候,那真的是相當刺眼。

    故事裏虛構的幾位前明皇帝,只要稍稍有些心思和作爲,觸犯了文官集團的核心利益,便會死得不明不白。

    什麼落水得了傷寒,什麼中了丹毒之類的事情,看起來那麼的自然,實際上卻是經不起推敲。

    爲了這書,寧府賈蓉遭遇了御史臺和都察院,前所未有的強力彈劾攻擊,就好像他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一般,不少不足以平民憤的那種。

    可文官集團如此強力的反彈,不僅沒有傷害到寧府賈蓉,反倒引起了當今的強烈懷疑。

    加上邊塞戰事頻繁,寧府賈蓉自然屁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