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秦:開局搶了蓋聶的首席劍師 >第一百九十九章 非人哉
    楚國因爲內亂,大將軍項燕想要着手防備秦國卻力有不逮。

    他是大將軍不假,在楚國的威望君主還高也不假,奈何楚國還是姓熊而不是項,他項燕再有遠大的抱負,首先解決的還是王室這個大關。

    楚國的王室拖了項燕的後腳,那麼趙國王室就是水鬼,在拼命拉李牧落水。

    秦奪趙十二城,趙敢怒不敢言,今又有鄭國渠修建成功,秦大軍集結必然再度北上,攻佔趙國更多的都城。

    以李牧的意見,趙國已經多少抵抗秦國的力量,當務之急發展趙國國力已經有些來不及。

    趙國應當歸還燕國城池,解除誤會,隨即召集趙韓魏三國再度形成五國聯軍,當年魏無忌有能力率領五國聯軍打的齊、秦苦不堪言,他李牧同樣有自信再現輝煌,甚至比魏無忌做的更好。

    李牧有此自信,趙國上下爲之一震,都有殊死一搏的意思。

    沒辦法秦國之前狂奪十二城,兵臨HD的勇猛讓趙國上下恐懼不已,趙悼襄王也終於沒犯糊塗,聽從了李牧的意見。

    然而可笑的事發生了,就在趙國君臣一心都準備前去燕國協商時,不知道是不是爲之前的事引咎,還是宮內生活操勞過度,趙悼襄王一覺沒醒來,就這麼逝世了。

    完了,他還有“遺詔”傳位給趙國有名的紈絝公子,趙遷。

    對於趙悼襄王的“遺詔”趙國上下沸騰,皆是驚掉了下巴。

    趙遷何許人,一個妓女之子,趙國人見人怕的混世魔王,一天到晚遊手好閒,不是遊走在勾欄之地,就是在調戲民家婦女的路上,其風評之差,趙國遠近聞名。

    就這麼一個要能力沒能力,要品德沒品德的人,王位離他原本是非常遙遠的。

    要知道趙國可不止他一個公子,其上有的是品性德行都足夠的公子。

    可事實上,趙悼襄王就很“糊塗”的把王位傳給了趙遷,甚至沒有傳給德才兼備的太子趙嘉,這“遺詔”留的實在蹊蹺無比。

    趙國上下都明白王位不該是趙遷,但“遺詔”再蹊蹺,那也是趙悼襄王所留,加上重臣郭開的力保,趙遷終究是登上了王位,成爲趙國新一代君主。

    趙王遷登基事實無法再改變,李牧只能祈求趙遷不像趙國傳揚那麼無能,以前的作態都是他的隱忍。

    可惜,李牧想多了。

    趙遷登基後第一件事不是想着怎麼去協商燕國,也不是去考慮五國聯軍,而是讓升遷郭開成爲趙國相國,地位與李牧平起平坐。

    對於這位朝中一直對付自己,逼走廉頗的郭開,李牧就沒有一點好臉色,自然不想這樣的小人獲得這般權利,所以他聯合朝中大半重臣,聯名要廢除郭開之職位,奈何趙王遷新王上任,他第一道王召,啓容李牧指手畫腳。

    聯名上書中所涉及的官員大半被降職,其餘官位保住,那也受到一定俸祿懲罰。

    趙王遷如此袒護郭開,全朝文武哪裏不明白郭開在趙王遷心中的分量。

    彈劾郭開之事就這麼不了了之。

    郭開之事李牧有恨,但社稷爲重他沒說什麼,準備繼續進行五國聯軍計劃。

    然而現實又給李牧開了一個玩笑,趙王遷在任命郭開爲相後,第二道王召是全國選妃行動,至於五國聯軍的事,那是什麼,和他有什麼關係?

    “如此不智,子非人哉!”

    面對趙王遷的不作爲,李牧摔斷手中朝板憤然離開朝堂。

    “大將軍也許是累了,有些胡言亂語,這些日子就在家好好休息吧,郭卿家,選妃之事還需麻煩你了。”

    “臣領命。”

    五國唯一聯軍的希望在趙國破碎,當前五國的人才底蘊,除了李牧是找不出誰還有統帥五國力量的人才。

    所以在李牧憤然離開朝堂時,趙國以及其他四國的命運變得更加風雨飄渺起來。

    不管其他國家以爲鄭國渠變化如何,都影響不了姒禹歡快的旅途。

    有焰靈姬和紫女陪伴,他們三人的實力又足夠強,在這紛亂的戰國,旅行的倒十分有趣。

    百家爭鳴的時代,路上有太多千奇百怪,名家的嘴,農家的陣法,墨家的機關術,道家的道(開)法(掛)等等,他們都有幸見識。

    而隨着姒禹的腳步,七國瞭解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揹負赤紅焚寂,腰纏酣暢酒水,興起可救乞丐流民,面喪可滅公子世家。

    江湖流傳,當你眼前出現一抹紅光時,你就要小心了,因爲下一秒你不知道是榮華富貴還是身首異處。

    又是一年冬天,大雪紛飛,爲函谷關這座天下聞名遐邇的關塞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

    函谷關今日城門大開,迎接着來自五湖四海的流民。

    “哎呀,早知道就早點來秦國了,你們看看那些秦民誰不是棉衣棉褲,聽說只要穿上那個,馬上就能無視風雪。”

    “早知道?你要是早點來,那可不僅僅還是棉衣棉褲,聽說之前來的人已經有人脫去奴籍正式加入秦國,成爲秦國百姓。”

    “秦國人幸福啊,成爲了秦國人不僅國家賞賜農田,獎勵居所,而且稅收七國最低,別提他們多富足了,我有遠方親戚在秦國,現在都喫上極東之地的海魚,海魚你沒見過吧,一隻就有幾十斤,幾百斤大小,足夠一個家庭喫好幾個月呢。”

    “怎麼會有那麼大的魚?是吹出來的吧?”

    “吹,你等着,等中午放糧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

    議論之聲從路過的流民中不斷傳出,從他們期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秦國早就嚮往已久。

    “午飯時間到,還沒登基的全部排好隊,每人只允許領取一份食物,若要帶領,必須如實稟報,若如查證有加,立斬不赦。”

    轟。

    隨着幾輛高大馬車駛來,一鍋又一鍋的救濟糧送達。

    城外大半的流民似乎早就熟悉這個時間點,有秩序的排隊等候。

    那些新來的見“老人”都這麼有秩序,自然也循規蹈矩,不敢造次。

    而隨着衆人的等候,盛滿紅薯稀飯的大鍋打開,立刻城門附近飄香四溢,引得流民們瘋狂吸鼻。

    “好,好香啊,以前聽聞秦國如何如何好,就算是救濟糧都比其他國家正常百姓的伙食好,當時我還不信,現在看看,只怪當初的自己太無知啊。”

    “這才哪到哪,好喫的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