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
    汝陽縣屬於上縣,縣城內人口將近十五萬左右,商業也算是比較發達。

    但是四萬大軍就在城外幾裏地內紮營,這可是給了汝陽縣很大的壓力。

    縣城內府衙。

    包含知縣在內的數人,聚在一堂,商議城外之事。

    縣衙的官吏設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貳官、屬官、教職、雜職、吏典、差役的順序編排的。

    佐貳官是縣丞、主簿,分掌糧務、水利、河防等事。

    此刻除了知縣,主簿,縣丞等人外,典吏作爲屬官,也在其中。

    “袁大人,據說外面率領大軍之人,乃是當今長孫殿下,不知長孫殿下如此尊貴的身份,怎麼會來到我們這裏。”

    “說是爲了瘟疫過來。”汝陽縣丞有些疑惑的對着知縣問道。

    袁知縣聞言,眉頭微微一擡,卻沒有去回答縣城的話。

    袁姓在汝陽是大姓,先祖能追溯到三國末期的袁術,袁紹之上。

    袁知縣這個知縣的位置,也不是靠功名來的,也是通過舉薦的道路。

    一年纔出多少舉人,進士,明朝的大量官員,基本上都是通過舉薦的形式當官。

    其實朱元璋能夠有這般的威信力,甚至中後的大明,爛到根子上,都還能維持下去,並且很是得民心。

    和朱元璋所任用的舉薦制度,分不開干係。

    朱元璋的舉薦制度,可以看做主要是對於地方富民的拉攏。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詔說道:“賢才不備,不足以爲治。”

    舉薦推舉賢才的科目有:聰明正直、賢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

    洪武時期舉薦的範圍很廣,主要是鼓勵百姓在道德上升華自己,對於孝子表彰的就很不錯。

    諸如易州淶水縣民李得成冒着嚴寒“臥冰求母屍”,被舉爲孝廉,被朝廷任命官職,後來官至布政使。

    以舉薦制度來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品德,而不是能力,是想通過此舉,將社會風氣帶向好的一面,並且培養出一批忠君愛國的官員。

    朱元璋大搞舉薦制度,甚至直接從富民中選用官吏。

    對於地主階級的拉攏,可謂是不遺餘力。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調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還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畝以上的地主,共一萬四千二百四十一戶,編成花名冊,分批召見,直接錄用。

    有了地主階級的擁護,大明自然極爲穩定,尤其是這些擁護的地主們,極爲崇尚忠君愛國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

    這就不難想象朱元璋在民間的威信了,他們當然是會說朱元璋的好話。

    像是貧農,基本上也得靠着富民生活,能夠當選官吏的富民,在當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錯的,也很得到當地貧民的擁護。

    至少在有什麼災禍的時候,通常都會以身作則,出來救濟四方。

    所以貧農對於朱元璋也是同樣的擁護,認爲這是個真正的好皇帝。

    有拉攏便有打壓。

    對於支持明朝統治的地主階級,朱元璋自然是笑臉相應。

    對於不支持,不配合的,甚至當地名聲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個殺伐果斷。

    諸如蘇州人才姚潤、王謨被徵不至,皆誅而籍其家。

    像是那些地主勢力更加強大的,更加要狠一些。

    江南的地主豪強勢力最爲強大,這些地主豪強擁有大量土地,還魚肉百姓橫行霸道,甚至隱藏人口和土地,向農民轉嫁賦役負擔,使朝廷的統治延伸不到基層,偶爾還來個起義啥的,也是這些人在背後支持。

    朱元璋便幾次下令將曾經依附於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江南地主豪強,還有忠於元朝的孤臣都遷到鳳陽。

    使其遠離家鄉,沒有根基,方便控制之餘,還可以開發開發鳳陽老家。

    其中一些較爲大頭的,還被遷移到南京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美其名曰:以壯京畿。

    便就是這般剛柔並濟的手段,才能奠下明朝將近三百年的國祚。

    不然大明中後期的那些奇葩皇帝,早把大明給完犢子了。

    後面朱棣三次親征,搞得大明一窮二白,也是因爲地主階級的擁護,纔沒有動搖到統治的根基。

    袁知縣,便就是這地主階級中的一員,所以他對於朝廷,尤其是朱元璋那是極度的擁護。

    河南這邊賑災,可是實實在在出了不少的錢糧。

    聞言,袁知縣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而是沉吟過後,這才說道:“長孫殿下能夠來我們汝陽,是對汝陽的重視。”

    “既然長孫殿下來了,那我們汝陽也得拿出誠意方可。”

    下方的縣丞聞言,面色有些憂愁的回道:“可是大人,今日殿下並未迴應,而是交代明日再看,這其中是不是殿下對我們有什麼看法呀。”

    袁知縣搖搖頭,道:“不要肆意去猜測長孫殿下的想法,本官聽說,陛下已經定下,將於九月舉行冊封太孫事宜,長孫殿下此刻前來,定然就是爲了處置瘟疫此事。”

    朱雄英的存在,就算是朝廷重臣,幾乎都不知道,就連皇宮裏,若不是老一輩的,也不清楚。

    所以袁知縣下意識的以爲,就是朱允炆。

    在袁知縣說完後,數位官員紛紛點頭贊同,典吏則開口道:“知縣大人,長孫殿下駕臨,我等如何也得組織縣內的大戶們,共同表達出誠意吧。”

    袁知縣不言,其他官員紛紛出聲贊同。

    典吏作爲知縣屬官,像是這種知縣不方面開口的話,自然要效勞一番。

    顯然這個典吏還是很懂味的,袁知縣也投去讚許的目光。

    這體現的誠意,在袁知縣看來,自然是越大越好。

    這可是不久後的太孫殿下,大明未來的皇帝陛下,若是能夠有幸讓其對自己對上幾分好的印象,還愁以後官路不同。

    在袁知縣看來,長孫殿下的到來,簡直就是自己這一生中最大的機遇。

    所以昨天長孫殿下剛到的時候,就忍不住想要拜訪。

    現在想起來,是自己有些孟浪了。

    不過殿下既然沒有明確拒絕,那肯定就有戲,且看這情況,長孫殿下應該不止待上一兩日。

    “大人,這誠意,大概在一個什麼範疇之內呢。”

    主簿有些遲疑的問道。

    能夠幹到主簿,他自然是有足夠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