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172章:考校大孫
    河南是華夏文明起源地之一,這裏被人稱爲中原,自古至今都是一個存在感極強的一個地方。

    由於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東西南北交通中心,自古就是戰略要地。

    和平年代還好一點,但是一旦遇見戰爭年代,那就是諸侯逐鹿的地方,戰爭根本就不會停。

    河南地區,在今年二月黃河決堤,期間就已經賑災過一次了。

    水災還未過去,蝗災跟旱災就來了,現在又來一個特大的瘟疫。

    報信上說是有大約三十多萬人受災,但就這統計數據,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清楚。

    遠遠不止!

    像瘟疫這等災情,任由傳播的情況下,受災人數再翻上十倍,都很有可能。

    且像瘟疫這樣的事情,根本無法統計,都是遠遠避開,誰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出事。

    朱元璋聽完茹瑺的講述後,緊皺的眉頭,沒有絲毫鬆開的跡象。

    片刻後纔對戶部尚書趙勉問道:“賑災的糧食,現在已經籌備了多少了。。”

    趙勉聞言,身子一震,語氣顫抖的說道:“回稟陛下,戶部在瞭解到災情的同時,於昨夜已經開始緊急籌備,目前...目前大約可以調動三百多石糧食過去。”

    三百多石,大約是四萬多斤的糧食。

    但面對幾十上百萬的災民,三百多石,能夠維持多久?

    朱元璋自小是貧農,三百多石咋一聽好像很多,但對受災的河南地區來說,真就是杯水車薪。

    “給咱解釋解釋,爲何只有三百多石。”朱元璋森然的問道。

    趙勉連忙述說:“啓稟陛下,河南地區自進今年二月始,災荒不斷,賑災的糧食從未停歇過,一直在盡力的輸送。”

    “如今整個戶部能夠籌備到的糧食,都已經全部籌備過來了,這三百多石,還需從糧商手裏購置一批。”

    “如今米貴,恰逢秋收未到,便是糧商手裏的糧食也不盡多,所用花費已然遠遠超出。”

    “再加上今年各地災荒不斷,賦稅減少,國庫如今已然告急,臣實在是想不出法子抽調出來。”

    朱元璋呵斥道:“咱兩月前,就讓銀作局批了三百萬貫寶鈔過去,你告訴咱,這才僅僅過了兩個月,就沒了?”

    “這其中的錢財去向,爾等戶部莫非是私吞了不成。”

    趙勉嚇得連忙跪地,解釋說道:“陛下明察,臣自擔任戶部尚書以來,不敢有絲毫懈怠,在陛下寶鈔下來前,戶部這邊于軍部早有大量欠餉。”

    “銀作局的寶鈔一到,就立馬發放了下去,結清欠餉,其中耗費寶鈔將近一百二十萬貫,米一百三十石。”

    “未有入賬,出賬不斷,臣實在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望陛下明察秋毫。”

    朱元璋聞言,右手一把抓住龍椅扶手,抑制自己即將發飆的情緒。

    往常來說,遇到這樣的情況,趙勉不說直接處死,革職是指定跑不掉的,但現在的朱元璋終究還是忍不住了。

    按照大孫教的法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而後緩緩吐出,朱元璋這才感覺自己稍微舒服了一些。

    而後問道:“現如今這般情況,爾等可是還有什麼法子可以應對此事。”

    朱元璋沒有提‘以工代賑’的事情,這般大規模的災荒,以工代賑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以工代賑只有對於小型的災荒,受災人數在數萬之內,纔能有明顯的效果。

    一旦人數接近或超過十萬,以工代賑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可言。

    面對陛下的問話,下方几個尚書相互對視一番,均是保持沉默,包括後面的羣臣,也是低頭不語。

    能有什麼辦法呢,遇到災荒,唯有首先賑災纔是,但就目前而言,大明的財政赤字,國庫都要空了。

    擠出來三百多石,顯然這還是戶部尚書趙勉的能力不錯,換作他人面對如今境地,估計只有乾瞪眼的份。

    “瘟疫的事情,太醫院派遣醫官,研究處理,另銀作局再印寶鈔兩百萬貫,以用於此次災荒,當地各醫署協調處理瘟疫之事。”

    朱元璋開口說道。

    太醫院歸屬禮部負責,不過現在沒有禮部尚書,朱元璋就直接下令了。

    對於災荒,大明現在很是熟悉,自大明立國至今二十五年間,賑災一直就是朝堂上的主旋律,每年每月,都要討論這個事情,套路方式都很熟悉。

    只是往前陛下都會殺上幾人祭天,今日卻沒了動靜,羣臣們還有些不習慣。

    像是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已經經歷了二十五年之多,只是每次遇到,終究還是會有一種無力感。

    大明的財政,一直都是目前大明的痛處,每年赤字都很習慣了。

    不僅僅是賑災,就是軍部的軍餉,大臣的俸祿拖欠,也已經成了慣例。

    當然,拖欠的這部分,並非是銀子。

    大明寶鈔,從來都是按時按刻的發放了下去,畢竟幾張紙的東西,銀作局印起來不算難事。

    目前大明羣臣的俸祿,是寶鈔加實物。

    除了大明寶鈔外,還有綢緞布匹大米。

    綢緞布匹好說,大米一向是拖欠着的,畢竟單純的大明寶鈔,在這個物價飛漲,寶鈔貶值的年代,所產生的購買力,朱元璋心中也是清楚的。

    只是市場經濟的調節,無休止的印刷寶鈔,只會讓大明寶鈔不斷的貶值。

    兩貫鈔只能換一兩白銀這等事情,朱元璋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知道又如何,還能有什麼辦法可言。

    退朝後。

    朱允炆並沒有去找皇爺爺,在這個時候去找皇爺爺說大哥的事情,撈不到半分好處。

    也沒有誰會在這個點上,去觸陛下的黴頭,哪怕有事,能壓着就先壓着吧。

    華蓋殿內,朱元璋沒有直接上手批閱奏章,而是坐在書案上有些出神。

    對於河南地區如今的情況,朱元璋完全可以感同身受,當初的他就是這麼經歷過來的。

    不過是運氣比較好,雖然艱難了一些,終究是撐了過來。

    但是撐不過來的,可不在少數。

    如今的河南地區,怕是易子而食這等事情,已經是遍地可見了。

    “陛下,臣認爲或許可以找長孫殿下聊聊,興許能有些辦法。”蔣瓛侍衛在一旁,猶豫了良久,終於還是忍不住的說道。

    “大孫?這等國家大事,找他能有什麼法子。”朱元璋聞言,皺眉說道。

    蔣瓛聽到陛下沒有第一時間拒絕,於是解釋道:“啓稟陛下,長孫殿下擅長買賣之道,其所經營的羣英商會,每年賺取的錢財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