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550章:大明人才的匱乏
    羣英商會改革的消息,於第三天的早朝上,就已經是放了出來。

    羣臣震驚。

    這確實是太震撼了,誰能想到太孫殿下竟然要將自己下蛋的金雞給宰了?

    明面上看,羣英商會只是一個變動,但是在失去了隱形權力,尤其是太孫殿下站臺之後的羣英商會,那還能跟現在是一個樣子嘛。

    更別提是說分割之後,直接納入到朝廷的管轄之中,甚至於在當地知縣的管理之下。

    不過說到底,這商會本就一直是太孫殿下的,看這番模樣,肯定陛下也已然同意了,下邊的臣子雖然心裏頭嘀咕,卻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唯有一些消息靈通的大臣,知曉太孫殿下如此做,實爲棄車保帥。

    羣英商會的問題,朱英知曉的並不多,但是這些能夠經常接觸到羣英商會的大臣,尤其是戶部這邊,早就已經知道了商會的隱患了。

    不過太孫殿下的勢力太龐大了,尤其是極其受到陛下的寵溺,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人敢對於羣英商會提出任何不好的建議來。

    而位於京師的羣英商會,處於太孫殿下的視野之中,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問題。

    那些再是跋扈的商會成員,只要來到京師,那就跟變了一個人般老老實實。

    這也是朱英個人的威懾力足夠。

    卻是沒有人想到,這麼大的盤子,太孫殿下這邊,說給瓦解就給瓦解了。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當這個改革落實下去之後,那麼整個羣英商會,將會變得完全不同。

    朱英在早朝上,是宣佈,而不是討論。

    按照章程規矩,便就屬於是一道告示了。

    而大臣們最爲關心的點就在於,那新近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司。

    這絕對是個肥差。

    但凡是個人都可以想到。

    早就有傳言,太孫殿下麾下的羣英商會,掌控着大明八成的財富,而現在擴散開來分別管轄,這裏頭必然是有着大量油水的。

    在這方面,各地之中,是需要戶部,吏部,來進行一個官員名單的擬定。

    現在的大明可是有一千多的縣城。

    單單就這個名單的確定,必然有着幾千新官員的誕生。

    嚴格說起來,目前大明都已經沒有什麼候補官員了。

    先前治安司成立的時候,就已經拉走了一大批候補官員,而後大量的國子監學生,還有候補官員又被調動到草原邊關去協助處理安撫牧民事宜。

    這一下子,哪裏又能蹦出幾千官員來。

    早朝結束後,戶部尚書趙勉,吏部尚書詹徽,來到了華蓋殿裏。

    “殿下,現在戶部名冊中還未有官職的候補官員,累積起來不到兩百之數,這一下子至少五千官員的名單,臣實在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目前按照太孫殿下的要求,對於各地的官員已然進行了三分制度,這邊也導致大量的官員缺口補上。”

    “而現在對於官員的要求,是要有兩年的基層工作經驗,這般算下來,就便是想辦法從其他的部去進行一個調動,也無法完成這個名單。”

    “別說是五千人,便就是五百人,臣也是要感覺到心力交瘁。”

    詹徽大吐苦水。

    這真的是他難爲他了。

    其實作爲人才儲備,也是詹徽一直在做的事情,原本在詹徽自己這邊的人才名單裏,可用之人還算是比較多的。

    可架不住太孫殿下接連不斷的掏空呀。

    遍數往年,新成立的衙門,真就是太多了。

    像是統計司,隨便就是數百人的主官,這都還不算下邊的吏員。

    還有對於各地縣城,府城安排的分項管理人員,更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據。

    到草原邊關這裏的時候,已然是連國子監的學子都給弄過去了。

    現在再行成立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司。

    隨便算算,哪怕是按照一個縣城五人的最低標準,那也是五千餘人。

    詹徽哪裏能夠整出來如此之多的官員。

    戶部尚書趙勉見詹徽說完之後,自己也跟着訴苦起來。

    “殿下,現如今戶部的人是越來越少,越來越不經用了,按照先前殿下的要求,各部都要有術算統籌。”

    “這掄起術算,自然是臣戶部這邊的臣工們最爲熟悉,這也導致大量其他衙門的找臣這邊進行一個借調。”

    “哪是什麼借調呀,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去的時候臣這邊同意得簡單,可等着那邊放人回來,就沒有半點音訊了,是如何都不肯。”

    “這邊詹尚書一聽到殿下新成立的國有資產管理司要人,方纔又把主意打到臣戶部頭上,這可是如何使得。”

    “臣這裏的官員們,現如今個個都要忙到深夜,一個人幹着兩三個人的活計,便是連一人都沒辦法騰出來了。”

    詹徽說起這事,真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若說術算,自然是戶部這邊人才濟濟,畢竟要在戶部做事,術算一道是長期需要使用的。

    統計司成立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術算人才,當然就是從戶部這裏進行一個調動。

    後邊朱英又要求各地衙門對內所有開支,花銷,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有一個極爲詳細的報告,這也導致對術算人才的需求極爲加大。

    術算一道,在當今的社會,屬於小道。

    真正的大道在於四書五經。

    這也是所有讀書人常規認知。

    中原地區自古以來的術算水平是很高,但這僅僅包括極少部分人,多數人哪裏有精力去學習這些。

    術算本來就是極爲耗費心神之事,平時琢磨經義典籍都不夠,很少有人會把心思放在這個上面。

    再者說了,科舉這塊也不考術算。

    戶部這邊完全是因爲工作緣由,很多衙門官員都是後來才進行的一個學習。

    只是時間一長,自然也就精通了。

    朱英極爲注重數據,在這個年代,很多術算數據可以更好體現出目前大明的狀況。

    這麼大的疆域,朱英也不可能說天天到處去進行實地考察。

    因此給諸多衙門下達了統計的要求。

    現在的國有資產管理司,單單想一下就知道,按照現在朱英的脾性,必然要進行大量的術算覈准。

    詹徽這邊是找不到人,戶部這邊是沒法再出人了。

    要是從戶部再調一批人出去,可能連正常的工作運轉,都會出現一個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