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638章:洪武大典
    “洪武大典?”

    朱元璋有些詫異的開口問道。

    在剛纔聊完關於神話體系編纂的事情後,他突然聽到大孫要以自己的年號爲名,編纂一本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爲一束,毋厭浩繁。

    編纂完成後的典籍,便叫作洪武大典。

    朱英點頭道:“孫兒想要拿出一萬萬貫寶鈔經費用作於此事。”

    “不僅僅是大明國內的學術知識,包括海外各國,也都納入其中,孫兒將會傳令此番下西洋的官員中,讓他們也進行收集和辯證。”

    這是永樂大典來的靈感,但朱英可不想僅僅只是按照永樂大典的方式。

    這次要修建的洪武大典,並不會有完成的日子,而是會一直的編纂,不斷的更新,累積全世界的知識納入其中,打造出一本世界概念的百科全書來。

    朱元璋拍了拍大孫的肩膀,心裏中很有感嘆。

    因爲他知道,這些都是大孫爲自己所做之事,命名洪武大典,是爲他的名聲。

    “這是個好事,倒也不必安排在咱的頭上,咱的名聲是怎樣的,咱自己心裏知曉,也無所謂了。”

    “有時候太顧忌這些,反倒是讓自己束手束腳的,不若是放在大孫你的身上。”

    朱元璋很清楚,編纂大典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且還要把海外的知識都納入進來。

    單單是大明國內,知識就已經如煙浩瀚,更別說海外了。

    其中翻譯就是個很繁瑣的問題。

    只是聽着大孫的想法,就知道這本大典編纂出來之後,就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如果要來類比的話,已然是相當於泰山封禪了。

    當然,這個泰山封禪對比的是秦始皇,漢武帝這些,而不是宋真宗把泰山封禪拉低逼格後。

    且就本身的意義來說,大典更具有實際作用。

    在文化的傳承之中,於信息並不發達的現在,很多典籍在出版之後的數量並不多的,有些甚至只有手抄的股本,並非是什麼書都會大量的拓印。

    包括大明如今,因爲經歷元末亂世的緣故,導致大量的書籍損壞,遺失,許多珍貴的知識傳承就此斷絕,或是在斷絕中。

    其中主要是經、史、子、集中,一些曾經博學大家的註釋。

    而天文、地誌、陰陽、醫、卜這些,更是孤本傳承,最是容易遺失。

    全部收錄起來之後,首先就是這些知識更加容易傳播了,甚至於可以分類之後大量拓印,讓學習其中知識少走很多彎路。

    文化知識,纔是文明發展的基石。

    只有強大的文明,才能夠有更加長遠的壽命。

    定下爲洪武大典,則洪武之名必然傳響千古,乃至於後世萬代。

    這份榮譽,朱元璋更希望留給大孫。

    朱英語氣堅定的說道:“爺爺不必這樣,此書孫兒有生之年,會一直的編纂下去,則便就相當於孫兒的名諱也會記載到歷史之中。”

    “這本就是現在洪武年間編纂的大典,自然是以洪武爲名更爲合適不過。”

    “此事爺爺就不要跟孫兒爭了。”

    朱元璋沒得辦法,只能是聽從大孫的安排。

    這件事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就進行了宣佈,並且要刊登上邸報傳告天下。

    在洪武大典這件事上,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編修人員。

    翰林院可算是有事情做了。

    歷史上的永樂大典總編是解縉。

    現在的解縉已經是跟隨朱允炆一起去到了占城。

    解縉去占城,是黃子澄勸說去的,本身現在還有些好大喜功的解縉,自然想要更加放開的施展心中抱負。

    有了前面倭國的見證,解縉自然也想如同夏原吉那樣。

    雖說去了還有黃子澄壓在頭上,但定然也是頂尖的官員。

    朱英其實也可以把解縉給召回來,跟歷史上編纂永樂大典那樣,不過仔細的想了想,還是覺得沒啥必要。

    因爲按照朱英的想法,對於這次的洪武大典要更加的精細。

    總編的事情,朱英是打算交給劉三吾。

    就現在的文人來說,不管是資歷還是名頭,包括是自身的文學涵養,劉三吾可謂是無出其右。

    即便是現在的劉三吾年紀已經是很大了,可是他的眼神裏並沒有渾濁之感,頭腦也很是清醒。

    且到了這個年紀,大半截身子都入了土,唯一執着的就只有學問二字。

    想來他會把自己畢生所學都放入其中。

    接到任命的劉三吾,整個人可謂是感激涕零。

    奉天殿上,當朱元璋說讓他來總編此事時,劉三吾整個人都在顫抖。

    這般大的年紀,真擔心就會這麼抖出問題來。

    劉三吾行五體投地大禮,語氣堅定且激動,發出如同誓言的聲音:“洪武大典之事,臣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個時候的劉三吾,如同是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光榮。

    他一輩子鑽研在學問之內,從元朝到如今的明朝,歷經幾乎一個世紀。

    所有的文官,都對劉三吾投去羨慕的眼光。

    同時也大概意識到,當這洪武大典編纂完成之後,以劉三吾現在的年紀,大約就是劉三吾去世之時了。

    就這樣來說,對於劉三吾可謂是真正釋放了生命中所有光芒。

    確定劉三吾爲總編後,剩下的就是各科主編了。

    永樂大典沒有這個分類主編的搞法,但是朱英要搞出來。

    經、史、子、集倒是好找,畢竟是屬於官學體系,人選基本都在翰林院裏。

    麻煩就是百家之言了。

    其中醫道這塊,朱英還是讓周王朱橚來幹。

    畢竟現在的醫學堂發展得很是不錯,不管是在民間還是軍中都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行軍醫學知識的建立,讓許多戰場上負傷的將士得以保存下性命來。

    醫道這塊目前人員和體系比較完善,只需要整理彙集。

    但是像天文,地誌,陰陽,玄學這些,就麻煩許多,現在也只能是多多召集民間能人異士。

    還好現在的欽天監發展不錯,玄學就由劉日新負責。

    神話體系也是在洪武大典裏面,現在姚廣孝還在從草原到京師的路上,等他回來再行負責。

    這一塊朱英要親自參與其中。

    前世的小說看得不少,尤其對於洪荒體系極爲熟悉。