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篡魏 > 第三百六十章 又出京
    張三發現了屁股底下有東西咯着自己,用盡了力氣把身子動了動,本以爲屁股底下的東西是塊石頭,撿起來一看卻是顆從旁邊乾巴巴的樹上掉下來的乾果。

    他連忙把這乾果塞進嘴裏,已經沒什麼唾液的嘴喫力的合攏,可乾果沒咬碎,倒是把自己的嘴磕的滿是血。

    一時滿嘴是血又蓬頭垢面的張三顯得狼狽極了。

    萬幸的是,這裏並沒有人注意他,所有人都在微微閉着眼休息,因爲多動一下可能就多消耗一些肚子裏的存糧--雖然他們已經有很久沒好好喫一點東西了,但人活着是需要胃裏有東西的,不然就是個死,在這個地方,想找到能喫的東西比登天還難,所有人都在等着城門再一次開啓,裏面的老爺們出來像模像樣的說上一番話,施上一點粥。

    這裏是原武縣的北城門,原武是個大縣,堪稱鄭州的門戶,所以這裏有這麼多難民,密密麻麻的擠滿了城門外的空地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們爲什麼會在北城門。

    再往北走,是黃河,沒有路,難民們本來就餓,更不會喫飽了撐的繞城一圈來到北城門,所以只有一個原因--官道通行西城門和東城門不讓他們呆。

    張三來的比大多數難民都早,大概是家在汴州的原因,年中的時候張三就覺得有點不對,回家舔了一口鹽碗,乾巴巴的沒點水氣,再一想自己好多年的老寒腿風溼已經很久沒犯了,張三登時覺得做了法事設了香壇之後那個信誓旦旦說馬上就會下雨的神婆不靠譜。

    於是他拉上了自己的老婆,比大多數人都要早的開始逃荒。

    不逃還能怎麼辦?快一年沒下雨了,地裏的糧食根本一點都收不起來,往日發汛的河都見了底,再不走,再不走等着被黃泥巴給吃了!

    這是張三自己的說法,理由是那些長久因爲暴曬的土地乾枯之後露出的豁口,晚上乍一看就像是黑黝黝的嘴,往日養育農民的土地,此時就好像要喫人。

    帶上老婆,帶上招娣,把家裏的老黃牛趁早賣了,張三就這麼在同鄉人嘲笑的目光中踏上了逃荒的路,他一開始就定好了要去的地方--江南。

    江南好哇,當年自己和老二一起在家裏給爹孃耕田,老二長大了遠走高飛,就剩自己繼承了爹孃的土地和職業當了個農民,本來還以爲這弟弟怕是死在外面了,誰知道前兩年收到封家書,老二在外面--混的還不錯!

    起碼是有宅子有地的富紳了,信上滿是讓張三帶着家人去享福的話。

    在這個年代,可不講究什麼遠親不如近鄰,天下太大了,可親弟弟走再遠,再怎麼飛黃騰達,那也是自己的親弟弟!自己上了門,親弟弟還得照顧自己一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收到那封信的時候,張三就動了心,自己一個農民,種地早就種煩了,可想要出人頭地又沒什麼本事,想生個兒子吧,還生了個女兒取名字叫招娣,嘿,誰知道取了這名字媳婦兒還懷不上了。

    真他孃的是個賠錢貨,當初取名字就應該反着來。

    所以張三對於弟弟的邀請,是很動心的。

    然而張三的老婆阻止了當年的張三放棄穩定的日子去投奔他弟弟,她是個穩重內秀的女人,也許有時候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自己的小心思,有因爲見識不多所有有些侷限的思想,但她的身上無疑充斥着這個年代女人們的美好品德--勤勞,踏實,顧家,肯幹。

    她告訴張三,如果弟弟發達了,那就更應該老實本分的種地,把心頭的擔子放下,弟弟要是真的有要拉一把張三的心思,哪怕不去,等弟弟以後安定了,也會派人來接,若是弟弟沒有這心思,或者現在正在忙,張三帶着一家子過去不是添亂是什麼?

    命裏該有的,早晚都有,命裏沒有的,可別強求,就這樣兩口子帶着女兒守着家,安安穩穩的種地過日子也挺好的。

    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張三被說服了,又種了幾年的地,正當他以爲今年會跟以往一樣的時候,旱災...來了。

    立春不下雨,還能忍,小雨不下雨,這就離譜了,從過年到二月,天上一滴水沒落下來過,麥苗們全靠挑水放水養着,可還是有些焉了。

    然後就這麼折騰到了年中,眼看收成不到三成,眼看人心惶惶,眼看老天爺估計還是不會下雨,張三那顆去投奔弟弟的心又活躍起來了。

    那就整!

    可惜天不遂人願,正當張三帶着老婆孩子往南邊走,租了個驢車一路看着百姓們的怨聲載道的時候,南邊...封路了。

    河南道和江南道的交界,封路來的要比其他地方更早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江南道的官員們膽子大了些,眼看最近逃難的人多起來,本地民衆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直接把府兵軍營搬到了官道口,大頭兵們都是不講理的,好好的在軍營住着突然來值勤,本來就心裏一股窩火,哪裏會去聽逃荒難民們的苦苦哀求?

    甚至有些膽子大的還動起了手,也沒人管。

    張三一看這情況就覺得不對,別看他平時在家裏橫的不行,一出門在外膽子還沒自己媳婦大,看着擁擠在邊界的百姓越來越多,再聽自己媳婦一陣勸說,張三跺了跺腳,乾脆就往回走。

    可走着走着情況就不對了。

    一來一去兩個月,老天爺還是沒下雨,這就算了,張三頂多回到老家捱餓而已,可半路上遇到個老鄉帶來個晴天霹靂--鬧瘟疫了。

    爲什麼?餓死的人多了,沒人管,官府們百姓們每天都爲災情發愁,那屍體在外面放久了,加上天氣熱,沒幾天就發臭鼓了起來。

    有個小屁孩據說拿着棍子去戳,戳爆了濺了一身,當天晚上就不行了,還連累整個村子都染了病。

    然後就是逃命了,這回逃的比上次還快,往東走是青州,聽說那邊封路比江南道還早,往北走是黃河,往南走下不去,張三乾脆就狠下了心。

    走,去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