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56章:朱元璋對沐家的信任
    朱元璋沒想到,大孫竟然這般擡舉沐英。

    “咱讓沐英世代鎮守雲南,大孫就沒有什麼可忌憚的嗎。”

    乾清宮中,朱元璋笑着問道。

    朱英道:“能有什麼忌憚的,說起來孫兒雖然沒跟沐英叔見面過,不過早就聽說了其偌大的名頭,可惜,無緣一見。”

    朱元璋有些嘆息道:“他是個好孩子,那個時候咱和大妹子,還沒有兒子,看他可憐,便就收養爲義子。”

    “當時他才八歲,就跟着咱一路南征北戰,四處漂泊。”

    “英兒他是極爲聰慧的,而且很是孝順咱,什麼時候,都不用咱吩咐,便就已經搶先做完了。”

    “他十歲的時候,你奶奶便就生了你爹。”

    “他是咱的義子,也是最爲年長的,老大出生後,他眼中的歡喜,咱是看得見的。”

    “你爹跟他的關係特別好,雖然不是親兄弟,但跟親兄弟沒有什麼兩樣。”

    “咱每天要忙着安排打仗的事情,你奶奶她也要忙着給咱幫忙,你爹他小時候,一直都是英兒他幫忙帶着,比咱這個父親,陪伴標兒的時間都要長許多。”

    “咱對於英兒,一直都很放心,雖然有臣子勸說過,但我相信英兒,絕對不會做出什麼對不起咱的事情來。”

    “後來咱建立了大明,英兒也立下了不少功勞,咱便問他,想要什麼賞賜。”

    “當時咱拿出了大明的地圖,讓其挑選一塊地方,給他封王,但是他沒要。”

    “英兒跟咱說,他的功勞,還不足以封王,連國公都夠不上,頂多只能是一個侯爵。”

    “而他求咱的第一件事,便就是請求恢復沐姓。”

    說道這裏,朱元璋笑着說道:“說起來,英兒在跟着咱的時候,便也改了姓,跟着咱姓朱。”

    “確實是跟大孫,有着幾分緣分在裏面。”

    也就是沐英改回了沐姓,不然若是姓朱,入了皇籍,那便是跟朱英同名同姓了。

    而在老爺子的話中,也體現出了對沐英深厚的感情。

    沐英是隨着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的開國功臣,能文能武,又極爲彪悍,卻只活到四十八歲,便就因病去世。

    不過比起其他開國功臣來說,也算是得以善終。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爲心狠手辣的皇帝,弒殺功臣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可以說開國功臣幾乎都被誅殺殆盡。

    沐英算是相當成功的,始終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鎮守西南重地。

    即便是現在,沐英死後,對於沐英後代,也很是信任。

    沐英的出身可以說慘到不能再慘,他是個嬰兒,生死一線時朱元璋收養,成爲其義子。

    十二歲便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所向披靡,屢立戰功,爲朱元璋奪得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當朱元璋登基稱帝時,沐英作爲皇帝的乾兒子,在別人看來,至少應給給封個王噹噹,

    然而去了老少邊窮的雲南戍邊,跟西南地區各族蠻夷作戰,沐英沒有一句怨言,始終保衛着大明江山的西南疆土。

    沐英在西南鞠躬盡瘁,多次平定少數民族的叛亂,朱元璋道: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矣。

    沐英時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他雖然人在西南,但是非常感謝朱元璋和馬皇后對他的救命和提攜之恩。

    一旦打了勝仗,收穫了一些戰利品或者一些土特產,就會挑選一些上乘的禮品送給朱元璋,以報答朱元璋的恩德。

    沐英世代鎮守雲南,其實也是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

    雲南離京師較遠,且少數民族衆多,又臨近番邦,蛇蟲鼠蟻、地形崎嶇、瘴氣瀰漫,這一切不利條件都限制了大明中央對雲南進行編戶齊民。

    所以在雲南治理上,朱元璋犯了難。

    其實在拿下雲南的洪武十五年,同內地一樣,雲南設立了布政使司和衛所,但效果不佳。

    雲南版籍被地方土司藏匿起來,地方土司完全不買布政使的帳。

    加上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土司叛亂事件,駐紮雲南的明軍東征西討,疲於奔命,朱元璋被迫重新思考雲南的統治。

    洪武十六年,經過一年多的醞釀,朱元璋終於做出了選派“名臣重望者”鎮守雲南的決策。

    自此該項政策成了有明一代不曾變過的國策。

    “名臣”是誰?

    當時雲南的三大將是傅友德、藍玉、沐英。

    從親近程度上,只能是朱元璋的義子沐英,因爲一旦選外人鎮守天高皇帝遠的雲南,很容易發展成分裂勢力。

    以朱元璋猜忌多疑的性子,不管是誰,絕對無法安心,也就唯有沐英了。

    所以當年朱元璋就將傅友德、藍玉二將召回,明確讓沐英鎮守雲南。

    自洪武十六年,沐英正式“鎮守雲南”開始,明朝在雲南的體系實際發生了大變動,雖然布政使司還存在,但最高權威變成了將軍沐英,實際就是軍管雲南。

    沐英是雲南地方最高權威,有一切行政決定權,駐紮各府縣的將領也能干涉地方行政。

    這其實跟土皇帝已經沒了兩樣。

    即便是京師的監察御史過去,也只能是看着沐英的臉色行事。

    這等權威,除開太子朱標外。

    即便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甚至是燕王朱棣,都遠遠沒有達到這般的信任程度。

    這可是一省之地,且雲南面積本就很大。

    洪武十九年,沐英上書請求屯田雲南,其屯田政策是三戍七屯、且戍且屯,屯田範圍遍及雲南各地,以屯田兵充當鎮壓力量。

    這麼一搞,既可以讓明軍自給自足,又加強了本地的鎮壓能力。

    此舉贏得了朱元璋的連連稱讚,說屯田可以“紓民力,足兵食,邊防之計莫善於此”。

    屯田制遂在雲南廣泛實行起來,也正是此舉讓朱元璋覺得沐英這小子能成事,就更放心讓他鎮守雲南。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沐英的屯田制,等於在給自家養兵。

    這些屯田的兵,多數都不是漢人,而是當地土司。

    在雲南,本來大家都只認沐英,這麼下去,那還了得。

    當這個事情通過朱元璋的認可之後,當天的朝會上,就直接是炸開了鍋。

    大量的文官,跪倒在奉天殿上,向朱元璋請求掣肘沐英,不能給予如此大的權力,這跟國中之國,已然沒有了任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