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35章:大明邸報
    人都是很複雜的,即便是朱元璋也是如此。

    最是無情帝王家。

    他想大孫殺伐果斷,又想大孫兼愛包容。

    若是大孫選擇將此事,牽連至老四,允炆身上,欣慰之餘,難免有些遺憾。

    現在如此選擇,似乎在皇帝位上,少了些不擇手段,卻多了很多人情味。

    “你四叔的本事咱清楚,還是很足夠的,現在李景隆這小子,也是鐵了心的去幫他,海外倭國,看似荒蕪貧瘠,卻有先天優勢,易守難攻。”

    “加上倭人兵源隨意取用,無須顧忌太多,大孫就不怕,往後多年,你四叔起軍數十萬,甚至百萬,反攻大明,奪取帝位嗎。”

    朱元璋問道。

    這次的問話,算是非常直接了。

    從前朱棣的一些事情,只不過大家心中清楚,從未被擺在檯面上來過。

    朱英聞言,卻是笑了,道:“大明享有疆域千萬裏地,口計更有六千餘萬,反觀倭國,不過彈丸之地,且另有二叔,七叔掣肘。”

    “若是如此四叔也能興兵成事,這大明,便是讓與四叔又如何。”

    朱英的話語中,是止不住的自信。

    朱元璋聽着也笑了,老四真有這個本事,哪也沒什麼多話好說。

    往後不知道,現在的大孫,堪堪十八歲的年紀,少說都有數十年光陰。

    老四年紀也大了,想要熬過大孫,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治理天下這塊,大孫可要比老四條理清晰多了,軍事天賦暫且不提,單單在練兵這塊,便就是無與倫比,加上一衆老將歸心,朱元璋實在是想不到,老四有什麼可能,可以從倭國反攻大明。

    若是真能成,便就像大孫所說,讓與老四又何妨。

    算起來,也是肉爛在鍋裏。

    謀刺太孫的風波,似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散了。

    次日許多百姓想起,這一切來得太快,又結束得太快。

    烈日之下,連血腥味,也是快速的消散。

    往前的大案,少數都是持續數月,甚至一年,這才過三天,就無人再次談及此事了。

    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神祕的太孫殿下的討論。

    茶樓裏熱鬧無比,已經有許多嗅到商機的說書人,連夜編造有關於太孫殿下的版本,搶奪熱度,開始流傳。

    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在明初這個時候,正是小說最爲盛行的時候。

    即便是皇宮裏的朱元璋,時而也會捧着後世著名的《水滸傳》閱讀一番。

    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水滸傳》的出現和熱度,纔是奠基明初小說流行的開始,這和朱元璋的喜愛,也有很大的關係。

    施耐庵有長篇小說之父的名頭,幾乎是開創了小說界的祖師級人物。

    每每想起施耐庵,朱元璋都覺得極爲可惜。

    施耐庵可不是什麼簡單人物。

    十九歲秀才,二十八歲舉人,三十六歲那年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曾在錢塘江爲官三年,名聲顯著,因不滿元朝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

    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

    後來張士誠貪圖享樂,毫無大志,在降元后,施耐庵終於無法忍受,憤而離去。

    朱元璋知其名聲,大明建國初,屢次下詔徵用,無奈施耐庵已經沒了當官的心思,便就再未在官場上出現過。

    此後在家,安心寫書。

    《水滸傳》後沒過幾年,便就病逝了。

    但《水滸傳》的流傳在整個大明,可謂是極爲盛行。

    但凡文人,誰若說自己沒讀過水滸傳,那自然是要被人所鄙視的。

    也是因此,明代的小說文化,真正的開始盛行起來。

    洪武三年,施耐庵在興化逝世後,他的徒弟羅貫中繼續遺志,再次出書《三國志通俗演義》,也就是後世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自然也不是什麼簡單角色,雖然因爲家父從商,未曾考取功名,但本身的文學素養是極高的。

    而在當張士誠幕僚的時候,出謀劃策將朱元璋部下康茂才的進攻擊潰,這也就導致和朱元璋結了仇。

    以至於大明建國後,放棄讀書人的身份,不敢踏入官場,怕慘遭報復。

    然羅貫中卻不知曉。

    不管是《水滸傳》,亦或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在大明的名聲這麼大。

    朱元璋也是個讀書人,能不知曉其所作所爲。

    只是朱元璋也是喜歡看書的呀,除了這兩本外,《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

    這般多的作品,可都是在朱元璋的藏書裏。

    這大明,從不缺少某個官員,但卻缺少像羅貫中這般的小說家。

    與其徵辟爲官,不若讓其安心寫書。

    往往羅貫中有新書出爐,便會通過驛站傳遞,三天內必到朱元璋的書案之上,供其品鑑欣賞。

    京師裏的說書人,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是可以影響到輿論的。

    這些說書人長期入駐在各個茶樓,酒樓,講述各種小說。

    畢竟再好的小說,也得識字纔行,普通百姓,哪有什麼閒錢購買書籍,更別提看小說了。

    聽書,便就成了如今大明主要的流行方式。

    幾枚銅錢,一碗粗茶,就能在茶樓裏聽上半晌,豈不快哉。

    至於勾欄聽曲嘛,那自然就是達官貴人才能消費得起。

    不過就現在的趨勢,聽書也算是雅俗共賞了。

    京師的說書人,大概有七成,都屬於錦衣衛暗線。

    作爲主要輿論的傳播途徑,在這塊上朱元璋把握得很清晰,所有說書的目錄,差不多都是要經過報備的,可不是你想說啥就說啥。

    一旦涉及到君權政權,相對敏感的地方,未等下臺,就被錦衣衛請去喝茶了。

    現在京師關於太孫殿下的話本小說,這些內容也都是經過了錦衣衛的審覈,甚至是朱元璋都翻閱過後,確定無誤才能去講。

    皇家對於絕對多數百姓來說,都是非常神祕,高貴,至高無上。

    能夠聽到跟皇家有關的小說,受到所有百姓,甚至是基層官吏的追捧。

    茶樓酒樓,但凡有說書人,講述跟太孫殿下有關的,必然是人滿爲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