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
    “神風!”

    大堂內,馮勝口中,不斷的唸叨這個詞。

    他對面坐着的,欽天監監正劉日新點頭說道:“根據下官等的推算,東方氣象莫測,有風雲之變化,即神風之徵兆。”

    “下官尋了錦衣衛,特地去問過當地的倭人土著,神風在倭國幾乎每年都有,也差不多正是在這個時節。”

    一直在內陸征戰的馮勝,自然是從未見過颱風,也不知道颱風刮起來的時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不過有蒙元的前車之鑑,馮勝對於欽天監提示的神風,自也不會說無視。

    “神風大約還有多久過來。”

    沉思一會後,馮勝問道。

    劉日新道:“在東南沿海的民間有“六月一雷止三臺,七月一雷九臺來”的說法,不過我等地處倭國,神風自當是先抵達倭國,而後纔會自我大明。”

    “按照時限推算,倭國神風比之大明,應當提前一兩月左右,當下正是五月,遠東之方有雷聲鳴動,神風約在一月之後抵達。”

    “下官已經命人呢,自高山上時刻觀察東方海上跡象,神風來臨,必定會有魚形雲在空中漂浮。若雲色爲白,則預兆颱風來勢緩和。若雲色呈黑,那麼颱風勢必兇猛。”

    “屆時便自當知曉。”

    馮勝點點頭:“看來,只能立即建造防禦工事了,就是不知道這次的颶風,將會有多麼兇猛,倘若比之三年前那場,怕就不好行事了。”

    “如今倭國那邊按兵不動,九州島內更是躲避三舍,不與我軍正面抵抗,估計也是打着這神風的主意。”

    “妄圖以神風摧毀我軍,而後亦如蒙元那般,取得勝利。”

    朱元璋立國後,大明境內也有兩場很大的颱風。

    有記載:

    洪武五年,七月,大風雨,海溢,漂沒死者萬餘人。

    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颶風,揚沙拔木,漂沒三州,一千七百家盡葬魚腹。崇明沿沙廬舍盡沒,民溺十之七八,松江府溺死二萬餘人。

    在和劉日新交談完之後,馮勝也不遲疑,立即下令建造防禦颱風工事。

    對於颱風的防禦,主要的手段主要就是加固了。

    不過擺在馮勝面前的,還有關於大明船隊。

    “馮誠,傳我軍令,立即自軍中選出萬人,將船隊開回大明。”

    馮勝把侄子叫來吩咐道。

    他不知道局峯會有多大規模,若是規模過大的話,那麼對於船隊的打擊是非常厲害的。

    每一艘船,都是寶貴的財富,在颶風之下,人都已經很難生存,更何況之船。

    “叔父,若是船隊迴轉,侄兒擔憂軍中士氣會遭受打擊。”

    馮誠遲疑片刻後說道。

    船隊對於大明的軍士來說,就像是一條後路,如果船隊全部走了,感覺就像是後路被斷,士氣自然滑落。

    “又不是不過來了,迴轉大明後,將這裏的情況上奏陛下,九州島這邊的糧食堪憂,加上颶風襲擊,必然會有大規模傷亡。”

    “包括糧田,估計也會受損嚴重,船隊的迴轉,在保全的同時,還可籌備糧食,以用之災後。”

    “這些事情,到時候傳下去,安軍士們的心。”

    馮勝不慌不忙的說道。

    作爲當代的頂尖名將,在軍心的把控上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加上他的個人威望,即便是燕王,晉王,所率領的將士,多有精銳,然比起馮勝來說,只能說是相差甚大。

    ......

    “看來,都在等六月的颶風。”

    身處蘇州府的朱英,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有關倭國的情報。

    目前倭國的狀態,屬於比較符合預期。

    對於大多數的將士來說,遠征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戰場廝殺,而是完全陌生的環境。

    水土不服在後世,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名詞,但是於現在,可是真正會死人的。

    可不是說死幾個人,而是一旦形成瘟疫,就是大片大片的死亡。

    去倭國遠征的將士,大多數都是長期生活在內陸地區,單單一個暈船,就能消耗出他們大量的戰力。

    在對抗倭國海戰的時候,出場的是久經水站的大明水師,這纔可以一舉成功。

    “東家,倭國那邊目前人口比較緊缺,是以無法運送大量倭人到大明來。”

    “現在雖然佔據了九州島三分之一的地盤,可是戰火地區,對於礦藏來說,開採比較困難,目前在倭國地區,我們商會的買賣正在大量的減少。”

    “包括那些大名,武士,也在減少需求,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提供更加精銳的武器。”

    “目前倭國那邊,開出了二十兩白銀一支火繩槍的價格,火炮開出了五十兩一門。”

    張伯在一旁笑着說道。

    就目前來說,明軍對於倭國,幾乎是摧枯拉朽的一邊倒的局面。

    像是那些城池,可以說是在攻打的當天就能拿下。

    之所以如此簡單,最大的因素還是在於火器的使用。

    目前的倭國,是大刀,長矛,弓箭的時代。

    尤其是那矮小的城門,大小將軍炮一架,轟他小半個時辰,別說城門了,城牆幾乎都轟爛了。

    還談什麼防守。

    然後火統兵上去掃射一番,而後大軍壓入,哪有什麼反抗之力。

    在見識了明軍火器的威力之後,倭國自然是大散錢財,想要購置火器軍備。

    不過火器都在大明朝廷的管轄中,尤其是對於海域的封鎖,哪怕走私商人在這個時候,都不敢冒險去給供貨。

    別說走私了,哪怕是在大明區域內大量購置火器,亦或是火藥等,都會遭受到官府的審查。

    一旦有任何風聲的泄露,那就不用說了,百分百的九族誅滅。

    目前因爲官營的原故,所以看似製造緩慢的火器,其實成本都不算很高。

    哪怕是一門大炮,綜合價格也就在八貫鈔左右,像是火繩槍造價的成本高一點,也不會說超過兩貫鈔。

    雖說理論上是一比一的銀價,實際上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還是要超出寶鈔許多。

    二十兩一支火繩槍,那幾乎就是天價了。

    這還是僅僅是火繩槍,算上火藥的話,簡直就是暴利。

    但是這個錢,朱英暫時可沒打算去賺,尤其是對於倭國。

    當今火器還是被官府牢牢掌控,也不存在什麼軍火商,朱英還要趁着目前火器所帶來的降維打擊,對於大明進行新一輪擴張之後,纔會開始考慮變賣一些淘汰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