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
    在和大孫一起經歷過這麼多事情之後,朱元璋如何看不出大孫的想法。

    只是看這個章程裏的一些簡單描述,朱元璋就知道大孫實行的主要方向。

    其實驛站對於大明財政的負擔,朱元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他深知驛站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許有任何缺失存在。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驛站就是皇權的延伸。

    有驛站的地方,纔是叫做真正的大明疆土。

    即便是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錢財去維持整個驛站的運轉,朱元璋也是在所不惜。

    其實到了現在,朱元璋對於驛站也有擔憂,他很擔心那個子孫不得行,對驛站忽視,甚至是裁剪,撤銷驛站。

    朱元璋的擔憂,實則在大明末年,成了現實。

    明末崇禎爲了節約朝廷的開支,便把很多的機構取消和合並了,他認爲這個驛站機構是可有可無的,於是下令將他撤掉。

    驛站機構的撤銷讓李自成丟失了一份可以混喫等死的工作,李自成就這樣失業了,並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不得已爲了能夠繼續活下去起兵造反。

    其實嚴格說起來,李自成的造反只是一個體現,最爲主要的是,因爲多代明朝皇帝對於驛站的忽視,不斷壓縮人員和開支,使得京師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開始衰落。

    若是此前,或者說其他人把驛站民用提出來,換來的只有朱元璋的勃然大怒,甚至是直接處死。

    但是大孫提出來,朱元璋就會沉思這其中利弊。

    不得不說,朱英在入宮之後做的這些事情,對於整個大明的影響太大了。

    不管是軍,政,民,都有着非常之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如春風化雨一般,逐漸的滲透,地方上暫且不談,單單就京師而言,已然是翻天覆地。

    前面這麼多成功的案例在前,這也會讓朱元璋在面對大孫看似有些荒唐之舉的同時,不會一棍子給打死。

    朱英聽到老爺子這般詢問,眼中閃過驚喜。

    現在的大明在綜合國力各方面,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

    而目前的朱元璋,就大明而言,可謂唯我獨尊。

    朝堂上撤銷宰相制度後,胡惟庸等一系官員的覆滅,讓整個朝堂再沒有任何朋黨,可以去反抗朱元璋的諭旨。

    軍隊裏,曾經的開國名將一個個老的老,死的死。

    藍玉這些都算是新生代的,而不是最初跟隨朱元璋的那一批。

    百姓,或者說士紳地主這些,那就更不用說了。

    驅逐韃虜,恢復中原,這等功績可得千古傳唱,經過起義的新地主階層,都是大明,朱元璋利益的擁護者。

    哪怕江南地區的那些豪紳世家心有怨恨,在強力賦稅,富民遷移,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也頂多是暗地裏耍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動作。

    朱英很清楚。

    不管是多大的改革,只要得到老爺子的威望加持,那就定然可以推行下去。

    心中思索一番後,朱英回道:

    “爺爺,孫兒在查看戶部的財政支出後,發現整個驛站對於大明的負擔,非常之嚴重,甚至比都上軍餉開支的大半。”

    “可孫兒心中也很是清楚,驛站對於咱們大明,是絕對重要且不可缺少的。”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驛站的開支誠然可以承擔得起,可孫兒心中擔憂着,若是往後的大明,遇上天災人禍,亦或是其他問題。”

    “後世哪個不肖子孫,腦袋一熱,把整個驛站都給裁剪撤銷,那豈不是自毀我大明根基。”

    “所以孫兒就一直在想着,如果驛站能夠像爺爺定下的軍戶制度那般,能夠自行填補錢財開支,甚至還能有所盈餘。”

    “那後世子孫對此,自當只有看重,而沒有忽視之憂了。”

    朱元璋聽着這話,心裏頭非常的欣慰。

    常言道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看來,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曾經還缺銀子花銷,現在大孫基本上也解決了這塊問題。

    大明寶鈔的價值,也不在不斷的上漲之中,按照目前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便就跟金銀同價了。

    大孫能夠不斷的去探索未來大明國運之事,這說明具備長遠目光。

    有孫如此,爺亦何求。

    不過作爲皇帝,朱元璋自然不會說輕易答應,多少也得提點幾句。

    “大孫當知道,驛站營收之處,無非在於道路關隘,貨物運輸,而其中收益最大者,唯有商人。”

    “商人不事生產,若天下雲從,何以安國。”

    聽到老爺子的話,朱英思索片刻後道:“重工興商。”

    “目前商人禍端在於囤貨居奇,投機倒把,妄圖不勞而獲,孫兒重製大明律,另立大明民法章。”

    “但凡擾亂市場,哄擡物價,以暴利爲營者,皆爲觸犯,處以罰金勞役之刑。”

    “商業應該得到有效的引導,在往後的商業建設中,當以工業造廠爲主,開房民辦,盈虧自負。”

    朱元璋聞言,陷入沉思。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數千之中原階級。

    現在大孫做的事情,卻是要把工商業扶持起來。

    對於朱英來說,自然知曉這是大國興起之必然,而對於朱元璋來說,卻是一條看不到未來的嶄新道路。

    “老兄弟,你也跟着咱一起走過來,對於此事如何看。”

    思索間朱元璋的目光掃過背景板的湯和,便就順口問道。

    湯和聽到這話,相當無語的同時,也有些震驚。

    朱元璋是個什麼性子的人,湯和最爲清楚,對於商人,從小就是深惡痛絕,恨不得全部殺之。

    從大明開國以來,對於商人種種打壓的措施,就非常的清楚。

    現在太孫提出興商之舉,竟然沒有讓陛下勃然大怒,反而思索其中的可能性。

    這完全又是一個馬皇后呀。

    心裏頭有些慰藉,至少陛下不會跟從前那般嗜殺了,身邊也能有可以勸阻之人。

    只是這話,肯定不能說的,便就拱手作揖道:“老臣聽着陛下跟太孫談論商道之事,只感覺雲裏霧裏,似懂非懂。”

    “或許是老臣年邁,腦子有些糊塗了,對於此事,真不知曉該如何回答。”

    聽着這話,朱元璋原本想要斥責幾句,不過看着湯和的老態,想起方纔一起聊的幼年往事,心裏頭不剩唏噓。

    嘆息道:“誒,咱們都老了,現在這天下,也該是年輕人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